分享

风、寒、湿三气聚合而成痹

 昵称65820384 2023-12-06 发布于江苏

张子和说∶痹症的表现,是麻木不仁,因风、寒、湿三气聚合而成。

因此《内经》说∶风气较强的属行痹。阳经受风气侵袭,因此风痹会行走,早晨剧烈而夜晚平静。世俗的人不知道,反而称之为走注疼痛、虎咬之疾。寒气较强的属痛痹。阴经受寒气侵袭,因此寒痹会痹痛,早晨平静而夜晚剧烈。世俗的人不知道,反而称之为鬼忤。湿气较强的属着痹。筋脉皮肉受湿气侵袭,因此痹症不去,肌肉瘦削成皮包骨。世俗的人不知道,反而称之为偏枯。

痹从外界进入,身体所受的病邪各有浅深,有的痛有的不痛,有的仁有的不仁,有的筋脉屈曲不能伸展,有的牵引不能收缩,寒的时候像有虫子爬行一样,热的时候会缓解,不要混淆。

皮痹不能停止,会发展成肉痹;肉痹不能停止,会发展成脉痹;脉痹不能停止,会发展成筋痹;筋痹不能停止,会发展成骨痹。久而久之,就会脱离皮、肉、脉、筋、骨的联系。如果脏腑都受病,即使有智者,也不能治好了。

但凡病痹,脉会沉涩。这种病以湿热为源,风寒为兼,三种气结合变成痹症。

李士材说∶痹病当初在体表,长久不去,就会循着与皮、肉、脉、筋、骨进入内脏。祛除在内脏之外的痹症,还比较容易,要攻下进入内脏的痹症就实在困难。

治在内脏之外的痹症,以散邪为主,治在内脏的痹症,要以养正为先。

治行痹以散风为主,同时御寒利湿也不可以忽略,大概用的是人参以及补血之剂,因为治风先治血,血通畅了,风自然就会息灭。

治痛痹以散寒为主,同时疏风燥湿也不克缺少,大概用的是人参以及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之品不能释放凝寒的祸害。

治着痹者以利湿为主,同时祛风解寒也不可或缺,大概用的是人参以及补脾补气之剂,因为土强可以胜湿,而气足之后,自然就没有顽固的麻木感了。

筋痹,也就是风痹,游行无定,上下左右,随着虚邪与气血相搏斗,聚集在关节处,或红或肿,筋脉松弛,古代称之为走注,现代人叫它流火,防风汤主之,或如意通圣散、桂心散、没药散、虎骨丸、十生丹、一粒金丹、乳香应痛丸。

脉痹,也就是热痹,脏腑之间的热量相互转移,遇到外邪客居在经络,致使热量留滞不行走,因此产生癖痹,肌肉热极,唇口反裂,皮肤变色,升麻汤主之。

肌痹,也就是着痹、湿痹,留滞而不移动,出汗多,四肢软弱,皮肤不仁,精神昏塞,现代人称之为麻木,神效黄芪汤主之(蔓荆子、陈皮、人参、炙甘草、白芍药、黄芪)。

皮痹,病邪在皮毛,出现瘾疹风疮,搔之不痛,应该疏风养血。

骨痹,也就是寒痹、痛痹,痛苦切心,四肢挛急,关节浮肿,五积散主之(白芷、枳壳、麻黄、苍术、干姜、桔梗、厚朴、甘草、茯苓、当归、肉桂、川芎、芍药、半夏、陈皮)。

资料来源:《古今名医汇粹》注:此文系笔者按古籍翻译整理,文中治疗之法以及药方等皆源于古籍,仅供参考学习。若有需要,务必找专业中医师诊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