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千年古方,祛除体内顽固痰湿,远离三高、肥胖、失眠!

 昵称10851117 2023-12-06 发布于广东
民间有“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说法,随着几场雨飘落,气温悄然下降,秋天的凉意渐渐开始弥漫。
原本这凉意应该带走盛夏的困顿懒倦,可很多人却还是终日懒洋洋、困顿无力、晚上睡不安稳、食欲不振、大腹便便的样子,而且大便也不成形,粘马桶。这些可能是体内痰湿过重的表现。
内容图片
经过一夏的闷热潮湿,胡吃海塞、冷饮等身体内积聚了很多寒湿痰浊废水,加上初秋积攒新的湿,你的身体正在负重前行。
而此时,很多人开始贴秋膘了,要知道秋气内收,虽补了,但身体不通的人,痰湿垃圾往里收,把病邪关在屋里,无疑是闭门留寇,补的反倒是更多的痰湿垃圾,让身体更不通畅。
黏滞的痰湿
“湿”之前的文章也说过了,今天重点来说说“痰”。
中医说的痰,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的区别。
内容图片
▶所谓有形之痰,主要存在于肺,可能是自身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也可能是外界邪气侵袭肺部所产生,这种痰产生后,可以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能被观察到,因此比较好理解。我们对“有形之痰”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在感冒咳嗽的时候常会接触到它,只不过在性状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比如有质地不同的、有颜色不一的。
▶而无形之痰,指的是那种体内黏稠的病理性的液体,比如水湿凝聚,逐渐凝练成的痰,或者整天肥甘厚味地吃,营养过盛,导致代谢产物潴留而形成的痰。
痰湿有什么特征?
1 厚腻的舌苔,这是体内水湿秽浊过多最直观的表现。有些人还会起一些肿块,凡是肿块颜色不红,突起于皮肤表面,呈结节状,按之软或韧。内含水液、黏液或黏胨样物质的,在中医上都称为“痰块”。
内容图片
2 一般来说“肥人多痰湿”,就是指肥胖的人体内多有“无形之痰”存在,“痰”具有的秽浊、黏滞、稠厚的特性,它是积聚在体内的水湿中的秽蚀部分凝聚而成,这些东西在体内累积,很容易就会导致人肥胖。
3 除此之外,还可表现为口中粘腻,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粘腻,汗出后皮肤多凉,头身重困,经常感觉头昏昏沉沉,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易出现耳鸣。身体酸乏无力,慵懒,容易困倦。胸闷,痰多,容易出现肠胃不适,喜欢吃肥甘厚味。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容易粘马桶,小便浑浊等。
千年古方,祛除痰湿
温胆汤是古今中医常用代表方剂之一。温胆汤治痰湿,却叫“温胆”,这是为何呢?
早在一千多年前,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有记载温胆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之方。”
半夏 竹茹枳实(各二两) 橘皮(三两) 甘草(一两) 生姜(四两)
这一版温胆汤,是没有茯苓的,主治胆寒胆虚。
孙思邈《千金要方》中称:“虚则寒”,这里说的胆寒,有胆虚的含义。胆属少阳,以阳气为用,若胆阳不足,阳气无力调控胆汁藏泄,则胆汁郁积,则凝为痰。因此温胆汤的核心靶点:一为虚,二为痰。
内容图片
“温胆汤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或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不难看出心悸、烦躁、失眠、多梦、坐立不安、自汗、四肢浮肿等症皆为温胆汤所主。
后来到了宋代,有个医家叫陈无择,他对孙思邈温胆汤的方子进行改良,把大剂量的生姜,改成4小片,然后加了茯苓进去,增强健脾利湿之力,这就是现代常用的“温胆汤”版本。
那么温胆汤,除了服用,还可以泡脚:
温胆汤泡脚
组成:茯苓30克、法半夏6克、陈皮9克、炙甘草6克、竹茹6克、枳实6克。
内容图片
做法:先把温胆汤方子泡半个小时,然后熬水,开锅后小火熬30分钟,然后把药分成两份,兑入温水,每天泡两次,每次二十分钟,孕妇不建议用。没时间的人可以睡前泡上20分钟。
功效: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竹茹清热化痰,陈皮理气燥湿化痰,枳实降气导滞,化痰除痞,茯苓健脾渗湿,杜绝脾生痰之源,甘草调和药性,这些药物共同达到清热化痰,理气化痰的目的。
如果懒得煎煮,也可以用国医大师邓铁涛的祛湿名方《南芪薏仁茶》,袋泡茶包,直接浸泡饮用,简单方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