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粮食连年增产遭质疑,数据明明白白告诉你,增产是怎么来的

 文野 2023-12-06 发布于山西

在每年粮食收获季节,对于粮食丰产的报道,很多人总是会质疑增产的真实性。其实,这本该是再明白不过的一件事:我们常说“国以粮为安”,粮食安全是稳定社会的基石。如果缺少粮食,恐怕你这会都没心思去质疑,之所以你还能够从容质疑粮食是否增产,其实就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可以细品一下这句话。为了打消疑虑,我将用一些数据,明明白白告诉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为了取得今天来之不易的增产,我们又付出了哪些代价?

我国粮食生产所取得的成就

1994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在一系列数据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世纪问题:“谁来养活中国人?在他看来,随着中国的人口增长,仅仅依靠18亿亩耕地,根本就没法养活中国人!不少西方学者也附和说,世界都无法养活中国人。但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中国人不但养活了自己,在2022年全球面临粮食安全威胁的时候,中国成了全世界食品价格最稳定的国家之一。

我们有信心、有底气也有能力养活自己,是因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

粮食总产量增长500%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1318万吨,但到了2021年,已经达到了68285万吨,增长503.33%。在这73年里,粮食生产跨越了5个1亿吨台阶,粮食单产增长386.6%,粮食种植面积增长5%。

稻谷、小麦、玉米3种主要作物占粮食总产量的87%。其中,粮食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增加。玉米总产量由1949年的1242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27255万吨,增长了20倍;小麦总产量由1949年的1381.5万吨增加到2021年1.37亿吨,70年增长近10倍;稻谷和大豆增产幅度不大。

粮食单产增长461%

70多年来,我国的粮食总产量提高主要归结于粮食单产的提升。粮食作物平均单产由1949年的68.6公斤/亩提高到2021年的387公斤/亩,增长了461%。在所有作物中,小麦单产提升752%,其次是玉米,提升469%,稻谷提升234%,大豆提升145%。

粮食种植面积增长5.5%

整体上看,粮食产量的增长主要依赖单产的提高,种植面积对粮食产量增长贡献不大。从新中国建立以来至1964年,粮食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在1964年达到了最大值的12210.3万公顷,此后播种面积不断减少。2009年至201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略有增加,和1949年相比,增加610.2万公顷,预计此后仍呈现出减少趋势。

从作物来看,玉米播种面积增加最多,从1949年的1291.5万公顷增加至2019年的4128万公顷,增长了2.2倍。而小麦、稻谷、大豆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我国为粮食生产成就所付出的代价

粮食生产需要大量土地、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粮食生产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前面我们提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总共上升了5个一亿吨的台阶。除了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外,良种、农机、灌溉、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投入量也大幅增加,粮食生产成本显著增加。

粮食播种面积仅增加1.1个百分点

根据粮食播种面积,70年仅增加了5.5%,平均到每增长1亿吨,播种面积需要增加1.1个百分点,从这点来看,播种面积对粮食增产贡献较小,粮食增产主要靠单产提高。

但我们也应时刻警惕,尽管播种面积维持稳定,但耕地质量又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城镇化大量占用质量较好土地,而增补的土地质量往往低于被征用的耕地。另外,不合理施肥导致的大量使用化肥,也对耕地造成严重破坏。

粮食总产量增加1亿吨大约需要12.7年

我国的粮食增产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而技术研发、推广普及都需要大量时间,根据历年统计的粮食产量,我国粮食总产量每上升1亿吨的台阶,平均需要12.7年。在过去的70多年里,历时最长的用了18年,最短的用了5年。

良种率由49%上升至95%以上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这句话放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我国的农作物品种大约每5年更换一代,每更换一次平均增产8%~10%。从2021年开始,我国粮食总产量迈上6亿吨的台阶,良种率则稳定在97%以上,目前增长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基因编辑第三代育种技术或将成为出路。

有效灌溉面积增加878万公顷

一直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水利灌溉的投入,是实现旱涝保收的根本措施。从1949年至2018年,有效灌溉面积由1995.9万公顷增加至6827.1万公顷,平均每上1亿吨的台阶,大约需要增加有效灌溉面积878万公顷。

当然,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有效灌溉面积还会持续增加,这将大幅度减少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农业机械化从1%上升到95%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农业机械化率非常低,不到1%。但目前,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主要农业生产区的农作物机播和机收率已经达到95%以上,基本告别了“二牛抬杠”的历史。

化肥施用量增加974万吨

庄稼是粮食的粮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基本靠有机肥肥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化肥成为推高粮食产量的主要推手之一。从1949年至2018年,尽管粮食总产量增长了五倍之多,但化肥施用量也增长了18.16倍。从1949至2018年,化肥施用量增加了5358万吨,平均每增产1亿吨,化肥施用量增加974万吨。

每增加300千克粮食农药使用量增加1千克

和化肥一样,在新国成立之初,农药工业基本为零。1991年开始,我国有了正式的农药使用量统计,从1991年至2018年,粮食产量增加了2.23亿吨,农药使用量则增加了73.83万吨,相当于每增产300千克粮食需要增加农药使用量1千克。

总之,我国粮食之所以持续增产,是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换来的成果,面对这一系列数据,你还会对粮食增产持怀疑态度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