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的徒弟高柴至少有7个名字,使用最普及的是哪个

 生活英语怎么说 2023-12-07 发布于河南


子羔、子皋、季皋、子高、季子皋、高子等,这都是一个人的名字,即高柴,姓高,名柴,字子羔。

这些名字都是本名,不是笔名。


鲁迅说过:“一个作者自取的笔名,自然可以窥见他的思想。”鲁迅的笔名有140多个,是研究鲁迅不应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样,子羔的本名若干个,也可以简单研究。

子羔,是孔子晚年杰出的弟子之一。

高柴,公元前521年-公元前393年。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子羔少孔子三十岁。

【一】

高柴,齐人,高氏之别族,字子羔。

别族,就是某一氏族的分支。

诸多历史文献对高柴的称谓有不同的记载:

1、子羔。子羔的称谓在儒家经典文献和重要的史书典籍中应用的最为广泛。

儒家经典《论语·先进》中记载“子路使子羔为费宰。”

《礼记·杂记》中也提到“子羔之袭也”。

《孔子家语·致思》《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孔子家语·庙制》皆称“子羔”。 

重要的史书典籍司马迁的《史记·卫康叔世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都有“子羔”的记载。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与友人书》中也曾提到“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2、子皋。

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提到子皋:“经一,以罪受诛,人不怨上,跀危坐子皋;说一,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

《礼记·檀弓》中提到子皋:子皋曰:'若是野哉,哭者改之’。

《盐铁论·殊路》提到一次:“子贡、子皋遁逃。”

3、季子皋。

《礼记·檀弓》中载:“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

4、子高。

《左传·哀公十七年》载:“子高曰:'率贱,民慢之,惧不用命焉。’”

5、季羔。

《左传·哀公十七年》载:“季羔曰:'鄫衍之役,吴公子姑曹。发阳之役,卫石魋。’”

“羔”和“皋”为同音字,记载的事迹大同小异。古代文化传承很大一部分是口耳相传,会出现这种同音异字的情形,实属正常。

“季皋”和“高柴”为何姓不同?

或可能“季”是因为子羔曾经做过鲁国“三桓”之一的季孙氏的家臣,所以在其名字前面冠上“季”。

【二】

子羔在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被祭祀。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被封为“共伯”。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改封为“共城侯”。

后在宋度宗咸谆三年以“共城侯”从祀孔子。

子羔擅长于政事,曾在鲁国和卫国四次为官,历任鲁国费郈宰、郕宰、武城宰和卫国的士师。

子羔通达机变,在卫国蒯聩之难的卫国宫廷内乱事变中成功脱身。

子羔博学好问,在《孔子家语·庙制》中记载了子羔询问孔子关于庙制问题,上博简《子羔》篇记载了子羔与孔子探讨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始祖禹、契、稷的出生神话的情形。

子羔执法严明,任卫国士师时,按法规办事,执法公平,受到赞扬。

子羔笃行孝道,孔子评论说:“其难能也。”

子羔坚毅慎独,对自己要求严格。

子羔知行守礼,《孔子家语·弟子行》记载子羔“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

【三】

《论语》中弟子称谓的六种叫法:称子,单称字,称姓加字,单称名,称姓名,单称姓。
子者,丈夫之通称也。

春秋时期,子是对男子的尊称,为“子羔”、“子皋”、“子高”。

孔子之后,“子”在姓氏之后,以“子”称师,称“高子”是高柴德高望重的表现。

综上所述,以上几个称谓都是高柴本人,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则是“子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