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列国之三 晋国(一)

 广州玉 2023-12-07 发布于湖南

晋国是姬姓诸侯国,首任国君是周成王弟弟虞,后被本家公室取代,晋献公时以抵抗戎狄、响应齐桓公“尊王攘夷”号召为名,军队数量大幅度扩张,兼并周边国家十七个,服国三十八,后因欲立宠妃骊姬儿子为太子,造成内乱。晋文公即位后南挡强楚,西面拒秦,实现霸业,晋平公后期六卿坐大,互相攻伐,韩、赵、魏三家独大并分晋,晋国灭亡。

一、晋国立国

桐叶封弟 虞是周成王的弟弟,一天成王和虞作游戏,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珪的形状送给虞说:“我用这个分封你”,史官请求选吉日封虞为诸侯。周成王却说只是玩笑,史官说:“君无戏言,只要说了,史官就要如实记载,并按礼节完成周成王便把唐地封给虞,因都城临近晋水,所以虞的儿子继位后改国号为晋,都城翼(今山西临汾翼城县),传九世到晋穆侯。公元前785年晋穆侯去世,其弟殇叔自立为君,晋穆侯太子仇被迫逃亡。公元前781年,太子仇率人袭击殇叔自立为国君,这就是晋文侯。

春秋战国列国之三 晋国(一)

桐叶封弟

文侯勤王 公元前771年,烽火戏诸侯后,周幽王去世周平王继位。经过几次战乱,镐京早已残破不堪,周平王决定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但王室的力量薄弱,晋文侯会同郑武公、秦襄公、卫武公等护卫周平王完成东迁。

曲沃代晋 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儿子晋昭侯即位。公元前745年,晋昭侯把曲沃(今山西临汾曲沃县)封给其叔成师,被称为曲沃桓叔,曲沃的面积比晋国的都城翼(临汾翼城县)还大,这犯了大忌。周代规定以周王的国都为标准,大诸侯国的都城不能超过周王国都三分之一,中等诸侯国不超过五分之一,小诸侯国不超过九分之一。对此,晋国大夫师服指出:建立国家应该本大而末小,即君主的力量、地盘应大于臣下,才能够巩固统治地位。晋昭侯分封桓叔的曲沃比晋国都城翼还大,破坏了等级制度,肯定会危害自身的统治地位,后来的发展果如师服所料。

春秋战国列国之三 晋国(一)

曲沃代翼

分封时曲沃桓叔已经58岁,有相当丰富的政治和理政经验,在其治理下,曲沃成为晋国的第二政治中心,与都城翼的晋公室展开长期夺权斗争。从公元前745年到公元前678年,经过五次战争,祖孙三代,历时67年,到晋武公时曲沃桓叔一脉最终彻底打败晋文侯一脉,代晋为诸侯并获得周釐王承认。

二、晋献公拓疆

骊姬乱晋 公元前677年晋武公去世,晋献公即位,以抵抗戎狄,响应盟主齐桓公尊王攘夷号召为名,要求周王室允许他扩军,使晋国部队由一军扩编为二军,随后献公灭国17,服国38,使晋国控制面积大大增加。为避免曲沃代翼事件再次发生,晋献公把王室公子全部诛杀,以“绛”(今山西运城绛县)为都城,史称“灭桓庄之族”。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攻打骊戎(今陕西临潼骊山)时得到骊姬少姬。晋献公想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就故意疏远三个有才能的儿子,命太子申生居住曲沃(临汾曲沃县),公子重耳居住蒲城(陕西渭南蒲城县),公子夷吾居住屈城(山西吕梁石楼县东北)。

春秋战国列国之三 晋国(一)

骊姬乱政

公元前657年,骊姬唆使晋献公,命申生攻打戎狄,原以为申生会战死,结果安然无恙,凯旋而归。骊姬又用蜂蜜涂发,以致蜂蝶环绕,让申生帮她驱赶,使献公误认为申生在调戏她。晋献公外出打猎,骊姬再生毒计,派人告诉申生说献公梦见申生死去的母亲没吃的,申生就去祭祀,按礼节把祭祀的胙肉献给晋献公,骊姬在肉中下毒,嫁祸申生,申生担心父亲离开骊姬居不安食不饱,没有申辩,为表明清白而自杀。

这时重耳、夷吾来朝见晋献公,得到消息后害怕殃及自己先后逃回封地。晋献公对重耳、夷吾不辞而别十分不满,派军队讨伐蒲城,为避免给百姓带来战乱,重耳逃到翟国。晋献公又派军队讨伐屈,夷武见状也逃往梁国(陕西省渭南韩城)。

假道灭虢 公元前656年,利用齐桓公和楚成王争霸无暇他顾,晋献公为夺取崤函要地,决定南下攻打虢国(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但虞国(姬姓,今山西平陆县北)与虢国相邻,是晋国攻打攻虢国的必经之地。晋献公害怕两国联合抗晋,便采用大夫荀息的计策,各个击破。晋献公一面派大将里克发兵讨伐虢国,一面派荀息带重礼去向虞国借路,虞公在宫中接见了荀息,他看到宝玉和骏马后,不顾大臣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荀息的请求,出兵协助晋国作战,晋军在虞军配合下,很快兵临虢都上阳(今河南陕县),数月后灭掉虢国。

春秋战国列国之三 晋国(一)

假途灭虢

晋军班师途中,路过虞国,晋国把俘获的歌女和抢掠的部分财宝送给虞国,虞公非常高兴,允许晋国把大军屯扎在都城外,以示款待,晋国大将里克乘虞公出猎,城中空虚之机,袭占了虞国的都城,虞国灭亡。

三、晋国内乱

夷吾争位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晋国内乱,大夫里克先后杀死骊姬的儿子奚齐和少姬的儿子卓子,想拥立出逃的重耳回国即位,重耳害怕里克对自己不利,不敢回去。里克又请夷吾归国继位,夷吾同样害怕遭害,在幕僚建议下,以割让河西之地为条件,请秦国派兵护送自己回国。在秦穆公帮助下,夷吾顺利成为国君,即晋惠公。但马上反悔,没有兑现对秦穆公的承诺,同时还将迎立他的里克杀死,稳固了君权,却遭到国人的怨恨。

后来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向秦国借粮,秦国不记旧恶将粮食卖给晋国;第二年,秦国也闹饥荒,向晋国买粮,结果晋惠公不但不卖粮给秦国,反而趁机攻打。秦国在度过饥荒后,公元前645年春天发兵攻打晋国,两军交战于韩原(今陕西韩城),由于晋惠公背信弃义,士气低落,晋国大败,晋惠公马车陷于泥淖,被秦军俘虏。秦穆公准备杀掉他祭天以泄心头之愤,可是在秦穆公夫人(晋惠公亲姐姐)求情下,承诺割地、质子,秦穆公放了晋惠公,晋国将河西之地割让给秦国,回到晋国后,又将太子圉送到秦国做人质,两国达成和解。

四、文公即位

重耳流亡 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因为他的母亲是戎族,于是和狐毛、狐偃、赵衰、先轸、介子推等一起逃往翟国(在今陕西省耀县、富平一带),翟国攻打一个叫唐咎如的部落,俘获君长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把她们送给重耳。重耳娶了季魄,把叔隗送给赵衰做妻子,生下赵盾。

重耳在翟国住了十二年,晋惠公(夷武)继位后害怕在翟国逃亡的重耳受到大家的拥戴,就派勃鞮去刺杀,得到消息后,重耳想到齐国去,逃亡前对夫人季魄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来,你就改嫁。”季隗回答:“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就该进棺材了,还是让我等您吧”。重耳逃到卫国,卫国看他是个倒运的公子,不肯接待,走到五鹿(今濮阳东南)时,实在饿得厉害,看几个庄稼人在田边吃饭,就派人向他们讨要。庄稼人和他们开玩笑,拿起一块泥巴,受到戏弄的重耳大怒,狐偃连忙拦住,接过泥巴安慰重耳说:“泥巴就是土地,百姓给我们送土地来,这不是好兆头吗?

春秋战国列国之三 晋国(一)

重耳逃亡

重耳一行人来到齐国,当时齐桓公还在,厚待重耳,并把本族姜氏嫁给重耳,在齐国七年,遭桓公去世,诸子争位。重耳觉得留在齐国挺不错,可是跟随的人都想回晋国。于是随从们在桑树林商量回国,结果被婢女听到并告诉姜氏。姜氏把婢女杀死,和赵衰等人一起把重耳灌醉,抬上马车离开齐都到了曹国(都城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

曹共公听说重耳的骨节连成一片,想看真假,趁重耳沐浴时,他去偷看被重耳发现。曹大夫僖负羁的妻子说:“我看重耳的随从,个个都能做国家的大臣。如果重耳能让他们辅助自己,一定能回晋国当上国君,你何不早点示好?于是僖负羁就向重耳送了一盘熟食,并在下面放了一块玉璧,重耳接受了食物,却把玉璧退回。到宋国后,刚经过泓之战失败的宋襄公仿效齐桓公也向重耳赠送了二十辆马车。公元前637年,重耳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詹劝郑文公礼待重耳,郑文公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予理睬。

到楚国后楚成王隆重欢迎,并用国君的礼节接待他们。一天在宴席上,楚成王半开玩笑地问重耳:“如若公子回到晋国,如何报答我呢?”重耳笑道:大王的恩惠无法用金银财宝报答,托您的福,如我回到晋国执政,要让两国和睦相处;一旦两国为利益发生争斗,晋国将退避三舍。

最后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热烈接待他,蹇叔、百里奚也和赵衰、狐偃等神交已久,相处融洽,秦穆公送给重耳五个女子(其中一位是晋怀公夫人)。当时夷武的太子圉已经从秦国逃回晋国并继位,即晋怀公,听到重耳到秦国后,晋怀公非常担心,他下令要求那些跟着重耳逃亡的人立刻回来,否则就以叛国罪论处。命令发下去之后,应者廖廖,狐突的两个儿子均追随重耳,于是晋献公首先威胁狐突,狐突说自己只教会他们对主君尽忠,不会教他们不忠不义,晋怀公杀害了狐突。狐突的死让晋国的大臣们彻底看清晋怀公的为人。于是晋国的公卿们开始密谋,派人到秦国和重耳接触,表示重耳如果愿意回国,他们为内应。于是秦穆公派军队和晋国的大夫里应外合帮助重耳继位,颠沛流离19年,辗转8个诸侯国的晋文公终于取得圆满结果。

春秋战国列国之三 晋国(一)

火焚绵山

火焚绵山 晋文公继位后选贤任能、轻徭薄赋、奖励农商,晋国大治,又进行三次大的封赏,独忘了流亡时对他“割股奉君”的介子推,有人写诗贴在宫门外为介子推鸣不平。文公知道后非常内疚,马上派人去找介子推,但他已离家出走。有人说介子推背着母亲上了绵山,晋文公立刻赶到绵山,士兵搜遍绵山也没有找到。有人献计放火烧山把介子推逼下山,大火烧了几天几夜,也不见介子推出来,后来在山上的一棵老柳树下找到了介子推母子相拥被烧焦的遗体。文公对介子推的气节十分敬佩,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寒食(清明前一天),以纪念介子推,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五、文公称霸

太叔之乱 周襄王的弟弟叔带与出身狄人的襄王后隗氏私通,周襄王发现后将王后废黜,公元前635年太叔借狄兵来救,周襄王战败避乱郑国汜城(今许昌襄县),并遣使告难各诸侯,诸侯除卫国外均有馈献。晋文公亲自带兵前往,一路平定叛乱,一路去迎周襄王,周襄王为嘉奖文公勤王有功,赐给他温(今焦作温县)、原(今河南济源西北)、阳樊(今济源承留镇曲阳村)、攒茅(今河南辉县西南))四座城池。

城濮之战 公元前634年,宋国正式叛楚归晋,公元前633年楚成王发兵宋国,拉开楚国争霸中原的序幕,宋国无力招架忙向晋国求援。晋文公流亡时宋襄公曾厚待他,便和众将商量如何救宋。宋与晋隔着曹、卫二国,当时曹国依附楚国,卫国和楚国通婚,狐偃向晋文公建议围曹、卫而救宋。晋军联合齐军直捣卫境,卫成公出逃。攻陷曹国都陶丘后,又活捉了当年侮辱过晋文公的曹共公。

这时曹、卫都向楚国求援,但楚军仍继续围困宋都商丘,丝毫没有北进的意图,晋楚双方僵持着,晋军不肯南下,楚军也不想北上,齐、秦二国继续观望。宋国的求救信一天一封,晋文公很为难,一怕宋国坚持不住,投降楚国;二怕齐秦二军没到,南下没把握击败楚军。此时中军元帅先轸建议:以曹、卫部分土地送给宋国,以求稳固晋宋联盟,再让宋国以重礼贿赂齐、秦两国,由齐、秦二国出面调停楚、宋之战。但楚成王拒绝了齐、秦两国的调停,将齐、秦二国推向对立面。

晋、秦、齐三国结盟,楚成王见大势不利,只得避晋军锋芒,主动把楚军撤退到楚国申地(今河南南阳),以防秦军出武关袭击楚国后方,要求令尹子玉率楚军主力撤出宋国。但是子玉却不愿撤退,并请求楚成王增兵,楚成王只得派少量兵力前往增援。子玉派遣使者向晋文公提议复立曹、卫二国,楚即撤兵,晋文公私下以曹、卫与楚国断交为条件,允许复国,曹、卫二国没有选择,只得与楚国绝交。子玉被激怒,率领楚、陈、蔡联军与晋、齐、秦联军交战,城濮之战终于爆发。

看着来势汹汹的楚军,先轸对文公说:“主公当年在楚国避难时,曾承诺楚王,晋楚交兵,晋军要退避三舍,以感谢楚王礼遇,如果我们现在应战,不是失信了么?” 晋文公下令全体晋军不得迎战,向后退避三舍(三十里),晋军的后退助长了楚军的骄傲轻敌思想。

春秋战国列国之三 晋国(一)

城濮之战

晋军一步步将楚军引进到城濮的埋伏圈。突然间战鼓雷鸣,杀声阵阵,楚军溃不成军,主帅子玉等被擒,晋文公下令放走子玉、楚将斗越椒、斗博、斗寅申等,以报当年楚王收留之恩,但子玉最后羞愤自杀。

晋国联军完胜楚军主力,从此楚国暂时退出中原。公元前632年夏,晋文公在践土(今新乡原阳)大会诸侯,周襄王应晋文公之邀,移驾践土。晋文公遵照周礼,将战俘和战利品献给周王,“践土之盟”与齐桓公的“葵丘之盟”正好相距二十年,这是标志着第二位新霸主产生的又一次盛会,晋文公由此称霸。

秦晋伐郑 公元前630年,为阻止楚国北进也报流亡时郑国轻视之辱,重耳与秦穆公带兵包围郑国,想得到流亡郑国时的恩人叔詹,叔詹听说后自杀,郑国人带叔瞻尸体给重耳,重耳却说:“一定得到郑君才甘心。”郑文公害怕了,就暗中派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最终成功说服秦国撤军。晋军难以单独攻郑,随后罢兵,秦晋自此有隙。晋国虽未灭郑,但郑文公再也不敢对晋国无礼,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去世,公子兰即位,是为郑穆公,郑穆公在位期间始终是晋国的追随者。

六、襄公续霸

崤山伏秦 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去世,晋襄公即位,秦国留守郑国都城的守将想作为秦国的内应,联合秦国一起攻击郑国。秦穆公派孟明视等三将率兵偷袭郑国,郑国商人炫高贩牛途中得到消息一面假装以郑穆公名义犒师,一面回国通知。秦兵无功返回,就近攻破滑国(姬姓,今偃师东南),滑国虽小却是晋国的同姓诸侯国,秦国在晋国国丧期间消灭了滑国,给了晋国阻击秦国的借口,晋襄公披麻戴孝,御驾亲征,在秦军返回关中的必经之路崤山(今洛阳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设伏。秦军全军覆没,主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被擒,但被晋文公夫人释放,这也是放虎归山的典故。崤之战后,本已被秦国亡国的滑国随之并入晋国,但因滑国曾长期依附卫国,滑国灭亡后,仗义的卫国国君将逃亡的滑国遗民安置于古豕韦国(今河南滑县万古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