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孩子们说说中国历史(67)东晋的灭亡

 徐子曰 2023-12-07 发布于上海

东晋的灭亡

淝水之战后,北方重新变得四分五裂,按道理说,要是东晋这时候集中兵力,趁着士气旺盛进行北伐,收复中原统一全国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是,东晋内部从上到下的统治者都没有把心思放在这上面,而是开始争权夺利,压迫百姓,把自己送到了断头台上。

先是谢氏家族在淝水之战后声望大增,谢家的代表人物谢安手上的权力更是进一步增大,这让当时的皇帝孝武帝非常不爽,于是任用自己的弟弟司马道子来排挤谢安,谢安无奈之下被迫请求离开朝廷到广陵去任职,没多久就病死了。掌握了大权的司马道子又引起了孝武帝的猜忌,他又任用王恭、殷仲堪等人来牵制司马道子。公元396年,孝武帝去世,他的儿子晋安帝司马德宗继位,这家伙又是个白痴。之前咱们说过西晋的惠帝是白痴,这里又出了一个,要说一个朝代能出两个白痴皇帝,这在咱们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了啊!

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晋书 安帝本纪》

这个打小连话都不会说、连冬天夏天都分不清楚的人当了皇帝,自然是不能治理国家的,于是就由司马道子摄政,掌握朝中大权。司马道子还把权力交给年仅17岁的儿子司马元显,这自然又引起了朝中其他官员的不满。王恭、桓玄、殷仲堪等人纷纷起兵反对司马道子,战乱的结果是本来面积就不大的东晋开始四分五裂,桓玄占领了长江中游,刘牢之控制了长江下游北岸,高雅之控制了淮南地区,代表朝廷的司马元显直接控制的地区只有现在江浙地区的八个郡。东晋朝廷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就把本来应该分摊到全国的各种税收、徭役都加在了这八个郡的百姓身上,这让百姓们苦不堪言,司马元显还广泛征兵,让摆脱了奴婢身份的农民去当兵打仗,更是激起了百姓的反抗,这时候孙恩、卢循领导的起义就顺理成章地爆发了。

公元399年,孙恩发动了起义,得到了江南八郡百姓的响应,十几天的时间就有数十万人参加了义军。在之后的两三年中,孙恩发动了数十次战斗,杀死了谢琰等东晋名将。但在一次战斗中失败,无奈的孙恩投水自杀,义军领袖由他的妹夫卢循继任。卢循领导的队伍转战江南各地,甚至曾经逼近京城建康,搞得朝廷内外乱作一团。只可惜卢循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最终在攻打交州的时候兵败自杀。

孙恩、卢循领导的这次起义从公元399年到公元411年,持续了12年之久,参加的人有几十万,虽然起义最终失败了,但是给东晋的以王、谢等家族为代表的门阀势力带来了沉重打击,比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一家就在此时都被杀害。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王凝之的妻子——咱们中国著名的才女谢道韫了。

因为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给我们带来了成语典故“柳絮才”的谢道韫,不但有才华,在面对危难的时候更是表现出了自己奇女子的一面。

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自尔嫠居会稽,家中莫不严肃。——《晋书 列女传》

话说孙恩的军队攻打过来的时候,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和他的儿子们都被杀掉了,听说了这个消息的谢道韫毫不慌张,镇定自若。她坐着婢女们抬着的肩舆,拿着刀就出门了。等乱兵过来的时候,就和他们展开战斗,亲手杀掉了好几个人,最终寡不敌众,谢道韫被俘虏了。她有个外孙叫刘涛,当时还是个小孩子,乱军又想杀掉刘涛,谢道韫义正言辞地跟乱军说:“你们要杀的是王家的人,跟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要杀他,就先杀了我吧!”孙恩被谢道韫的话感动了,就没有杀刘涛。这样看来,才女谢道韫也算是文武全才啊!真是个了不起的女子啊。

即使在镇压孙恩、卢循起义的过程中,东晋从上到下的统治者们仍然没有放弃互相争权夺利。公元402年,占据长江上游的桓玄发动叛乱,他带兵攻入都城建康,杀掉了把持朝政的司马道子父子和北府兵的领导刘牢之等。第二年,桓玄逼迫晋安帝退位,自己做了皇帝,国号为“楚”。桓玄在登上皇位以后,想夺取曾经支持自己的北府兵的控制权,这就引起了北府兵将领的反抗,在斗争之中,刘裕脱颖而出,成为了领导。顺便说一句,北府兵是淝水之战的领导者之一的谢玄组建的,战斗力很强。公元404年,刘裕起兵打败并杀掉了桓玄,迎回晋安帝,恢复了晋朝的统治。从此以后,东晋的全部军政大权都落到了刘裕的手上。在这之后,刘裕又先后带兵灭掉了南燕、后秦等北方的小国,声望日高。他当然不甘心永远只做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臣,于是就在公元420年,废掉了东晋最后一个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自己当了皇帝,国号为“宋”。存在了103年的东晋灭亡了!中国从此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关于刘裕,就是辛弃疾在词中提到的“寄奴”,他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咱们下次再说。

高祖武皇帝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也。……及长,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家贫,有大志,不治廉隅。——《宋书》

二十年专注文言,读经典,学文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