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浚香溪书院简介

 新用户5483wq2L 2023-12-07 发布于浙江

范浚香溪书院简介

范国梁

(一)

香头“香溪书院”:

香溪范氏《重修祠堂碑记》:“我祖宋正议公,自城南坞口始迁于兹。越二世而文清公建祠于南山之北,香溪先生讲学习礼其处,繇名“香溪书院”,后之学者心向往焉。”以此宋时“香溪书院”,位于现在浙江省兰溪市北向十二公里处,香头古镇(香溪)东面“范氏家庙”里。书院风格古典,清静幽雅,背面东街,南峙香山,临谌里源之水,是后之学者高山景行一心向往之处。

据门人高栴《识香溪范先生遗后集》:绍兴七年丁巳(1137),范浚“作《进策》二十余篇,皆当宁经国之切务。然以秦桧当国,锢于和议,不屑于世而寝。由于范浚心系天下安危、百姓疾苦,所以又不忍遗世远引,于是在绍兴八年(1138)冬设帐授徒,在范氏家庙创办香溪书院,把志向寄托于后来者。由此,对四方前来从学之士,先教以治心养气之法,进而阐绎心性之学,推明“理一分殊”之理,又以“皇极”、“大中”之道贯穿其中;而后又必教以“物理性命之学、孝悌忠信之行”,之所以得以在东南大地传播,因而远近负笈而至者众多。朱熹《香溪范子小传》也说:“(范浚)授徒至数百人,吾乡亦有从其游者”。

至于“香溪书院”学生多少,由于年代久远有些人数无法核实。而其最久留几席者,则有永丰柴喆、盈川唐虞佐、三衢李国佐、诸暨张龟年、寿昌邵恂、义乌陈九言、兰溪高梅、兰溪高栴、兰溪徐良能、兰皋盘谷倪仲传等,以及亲侄范端臣、范端杲、范伯通、范端方、范端旻.........等。范浚要求学生居连成朋,文术众同心解或相互对答,特别考德问业,必需因依毕生。

 

  


(二)

宝惠“香溪书院”:

据考《范浚集》、《范蒙斋先生遗文》、《杨溪先生遗文》及叶渭清《范香溪先生年谱》考证,在绍兴二十年冬,范浚与范端臣、范端杲曾经在宝惠寺寓住及教读与受教。

范浚有《寓居寳惠寺喜晴登山》一诗,其诗曰:

“喜霁出招提,爱山登嶪岌。林端已残照,路草犹半湿。丹崖断云归,翠窦飞泉入。长天没鸟影,远水动虹吸。尘襟得必瞰,爽气横来集。欲逐野僧还,更看空翠立。”

范端臣有《冬日寓宝惠教寺》一诗,其诗曰:

“观书倦棐几,理策开蓬门。萦纡竹溪步,迤逦僧家园。云容酿密雪,烟景收残暾。人语野桥店,鸟鸣桑柘村。山深古殿閟,涧曲回流喧。松桂不改色,梅蕊亦已繁。久厌城市卑,愈觉山林尊。归途偶成咏,所乐非所言。”

范端杲有《游宝惠寺山》一诗,其诗曰:

“不到兹山久,寒梅又着花。白烟藂古木,乌鹊倚枯槎。路转冲危石,泉流涨浅沙。不堪回首处,樵唱起呕哑。”

以上三首诗可以看出,其意境都体现了冬的韵味,从林端已残照,路草犹半湿”、“松桂不改色,梅蕊亦已繁”、“不到兹山久,寒梅又著花”,又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其寓居时间约为农历十月上旬至十一月上旬。而且在宝惠寺寓居期间里,有金华智者寺、浦江华藏寺的二位禅老来访,有《范蒙斋先生遗文·喜智者华藏二禅老到宝惠》:

“云牕共盥石潭冷,雪屋对吟山叶红。我欲径寻莲社去,莫将归目挂飞鸿。”

就在这次师生宝惠寺寓居,不久范浚离开了人世,因而《范蒙斋先生遗文·祭叔香溪先生文》:

“呜呼!吾叔儿侄,聚指且千;如端臣者,曲蒙爱怜。谓我之顽,可磨可镌,诲我育我,若己子然。我有一善,叔喜见颜;我有一失,叔愠形言。承聆謦咳,给事丹铅。文俾见藳,诗俾属聨。夜必促膝,朝必分飡。道尊而严,可亲莫干,余二十载,恩意益绵。”可见叔侄之情。

由此范氏后人把宝惠寺,当作范浚讲学之地,属于情有可原。于是在明季,范浚十七世孙范继宗、字文尚,始居本镇东井巷东厅,因“敦睦堂”明弘治被火,后范继宗迁居宝惠寺(绍兴二十年冬范浚与范端臣、范端杲寓住教读受教之地),不多时仍构建“敦睦堂”颜其额为“香溪书院”。至清雍正年间,因年久坏损改建,而其额仍为“香溪书院”,后之子孙环其居住。

而后清乾隆年间,有渎渡贡生章调鼎常居宝惠“香溪书院”,其“渎渡贡生章调鼎”:

“余不敏幼习农业,旧居香溪书院,湛源其上流也源深流长;《县志》载'茶笋出焉’,山环水抱幽闲开朗,惟姚郎对岸石头岗为最。余时爱而慕之,爰于乾隆庚辰年构屋数椽携子往居,自号木石。其山可樵、田可耕,居民鲜少。春卉、夏木、秋风、冬雪即景,抒怀时若有得,不戚戚以悲、不欣欣以喜,既以娱老亦以遗安,聊述言以记始居之志。”

可见当年宝惠“香溪书院”之荣声,以此后之学者及当代少数文化学者,把“香溪书院”写成“宝惠书院”,也是情理之中。

  


2022年8月3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