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大学老教授、民俗学家叶春生老先生去世了,哀悼 我对叶老爷子

 昵称1379278 2023-12-08 发布于四川
中山大学老教授、民俗学家叶春生老先生去世了,哀悼。
我对叶老爷子最深的印象,是十多年前媒体对老人家的采访,请教生肖属相到底是以立春为界,还是以正月初一为界。
老爷子回答得很明确:当然是以立春为界。
这叫正确的常识。
生肖属相属于传统阳历干支纪年,阳历干支年当然以立春为界。

中国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阴历必须在阳历24节气的指导下实施置闰。
传统阳历就是24节气,一个阳历年分为12个阳历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全年365.25天。
阳历月的起始,是24节气中的“节”,月中是“中气”。
如子月起于“大雪”,月中是“冬至”。
每到立春,不但要换纪年干支,还要换纪月干支。

立春交节,变换纪年干支,这是“夏历”,始于大禹建立夏朝的公元前2325年。
周人官方实施夏历,民间则长期袭用“正月建子”的“黄帝历”,以阴历十一月为正月。
文盲们说没有夏朝存在的证据。“夏历”就是证据之一,你们瞎了吗。
阴历是以月相周期性变化制订的历法,通常一个阴历年分为12个月,全年354天。

阴历月平均只有29.53天。在“最正常”的情况下,每个阴历月会对应上阳历的一个“节”和一个“中气”。
但是,当这样连续不断地轮排对应下去,阴历月和阳历节气的对应关系就会发生“错位”。
通常每隔2年或3年,总会发生某个阴历月仅轮排对应上一个“节”,而没有“中气”的情况。

这时就需要“置闰”,将该月设置为上一个阴历月的“闰月”。
例如今年阴历二月之后的阴历月,只对应轮排上了阳历的“清明”,而没有中气“谷雨”,因此这个阴历月就要被设置为“闰二月”。
这样一来,中气“谷雨”就仍然被对应安排到了“正常月序”(而非“自然月序”)的阴历三月。
这种置闰法,叫“无中气则置闰”。

传统的阴历为什么需要“置闰”?
缺乏正确常识的中国人哔哔来哔哔去,就是哔哔不清楚。
敲黑板,划重点——
“置闰”,是为了让一个阴历年中的阴历月,按“正常月序”都能准确地反应时令季节变化,这叫“闰以正时”。
阴历月并不天然反应时令季节的变化,不置闰的纯阴历,阴历七月可能会轮上严冬。

通过实施“置闰”,在一个阴历年中增加一个阴历月,这样阳历24节气中的“中气”就顺利轮排对应到了每一个“正常月序”的阴历月。
如二月有春分,五月有夏至,八月有秋分,十一月有冬至,这样“正常月序”的阴历月都能像阳历24节气一样,准确反应时令季节的变化。

夏商周断代工程妄称西周历法实施“年终置闰”或“年中置闰”。这叫放狗屁,对阴历置闰的原则方法一无所知。
中国学术界又普遍认为二十四节气是到战国时代才定型、秦汉之际才成熟。这叫狗放屁,西周已经开始实施阴历置闰了,怎么会没有成熟的二十四节气。
说到这些最基础的正确常识,就明白叶老先生的可贵。

生肖属相以立春为界转换,这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正确常识。
但是大家想象不到中国人缺乏常识到了何种令人发指的地步。
复旦的葛剑雄,清华的吴国盛,不但公然妄称生肖属相以正月初一为转换,还公然妄称阳历干支历是“算命先生的历法”!
颁行历法是至尊王权,算命先生哪来的历法!

要懂得正确的基本常识,要坚持正确的基本常识。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连传统的阴阳合历都不懂,实在是太糟糕了。
人非生而知之者,不知就谦虚一点,认真学习,迎头赶上。
像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这个机构,非常糟糕,大肆散布关于阴阳合历的错误信息。
换在古代,这是要抄家灭门的重罪。

坚持正确的常识,可以洞穿很多认知的迷障。
坚持正确的阴阳合历的常识,就能像我一样,一眼就看清楚——实施阴阳合历、阴历置闰的“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就是上古华夏文明。
阴历置闰,必须以二十四节气为指导才成正常进行。
而二十四节气,是华夏文明独有的阳历历法。
文盲死绝了,世界更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