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幽州城的范围到底有多大?

 北京的骑士 2023-12-08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幽州由于地处我国北方要冲,唐代曾先后在这里设立总管府、都督府、大都督府等,总揽地方的军民两政。其城域范围承继了汉魏时蓟城的旧址,大部分都在原来的北京宣武区域内。它的规模据宋代《太平寰宇记》引《郡国志》载:“蓟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开十门。”据此,可知唐幽州城的周长为三十二唐里,约合今二十三华里(每唐里约合今0.72里),是一座南北略长、东西略窄的长方形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年发现的唐人墓志及历代史料,对唐代幽州城方位进行了广泛研究,初步认定唐幽州城的大致范围。

其东垣,据1951年在东交民巷御河桥发现唐元和三年(808年)《任紫宸墓志》记述其墓的方位在幽州城东北七里有余。1956年,在永定门外安乐林又发现唐建中二年(781年)《姚子昂墓志》记述,其墓方位在幽州城东南六里。这两块墓志铭文分别从东北、东南方向记述唐幽州城的方位。这样从御河桥和安乐林分别向西南、西北反方向推进,正应是幽州城的东垣墙所在地。今天的菜市口偏西路南原有烂缦胡同,旧称烂面胡同,由于城市改造今胡同北段已拆除,只剩下南半段。清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云:“京师二月淘沟,秽气触人,烂面胡同尤甚。深广各二丈,开时不通车马。此地在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东,唐碑称寺在燕城东南隅,疑为幽州节度使城之故壕也。”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载“此地有唐时故壕”。《日下旧闻考》(卷六十)所载唐景福元年(892年)的《重藏舍利记》云:“大燕城内,地东南隅,有悯忠寺,门临康衢。”而据同书所记,悯忠寺之东原来还有智泉寺,后改称延寿寺,今已无存。这样来看,烂缦胡同即是唐幽州城东城壕,今法源寺又位处唐幽州城东南隅,那么唐幽州城的东垣当在今烂缦胡同和法源寺之间的南北一线。

其南垣,据2000年在丰台区右安门外开阳里出土唐上元三年(676年)《王道墓志》云“合葬于蓟城南三里平原”;1981年在丰台大葆台博物馆南出土的唐会昌六年(846年)《王时邕墓志》载“卜葬于蓟县南十三里”。由此看来,唐幽州城的南城垣应在姚家井以北的东西一线。在姚家井西北三里白纸坊西以北有崇效胡同,原有崇效寺。据明《顺天府志》(卷七)引《元一统志》载:“崇效寺……按《幽州土地记》则有唐初年置。里俗相沿,则谓德宗贞元五年(789年)幽帅彭城太师刘公济舍宅为寺。传说各异。以前殿梁板及后殿左幢文考之,则刘庄武公济贞元五年(789年)舍宅作寺为是。”崇效寺既然原为唐幽州节度使刘济私宅,则必在城内。故此,今白纸坊东西大街一线当是唐幽州城南垣。

其西垣,据1974年在广安门外甘石桥北的原北京钢厂院内发现唐大中九年(855年)《侯氏墓志》记述,其墓地的方位是在幽州城西三里。原来的北京钢厂东西长约为3.5里,侯氏墓志出土于院的西南隅,据此可知唐幽州城西垣当是在院内东侧,此地亦正在今白云观原来的西土城台与小红庙村之南北一线上。故此,唐幽州城西垣在今白云观至小红庙村之南北一线确定无疑。另外,今广安门外莲花池(古称西湖)且东流的莲花河(古称洗马沟),在甘石桥突然折而南流,且河道顺直,其正好位于西垣西侧一线,被今专家学者认为它应是唐幽州城的西城壕。

图片

莲花池古称西湖,与东流的莲花河在甘石桥折而南流,被认为是唐代幽州城的西城壕。立新摄影

其北垣,据1972年在西四羊肉胡同出土唐贞元六年(790年)《任希墓志》记述其墓方位在幽州城北五里。这一发现对判断唐幽州城北城垣的位置十分重要。唐五里约合今3.6里,由此可以推测唐幽州城的北城垣在羊肉胡同以南3.6里左右的东西一线。从西四羊肉胡同向南4.5里(约合唐6.2里)是宣武门内大街头发胡同一线。头发胡同是一条东西方向街道,地势比周围显然凸起,当即旧城垣遗址。头发胡同以北数十米有受水河胡同与之平行,原称臭水河,本是一条明沟,早已成平地。受水河当即城壕遗址。从头发胡同向西,经白云观北,正可与土城台古城垣北端相接。故此,唐幽州城的北城垣当即在头发胡同、白云观西土城台之东西一线。受水河胡同即唐幽州城之北城壕。

而《郡国志》指称幽州城的十门中,有八座为外城的城门,即每面城垣各开两座城门;另二座城门为子城门,一个在子城东垣(即子城东门),一个在子城北垣(即子城北门),均在幽州城内。而子城南门和西门,同时也是幽州城外城的南垣西门和西垣南门。

文章来源:《唐幽州城的坊里与乡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