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不美  黄河水

 耕夫1010 2023-12-09 发布于内蒙古

                 

                       马绥生

          美不美,黄河水?

          黄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她千万年流淌,滋润了万物。其5464千米长度,75万多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上,不知道形成了多少奇特的景观,绮丽的风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养育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璀璨的、万古不朽的历史文化。

       黄河,也是一条灾难的河,她咆哮千里,巨浪滔天,夹泥带沙,泛滥无度,摧毁市、镇,掠夺生命。

       对于黄河,我是熟悉的,但也是陌生的。因为我生长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己有一个甲子之年。多少个静夜,枕着波涛入睡。多少个白昼,在黄河岸边嬉戏。听惯了黄河的歌谣,熟知了那讲不完的故事。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更成为了我知识的源泉,根植在了我灵魂的深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悠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寂寥。欲渡黄河冰塞川的无奈。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的无情。无数的诗情画意,铭刻在了我的心间。

      多少年,随着我旅游的脚步,我走过了黄河上中下游的许多地方,游览过黄河流域的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也写下了许多的文章和诗篇。这就是我所熟悉的黄河。而黄河流域面积广阔,任谁终其一生也是走不完、看不遍的。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任谁也是学不完、参不透、悟不深的。这也是我对黄河的陌生。

       2023年12月1日,榆林市陕北文化研究会组织开展“看大美佳县·悟黄河文化”主题活动邀我参加。虽然去佳县参观的几个点我都去过了很多次,且又天寒地冻,冷风刺骨,但由于对黄河有着特殊的情感,我还是欣然应邀。在一天的活动中,那些原本熟悉的山水、民俗、展馆等,再一次让我重温,也再一次勾起了我心底对黄河的记忆、认知、感悟和无限的遐思。

       曾经驾车去青海,本意是为浏览高原风光,不经意间却走到了黄河的源头,那圣洁的雪山,在阳光下融化,涓涓细流渗透于地下,一道道泉眼,流淌成小溪,汇聚而成河流、湖泊,再歌唱着流向远方。这里的水,晶莹剔透、纯净清冽,清彻见底。因有了这水,在这高寒山脉,才有了耐寒的动植物,才有了高原牧歌······

       黄河流经青海省贵德县,使贵德有了避暑胜地的美誉,也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的名言。唯一一次去贵德,白天观看山水美景,丹霞地貌。夜晚,坐在黄河岸边的夜市上,吹着清凉的晚风,听着涛声,吃着火锅,品着美酒,那种惬意,无以名状。

      有一年,我和几位游伴去四川若尔盖草原的塘克镇观看黄河第一湾。这里是黄河进入四川与白河会合之处的一段。当我们乘坐电梯,登上建在高山上的观景台后,眼前的美景能让所有人心旷神怡。在一望无垠、宽阔无际的大草原上,清彻的黄河之水像一条条银色的彩带,重重叠叠,曲曲折折,回环往复,或似一条条巨龙蜿蜒于绿草与鲜花之间。放眼远眺,水与山接,山与天齐,水天一色,此可谓“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真情实景。这里也是黄河流域的一块最美湿地,她蕴含了辽阔、恬静、温婉、清丽之美。

       当黄河流经甘肃,水量大增,水资源十分丰富,润泽了两岸田野。新中国成立后,兴建了如刘家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等水利设施和水电站,不仅调节了水资源,也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电力资源。

       黄河水进入宁夏、内蒙境内,丰富的水资源,浇灌着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大量农田,使这片西北荒凉之地,成为了富庶的鱼米之乡,故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

         上游的黄河,尽显了母亲河的清纯、温婉、慈爱,这一段的黄河,如母亲般至善至美。

        当黄河流过晋、陕、蒙三省交界,进入晋陕大峡谷,便为她的中游。这里的黄河,一改往日的慈颜,变的放荡不羁,咆哮天地,肆虐无度。她巨浪滔天,卷泥带沙,一路狂奔,穿过黄土高原,沿着晋陕大峡谷,如金戈铁马,浩浩荡荡,一路南奔。至此,河水变黄,黄河之名由此而得。古籍有载:“黄河斗水,泥居其七”。。整个黄土高原,由于水流的冲涮,使厚重的黄土层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石山裸露,河道峡谷纵深,两岸高山挺立,危崖竦峙,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前些年,陕西境内,从黄河入陕进入府谷县的黄河入陕第一湾至陕西渭南市华山脚下,修建了820多公里南、 北走向的沿黄观景公路,为天下游客观赏自然、人文景观提供了便利。因为这一带地处华夏民族起源和发展的中心地带,加之复杂多样的地理、地貌,使流域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数不胜数。据资料介绍,沿着沿黄观景公路,上榜的知名景点就有50多处。

        这些景观中,我感触最深的当数最震撼人心的、被誉为“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那滔天翻卷的巨浪,如万马奔腾,排山倒海,裂岸拍天,令人扼腕惊叹。那震天动地的涛声,如万马嘶鸣,如长空霹雳,震耳欲聋,千万年不息。我曾三次身临其境,每次都是如痴如狂,激情奔涌,但是,我绞尽脑汁,怎么也写不出描述它的壮美、奇异和赞美它的文章,直到我阅读了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记》,心中才豁然开朗,也唯有梁先生这样的大才,才能将壶口的壮美,描述的淋漓尽致。其次我要说的便是吴堡古城,亦称吴堡石城。它是雄居在黄河岸边高山之巅的军事重城,俯视黄河,控东西津渡,扼南北要道。这座石城虽然已经破败废弃,但它没有经过翻修和重新打造,是真正的历史遗址、古迹,是真实的文物。我曾以一篇题为“一只承载厚重历史的大船”的文章,对古城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这一极其珍贵的历史遗存,最值得人们研究、探寻,保护和传承的。

       在这里,黄河虽以开山、裂石的气势不断前行,但她也因山岭、巨壁的阻挡而变的弯弯曲曲。可见,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歌谣也不是虚拟。在陕北,乾坤湾、太极湾、鱼儿峁等景观,又为黄河增添了许多的雄壮和奇异。

       当黄河挟一川气势,裏两岸清风,跃出危崖对峙的龙门,因河道的开阔和平缓,她又变的沉静、温柔,为渭南市的洽川一带,造出了秀丽、旖旎的湿地风光。景区内的黄河湿地之美,有资料如此介绍:“万顷芦荡,千眼瀵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一条黄河”,自然风光十分迷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黄河水流过潼关,便又转向东流,经三门峡、小浪底,横贯华北平原,奔流入海。

       黄河泥沙九成来自黄土高原,每年向下游输送泥沙16亿吨,其中12亿流入渤海,4亿吨沉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悬河。河水由两岸人工堤坝护围,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成灾。 由于黄河的经常决口、泛滥、改道,给下游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黄河水夹带的大量泥沙在下游一带沉积,形成巨大的冲积平原,其优良的土质,造就了大面积的良田。

       黄河最后一次决堤是在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为了阻止日军的进攻,下令炸开了花园口大堤,黄河之水泛滥成灾,造成豫、苏、皖等地大量村镇、农田被毁,80多万民众死亡,千百万人流离失所的悲惨结果。当然,黄河决口也阻碍了日军进攻的速度,造成了8000多日军的死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利用黄河天险阻挡日军,保住了西部半壁江山。

       黄河之水养育了中华民族,但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与黄河抗争、奋战的历史。从大禹治水开始,我们从未停止过利用黄河,改造黄河,与黄河抗争的脚步。资料记载,有史以来,黄河曾有过1500多次泛滥,20多次大的改道。直到现在,在我工作的几十年里,每一年的夏、秋汛期,就要开展防汛、防洪工作。每有洪灾发生,就要投入抗洪、抢险、救灾的战斗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通过几十年的多措并举,综合治理,黄河之水已经从很大程度上变害为利,新中国成立至今,再没有过大的决口、泛滥。但是,下游一带的“地上悬河”,永远是悬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在威胁着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我撰写这篇文章之前,在腾讯新闻上看到了一个题目为:“黄河,要告别’地上河”了?22年下切3.1米”的视频。文中说:1961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在调节中下游水资源,防灾、减灾,水力发电、供水、灌溉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当时的技术和理念的限制,没有考虑到水与泥沙的矛盾,造成了库区上游大量的泥沙沉积,对关中平原一带造成了巨大的洪灾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之后,又在三门峡水库下游100多公里处的黄河中游末端,建成了小浪底水库。小浪底水库吸取了三门峡水库的教训,科学设计,把排泻泥沙作为重点,使水库具有强大的蓄洪、泻洪和人工调高洪峰,冲拉下游河道泥沙的功能。在建成至今的22年中,黄河下游河道己平均降低3.1米。在三门峡水库,我国建造的大型“浚河007号”挖泥船,每月可清除库区40万立方米的泥沙,不但能有效降低河道,减少泥沙淤积,还能将挖出的泥沙填造土地。在黄土高原,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工程等,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上游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区,主要是涵养水源,增加中、下游供水。这样就形成了,下游排沙,中游固土,上游增水的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的有效格局。

       我想,在不久的将来,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将会完全消失。黄河,这条灾难之河,将会完全变成恵泽中华之利河,黄河流域将全部变成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将更加璀璨夺目。

        美不美,黄河水?

               写成于2023、12、8

                      初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