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论和模糊与精确,疾病命名,幼稚诊断 ---- 中医望闻问切靠谱吗?

 中医知识圈 2023-12-09

原创 李振歧 新岐德韬

我们知道,传统中医的主要诊断方法就是望闻问切,而现代中医大多是利用了西医的各种现代化检验手段来提高诊断水平。这种行为说得好听点中西医结合,发挥西医的技术优势,弥补传统中医诊断上的不足,最起码可以丰富临床的诊断方法;说难听点就是对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的准确率没有信心,甚至根本就不相信。下面我们看看一段摘录,然后再展开进一步讨论。

 

…… 林华卿医师诊断为中焦湿热,肝郁气滞,化火犯胃,热毒壅盛,蛔虫上扰。治法是疏肝理气,通里攻下,活血祛瘀,降逆止痛,驱蛔除虫。…… 林医师无法确定是西医的什么病,只能随口回答,大概是胃肠系统的病吧。林华卿医师是一个传统中医,后来虽然也学了一丁半点的西医知识,但是不成系统。一个中医师遇上了这样的事虽然尴尬,但也正常。然而病人不满意林医师这种模糊的“大概”与什么“系统”的说法,就追根究底地问:“到底病在胃,还是在肠?”在林医师所有的医学知识的储存库都无法检索到病人这个问题的确切答案,所以他就说:“你先不要搞清楚病在哪里,只要抓紧把我开的中药煎起来喝下去,腹痛可能就会减轻”。

 

…… 林华卿医师深有体悟地对我说:“我过去常常自豪地说,我们中医不知病名能治好病。现在看来这应该是我们中医的缺点了。学中医今后想在社会上站得住脚,就要学会西医的诊断技术”。…… 张丰先生想了想说:“…… 我们从中西两种医学各自不同的思维模式这个切入点进入这个话题,…… 当然,中医不可能知道这个病是急性胰腺炎,也不知道它的病因病理病位。但这种病症的所有临床表现早已知道得一清二楚,对这个病如何展开、如何诊治早有一个成熟的方案。…… 这个方案是所有疾病的诊治总纲。它适用于天下任何病,对于诊治急性胰腺炎也不例外(摘录于娄绍昆《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

 

现在只要你走进医院,包括绝大部分的中医院,有多少医生还真正使用望闻问切来进行诊断的呢?中医院基本上都充斥了大量的假中医,假中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号称中医,但基本上都是运用西医的医理和药理去治病的,而治病首先的环节 ---- 诊断自然也是根据西医学的病理和药理学的一套进行的。这背后就折射出新一代的中医压根就不相信或者至少是觉得中医望闻问切的传统诊断方式不靠谱,没有西医那种指标式的诊断精确。

 

有关中西医诊断与治病的医理,我们在第三章【医学哲理】/【治病】/【中西医治病】中已经有详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笔者在此概括一下,传统中医的四诊是以(病患和医生的)感觉为主指标为辅的诊断模式,而感觉更靠近病和治病的本质,;而西医的诊断恰恰相反,主要是指标,其次才是(病患的)感觉。相比于中医的诊断,西医较忽视病患的感觉。由于中西医对病和治病本质认识的巨大差异,使得西医对病和治病的认识基本上固化在机械唯物主义观上,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病是一个永远不变的死物,治病就理所当然地用外力去定点清除这些死物;他们只相信指标,不相信那种比指标更为前置的病因,而这种前置病因通常是超越感知的形而上因。中西医诊断和治疗之争,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多次论述的真理观的差异,现代西医是所谓的循证医学循证实质上就是实证,顾名思义,就是医理必须与有限的感知空间一致,否则就不是真理,就是骗人的玩意儿,这就是我们很多人都想当然的科学真理。而中医的思辨真理与西医的科学真理有一定的时空交集,这一方面使得科学信徒们对高于科学真理的思辨真理百般难堪,另一方面又对思辨真理可能创造出骗子的温床而找到群起而攻之的借口,尽管存在高于科学真理的真理与有否骗子没有丝毫的逻辑关系。

 

面对这种纠结的局面,科学信徒们只好不断强化科学方法论的唯一合理性,以致于很多时候在中西医之争中,他们逐渐变得声嘶力竭,除了反复念叨那层次不高的科学真理观外,似乎就难以找出更令人信服的理据去否证超越科学真理的真理了。这种情形往往令有一定哲学基础的人哭笑不得。

 

由于中医诊断接近客观规律,因此它的病因分析必然比西医前置。通过望闻问切就可以把握绝大部分主要的信息,这种相对简单(当然要努力学习后获得)操作成为可能,当然,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还有提升的空间,但那只是损失的一小部分信息而已,能完善当然更好,即使不提高也无伤大雅。不过,这里必须要分清,中医通过四诊所把握的绝大部分信息是根据中医理论所获得的信息很多西医信徒指责中医的诊断并没有得出西医指标式的诊断所得出的结论。比如,西医诊断的肺炎,中医诊断是肺阴虚,如果用中医没有诊断出西医所讲的炎症,中医就被讥讽为玄虚的,这是非常幼稚可笑的。中医其实更有资格讥笑西医没有诊断出肺阴虚,因为至少“肺阴虚”较“肺炎”的病因前置了不少,“肺炎”只是“肺阴虚”的一个子集,而肺神不在位就更比“肺阴虚”病因前置了,这也可以将中医的诊治解释为较西医系统化。

 

传统中医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西式思维给中医在语言交流上就造成了很大难题。即精确性问题。病人很多时候要求中医像西医那样回答他们的疑问,这是中医无法做到的,因为这样做首先就不利于治疗,这就像一个人以为改正自己所有缺点就能变成一个完美的人;其次,殊不知改正缺点与成为完美的人是两回事。所以,摘去了“病”就能成为一个健康人的想法按逻辑推理也不能形成必然联系中医的着眼点并不在“病”上,而是在健康上,这个健康概念甚至允许“病”与人共存,于是中国人的身体不是纯净的,身体有病”、“有毒”、“有菌。中医治病,严格讲,不是摘病消毒,而是引进病毒、以病治病、以毒攻毒、生扶弱抑强固本强精等等。不过,病患必须明白,在西医强势的今天,中医掌握一定的西医病名、病理和药理,并不表示西医比中医强,而仅仅是为了沟通的方便而已。离开了中医思维下的一切诊断和治疗,非但不是正宗的中医,而且只会是一种退步的医学。

 

笔者经常就感到很纳闷,从本款的摘录中,林医师居然只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而不是首先检讨自己的中医理论的功底是否深厚;其次就是即使是中医暂时不能得之在西医来说是什么病名也不用感到有什么害羞的。一是西医的病名是病灶式取名法,与中医公理系统下的病名取法有异,西医的这种细化的病名定义通常只是中医病名的一个子集,因此这种病名下的诊治模式基本上都是单点对应式的治法,二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与其穷毕生精力于混淆的病名中打滚,还不如清晰地用中医的病名更为上策。这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很多中医们,根本不知道或者不敢相信中医伟大之处,徒然对西医增加的不必要的崇敬之心。我们固然要虚怀若谷,但如果自己捧着的是金饭碗而不敢看高自己的认识论,这样无异于买椟还珠。难道没有西医中医就不用活了?中医总是对西医很客气,而西医反过来总是对中医要赶尽杀绝。如果这种固定的、惯性的、不可扭转的思维继续下去,西医不仅仅只是片面思维这么简单了,这种永远的片面思维,能不能从西医内部纠正呢?为什么这种带有先天不足的思维下的医学能够成为主流医学呢?

 

西医依托现代科学技术,诊断技术不断臻美,但从病与治病的本质上看,丝毫没有更靠近真理,只是在形而下层面上打转甚至倒退。就像上面举的例子,肺炎可能变成了更精确的肺膜炎、支气管炎等,这些更精确的病因分析,并没有将病因前置化【因】始终是停留在寡因和近因上,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治标不治本。因此,西医信徒和很多现代中医对传统中医望闻问切的漠视和西医诊断手段的趋之若鹜,完全没有明白中医公理系统的伟大和西医公理系统的肤浅,造成了很多人认为中医望闻问切诊断不靠谱的假象。

 

由上面的推论我们得出: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比现代医学的诊断更加靠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