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烧 便秘的4种辨证处理思路。

 FyssqzhOk 2023-12-09 发布于江苏
原文如下:
孩子经常感冒生病,肚子痛拉羊屎,5块钱的事儿。

回顾一下来说,桂枝加大黄汤的核心,是表虚+里积;
表虚是抵抗力差、容易感冒、出汗;里积是积食口臭便秘。

今天再给大家说一下其他三种发烧+便秘的可能性。

①麻杏石甘汤加大黄

相比于桂枝加大黄汤,麻杏石甘汤加大黄清热力度更强,总结其特点是:表热+里积。
表热,就是体表有热,面红唇红、出汗、咳嗽有黄痰、甚至有点喘;这种病人,他的身体素来是不虚的。

常规剂量:麻黄6杏仁9石膏18甘草6大黄6(注:热气重则加大石膏用量;学龄前儿童全方用半量;便秘者大黄宜后下)
对应中成药:小儿麻甘颗粒、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莲X清X胶囊等。

案例:许某女,46岁,2023年新冠首阳,腰痛,发热,自服小柴胡颗粒及麻黄汤等,体温从最高39.5降到37.7,喉咙痛且干涩,咳嗽黄痰,憋气难受,身上一阵阵冒汗;平时大便正常,最近已经2天没有大便。
予麻杏石甘汤加大黄2剂(麻黄6杏仁9石膏15甘草6大黄5后下)。
服药后感觉非常好,排便数次,咳嗽大好,体温正常。
邱超平案例
②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的逻辑,之前在一个40°退热的案例中,给大家分享过。
如下文:
内热小孩,感冒发烧40°,快速退热的案例。

大柴胡汤原文如下: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这是4种使用大柴胡汤的情况;基本上就是抓住几个核心点:
往来寒热(一会怕冷一会发烧)、胃脘疼痛(按之胀满)、呕、便秘(或因积滞导致的腹泻,泻下急迫、臭秽)。

常规剂量:柴胡15-24g,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各9g,生姜15g,大枣20,大黄6g。
(注:发热越高,柴胡量宜越大;大黄宜后下;学龄前儿童全方用量减半)
对应中成药:大柴胡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热速清颗粒等。

案例:伍某男,3岁,2023年3月就诊,高烧40度,喝何济公退烧药后退烧,又反复到40度,西医诊断为病毒感染。吃美林无法退烧,隔4小时后吃何济公退烧药可以退烧,但很快重新烧上40度。大便很臭黑色粘马桶,不出汗,不怕冷。
予大柴胡汤一剂,当天晚上出了很多汗,烧退后,未再反复。
邱超平案例
③调胃承气汤

核心逻辑,在于没有表证,纯里证;没有表证,就是没有怕冷,咳嗽,鼻塞等;
里热+大便不通,但是没有明显的腹痛、腹胀、肚子硬结等。

原文如下: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反恶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常规剂量:大黄12g炙甘草6g芒硝12g冲服;煮法:先用3碗水煮大黄和炙甘草,煮到1碗,去掉药渣,把芒硝融进去,喝掉。

案例:李某女,31岁,于2023年5月22日感染新冠发烧,浑身怕冷,自服小柴胡颗粒及葛根汤颗粒,下午开始头痛,浑身酸痛无力;次日下午不发烧,但头痛严重,像被锤子一下一下敲打。
不敢动,一动就痛得更厉害;吃布洛芬也没用,伴有眼睛胀痛。
胃口一般,虽然大量喝水,仍然小便黄,大便3天未解。
我判断为内热积聚,上冲头目,开调胃承气汤2剂(大黄12g炙甘草6g芒硝9g冲服)。
服药后大便1次,头痛也大为缓解。
邱超平案例
以上是一些微薄的见解和经验,请大家批评指正。
文章的最后,分享大师胡希恕的一个“调胃承气汤”案例,以飨读者。
刘某,女性,27岁。1965年6月4日初诊。
发热头痛1周,曾服中西解表药,大汗出而身热头痛不解,头胀痛难忍,心烦欲吐,口思冷饮,皮肤灼热而不恶寒,大便已3日未行,苔白厚,脉弦稍数。体温38℃。证属里实热胃不和治以清里和胃,予调胃承气汤。
结果:上药服一煎,大便通,头痛已,身热减,体温正常,继服余药而去芒硝,诸症基本消失。
胡希恕案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