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录片中国 第三季:天道(10)

 爱上解说词 2023-12-09 发布于浙江

(周文王在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启发下,将八卦演变出六十四卦,后世称之《周易》,这是周人天命观的体现。在新的精神引领下,周取商而代之,一个集上古三代文明大成的新王朝自此拉开序幕)

因为妻子的一个梦,周人姬昌决定称王。很多年以后,姬昌告诉众人,天曾经跟他有过对话。他所说的天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天空,也不是很久很久以后中国儒家哲学意义上的天,这个天具有人格,有喜怒,有哀乐,当然也会说话,或许我们理解成“天帝”更为接近。

天对姬昌说,殷商这个国家,政令不孚民望,天经过一番考察,决定让身处西部岐山的周人来承接天意,拯救苍生。天还叮嘱姬昌,你不要飞扬跋扈,也不要非分妄想,要先让自己处于高位,所以你要先行动起来。你的德行我很欣赏,但你得做到,不要声色俱厉,不要用酷刑,你要自知自识,沿着我为你指引的方向前进。

姬昌妻子的梦,对于周人来说是个吉祥的梦。在梦中,殷商的王庭中长出了荆棘。此时殷商的王是帝辛,天下人称为“纣”。后来人们总结了商纣王很多罪状,但在当时最令世人恐惧的是他经常使用酷刑。其中一种叫炮烙的刑法,是在众人围观下,把犯人绑在铜柱上用熊熊烈火灼烧铜柱,犯人痛苦难忍,最后掉落在火中。这是商纣王惩罚罪犯的方式,更是威吓群臣的手段,他甚至以此为乐。这样的暴虐无常令群臣倍感lǐn然的同时,心中怎会不荆棘丛生?

一切似乎都在印证天与姬昌的对话,这个时代需要改变,周人是取代殷人的族群,而姬昌就是带领族群的天选之人。虽然姬昌想灭商并取而代之,但他知道时机还不成熟,周人还只是一个远在西陲的小邦,在各方面都无法与经营了五六百年的殷商相提并论。正如天的意旨所教诲的,此刻他要行动起来,但不能着急,要韬光养晦。他决定称王,这是一个开始,更是一种象征,一种态度。重要的是不能惊动商纣王,要秘密进行。对于姬昌来说,这个决定既是审时度势的理性判断,更是天命。

对,就是天命。从历代各种文献留存中我们可以窥知到姬昌的世界观,他从天命的无常中感受到了天命的无限。无常带给他的不是价值的虚无,而是对天的重新理解。无常带给他的也不是世事之诡幻,而是一种贞定的力量。姬昌所推崇的天命观,改变了殷商以前中国先民推崇的巫教世界,天成为一切价值意识的源头,无限由此形成,无常走向了秩序。就这样,在天命的引领下,中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开始。

拾.天道

姬昌的族群周族是和夏族、商族一样古老的族群,他们的族人姓姬。因为几经迁徙,周人的先祖究竟从哪里发祥,现在还有很多争议。可知的是,姬昌出生时,这个族群已经生活在黄土高原渭水之畔的岐山脚下。

周人在商王武丁时代与殷商发生过战争,最终的结果是周人臣服于商,称周侯。此后,周人开始进入殷商的文化圈与势力圈。但周人并没有完全商化,他们一方面接受商文化的物质成果,比如青铜冶炼技术,另一方面在内部的社会组织上又保留了自己的特色。这般包容并蓄与自我坚持的并行,也成为一个西隅小邦最终崛起的重要原因。

早期周人所处的区域恰好是农耕文明与畜牧文明的结合地带,在经过从农耕到半农半牧再到农耕的犹疑和选择后,周人最终确定以土地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传说周人的先祖是帝舜任命的大臣之一后主管农业的后稷,所以他们把部族中负责农业的官职也命名为“后稷”。在周人看来,民之大事在农,给上天的祭品、人民的用度、大事的供应、国家的财用,都要依靠农业。一个崇尚农业的部族一定会重视天,毕竟他们要靠天吃饭。

不过,早期的周人并不以“天”为最高神zhī,他们奉祀山川河流所属的自然神,也奉祀祖先的神灵。但后来,天的地位越来越高,周人的族徽中就有一个“天”,看起来很像正面垂臂、两腿分立的人。

这个变化或许和周人对天的感受变得日渐丰富有关。周人早期的活动范围多在黄土高原一带,海拔比较高,降雨稀少。于是周人常常看到的天是晴朗的,笼罩四野并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的万里长空,这样辽阔而灿烂的天空会带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当天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当举目四望都是同样的苍穹在上,天就有了俯视人间的神性。

得到神的意旨有很多方式,在相当长时间里,占卜是最主要的一种。商王不管大事小事都会先通过占卜来判定吉凶,之后再付诸行动。占卜通过烘灼处理后的龟甲或兽骨进行,产生的裂纹就是“兆”。这个过程由精通巫术的贞人具体操作,他们同时也掌握着对“兆”的解释权,贞人得出的结论是吉或是凶,将会左右商王对事态的判断。

一定程度上这是危险的,贞人有机会借用巫术提升自己的话语权,一旦他们用自己的好恶代替神的意旨,那对商王无异于一种权力绑架。商王不可能不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也会保持防范。纣王是历代商王中对贞人最为警惕的之一,在他执政期间,贞人数量已经下降到了仅剩六位,纣王越来越多地亲自参与占卜。

纣王这样做并不仅仅是出于对贞人的不信任,他是一个自我意识过度膨胀的商王,可能他的真正目的是要让自己的意志凌驾于神之上。他对大臣说,“我生不有命在天”,意思是他“有命在己”。《史记》中有商王曾引弓射天的记载,传说中纣王也这么做过。在他的心中,自己既是天也是王,他就是人间之神。

对今天的我们而言,淡化鬼神之信或许并非坏事。但是放在商末那个时代,纣王的行为破坏了原有社会体系形成的精神本源,秩序因此而被打乱。对于一个国家的凝聚和稳定,价值观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一个全新的思想体系的出现也就成为必然。

姬昌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与商纣王并世而生,当然也生活在巫教盛行的文化氛围中。同纣王一样,对于以巫术为核心的信仰体系,姬昌也不再信任。但不同的是,他并不只是想建立个人的权威,而是要为这个时代建构新的精神支柱。这是一次革命,甚至是比用战争夺得天下更为重要的思想革命。

虽然姬昌称王的消息始终是族群内部的秘密,他自己也尽量做到低调行事,但是由于姬昌擅用智者,礼贤下士,体恤民生,周人迸发出一种无法遮掩的欣欣向荣之势。这样的兴盛气象不可避免地传到殷都,引起了纣王的猜忌。有人向纣王进言说,姬昌积德行善,诸侯归心,将不利于你。纣王感到了不安,但他当然不会反省,他的对策是下令将姬昌囚禁起来。

姬昌在商都附近的yǒu里监狱度过了他人生最幽暗的一段时光,逼的地牢遮住了他头顶的天空,但他内心的天空依然明亮。囚禁让他失去了行动的自由,却也收获了另一种自由,他不用再埋首于繁忙的方国事务,可以投入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思考一个问题,周人对天的崇拜是否可以取代鬼神,成为民众新的信仰?只是,天与人的信息传递依然需要一种方法,如同巫术使用龟甲占卜一般,它该是怎样的呢?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变革,都伴随着不同层面的颠覆和重建,再没有比思想的颠覆和重建更难的事了。颠覆需要勇气,重建需要智慧,能够承担这项使命的人,除了具备超越常人的勇气和智慧,往往还要经历困顿与迷茫,以及身处绝境后的灵光一现,置于死地后的涅槃重生。姬昌的思考在狭隘的牢房里破茧而出,他想到了八卦。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智者对天地万物进行了漫长的观察后,归纳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8种自然属性。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天象,天意的表达就是基于这八种基本天象。这位智者就是“三皇”之一的伏羲。

无论是不是真的来自伏羲,今天我们再来看这八个简单图形,依然是妙不可言。一横“—”,两个短横“--”,经过八次排列组合,就构成了8种基本天象,天地万物莫不涵盖其中。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就能拥有如此抽象的思维,是中国人足以自豪的智慧。

这八种图形的形成路径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十五字背后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哲学的原点,也成为姬昌在精神领域发起一场革命的理论基础。

其中,太极的“极”是指天地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是宇宙万物在诞生前的状态。当天地两分出现两仪,就区分出了阴和阳,一条横线“—”代表阳,我们称之为阳yáo。横线从中间断开“--”代表阴,我们称之为阴爻。

传说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大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试图寻找宇宙中共通的至理。他发现万物虽有万象,但都分属于两种基本形态,两者间此消彼长,既相互依存,又彼此对立,就像昼与夜、热与冷、强与弱、动与静。于是,他将世间普遍存在的这种二元对立的状态简化成这阴阳两爻。

如果太阳是阳的代表,那相应的月亮就代表阴。太阳出升之时,月亮还未全落,阳爻在上,阴爻在下,称为“少阳”。当到正午时,太阳的光芒照耀大地,那就是两个阳爻,称为“太阳”。当太阳即将落山时,出升的月亮已爬上半山,阴爻在上,阳爻在下,称为“少阴”。当深夜来临,明月高悬,则是两个阴爻相加,称为“太阴”。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合称四象。四象体现了阴阳变化的过程,相生相克并循环往复。

四象最终生成了八个基本的天象构成。当“太阳”再生出一个阳爻,就代表天,被称为“乾卦”。当“太阴”再生出一个阴爻,就代表“地”,被称为“坤卦”。“少阴”生出一个阴爻就代表“雷”,称为“震卦”。“少阳”生出一个阳爻,就代表“风”,称为“巽卦”。“少阳”生出一个阴爻,就代表“水”,称为“坎卦”。“少阴”生出一个阳爻,就代表“火”,称为“离卦”。“太阴”生出一个阳爻,就代表“山”,称为“艮卦”。“太阳”生出一个阴爻就代表“泽”,称为“兑卦”。这就是八卦,是对宇宙运行的一次归纳总结,是中国人解读自然的密码。

阳爻、阴爻不同的组合,形成的八个卦象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姬昌想要更深地领悟其中的奥妙,他的心不再被牢笼困住,他仿佛站在更高的空间俯瞰大地,这也是天的视角。

伏羲的八卦排列呈现一种对峙的状态,天对地、雷对风、水对火、山对泽。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意思是,天地确定了上下位置,山泽气息相通,雷风相伴而生,水火互不相容。这是伏羲所画先天八卦的理论基础,它体现的是宇宙万物生成演化的结果,过程已经完成,所以伏羲八卦展现出的是静态平衡。

姬昌理解的天意还不仅仅如此,在他看来,世间事物不是静态的,而是持续演变的,所以一切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和运动中。运动却会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又被一种必然的规律牵引着走向新的平衡,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天意,是各种秩序形成的根本,也是对我们各种困惑的解答。

但是,这个规律是什么呢?人可以掌握吗?如果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遵循这个规律,那么是不是可以从身边寻找到?姬昌想到了自己最熟悉的事—耕种。

自从进入农耕时代,中国人就在寻找天气与种植的关系。几千年间,经验和教训都累积了足够多,天与地之间的那些默契约定已经被人洞悉并掌握。周人以农为本,作为首领的姬昌对稼穑的节律了然于心。

每当天气渐暖,周人就开始准备了,他们要备好种子、农具和体力。很快,干燥的北方降下宝贵的小雨,草木冒出新枝,周人会在此时播种。伴随着雷声渐渐增多,气温升高,庄稼会纷纷发芽,此后逐渐丰沛的雨水会让它们快速成长。天气越来越热,草木繁茂,庄稼也长势蓬勃,会结出果实,但还没有那么饱满。

再过几天,谷子就熟了,白天越来越长,气温到了最高就会渐渐转凉。从凉爽再变得清冷后,清晨的叶子上就有了露珠。白天和夜晚的时长每天都在变,直到有一天变得一样长,之后,白天会越来越短。渐渐地出现了霜,这时谷粒饱满,收获的快乐和辛苦一起到来。

等庄稼收割完,周人就进入了休息时间。天越来越冷,开始下雪了,雪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黑夜变到了最长。然后就是等待,待到天气再次转暖,新一轮耕种再次开始。

周人已逐渐有了春夏秋冬的概念。很多年以后,先民们将这些实践总结成了24个节气,这成为中国人独有的对自然规律的发现,沿用至今。

而姬昌悟出的道理与这生生不息的运转不谋而合。风来、雷动、雨至、生长、成熟凋敝,一个周期结束,下一个周期到来,循环往复。在这个互为关联的有机整体中,人与万物都在生命之流中运行不止。

天气变化引导农耕节奏,这就如同是天告诉姬昌,纣王暴虐,你会取而代之一样的天启。如果让每一个卦象代表一种天气变化,那这八个卦不就按天所定的规律运动起来了吗?

震卦象征开始播种,为春分;巽卦象征枝叶繁茂,为立夏;离卦象称太阳当空,为夏至;坤卦象征辛勤耕种,为立秋;兑卦象征庄稼成熟,为秋分;乾卦象征天气渐冷,为立冬;坎卦象征休养生息,为冬至;艮卦象征新的开始,为立春。

这些日后获得命名的节气,与姬昌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八个卦是完全一致的。震、巽、离、坤、兑、乾、坎、艮,恰好是从初期到发展、到盛极而后衰,直至东山再起。

姬昌对八卦顺序的调整,暗含了对自己未来的预测。他写下八句话,“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出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意思是,震卦代表出发,谋取天下;巽卦代表联合更多军队;离卦代表部队和部队相见;坤卦代表准备粮草;兑卦的兑也有喜悦之意,代表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乾卦代表大战开始;坎卦象征水,代表打了胜仗,用酒水犒劳三军;艮卦万象更新,代表建立新的政权。

自此,姬昌以伏羲八卦为基础,拿到了破解天意的新密码,但这还不够。

如果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后,再增加一个维度,让八卦的任意两个卦象结合在一起,那就会产生新的64卦。这很像是一个排列组合的数学题,只要愿意和需要,可以无穷尽地推演下去。

世间事有巨细繁解之分,人的疑问也有不同程度的深浅难易,更为复杂多变的卦象是不是可以更细致地体现出对人具体行为的指导呢?姬昌开始演画出64卦,逐一体会领悟。

姬昌解读的64卦,每卦都由卦画、卦名、卦辞和爻辞四部分构成。以乾卦为例,卦辞为“元亨利贞”,表示这是一吉祥之卦。六爻的爻辞大都以“龙”为象。

最下方的一爻叫初爻,爻辞“潜龙勿用”。指龙星潜伏在地平线下,还未升起,代表事物的开端,这时不用去做什么,等待即可。

往上,二爻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指龙星冒出了地平线,比喻事物崭露头角,容易被人看到。

三爻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为君子总是日日奋发,即使夜晚也小心谨慎,这样遇到危险的事情就不会有大患,代表此时事物已达小成,宜防骄戒躁。

四爻爻辞,或跃在渊,无咎。指龙星跃地而出,尽现东方,代表事物进入到更高层面,此时也没什么大患。

五爻爻辞,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指龙星升至南天正中,预示已经成功,正是大展宏图之时。

上爻爻辞,亢龙有悔。指龙星经过中天后开始向西倾斜,代表终极,暗指盛久必衰,易遇到灾祸。

乾卦的六爻既是八卦蕴含规律的体现,又隐喻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后的“勿用”、“利见大人”、“无咎”,更是言简意赅,体现了姬昌的处世哲学。后人把姬昌所撰写的64卦卜辞称为《周易》。

就这样,姬昌把天象转化为卦象,再由爻辞转化为人们探求的天意。此时他自己则已经到了乾卦二爻所指的状态,见龙在田。

周人用大量的财宝和美女换回了姬昌的自由。在狱中,他曾尝试用六根shī草代表六爻,一个新的占卜方式就这样产生了。和长寿的龟一样,古人相信蓍草是草本植物中生命最长的、不死的神,很适合取用。

与龟甲占卜依靠巫术不同,蓍草占卜的依据就是64卦,以及姬昌对应撰写的卜辞。具体的方法很多,有一种是用50根蓍草起卦,抽出一根不用,这一根代表天地未生之前的太极,所以实际用来占shì的为49根,再将49根蓍草随机分成两堆,象征“太极生两仪”。之后经过一次次推演,再分配,求卦、画卦,形成最终的卦象。

卜卦不需要巫师,每个人都可以向上天祈询,只要他有《周易》。

据考,中国历史上曾流传有三种“易”,除了《周易》,另外两种是《连山》和《归藏》,而64卦相传在姬昌之前就已经出现。

其中,《连山》出自夏代,夏建立在大禹治水之后,长期与洪水斗争的经历让人们更依赖山坡和高地,并衍生出对高山的崇敬,于是他们将象征山的艮卦列为64卦之首,取名《连山》。

《归藏》出自商代,商的建立是在水患得到治理后的农耕时代,人们从对山的崇敬逐渐转向对生养万物的大地的崇敬。因此,他们将象征土的坤卦列为64卦之首,取名《归藏》。

而信奉天命的姬昌认为,人虽然生养在大地上,但是决定吉凶祸福的首要因素是天,于是将象征天的乾卦列为64卦之首。

“上古三易”不仅首卦不同,其余次序也有很大区别。然而《连山》早已失,仅留下名字,《归藏》也只有部分残简存世。唯有《周易》,经由几代人注解,完成了从绝疑解难的占筮之书向思维工具的转化。

在后世看来,《周易》如同一口深邃的古井,成为中国哲学深不可测的源头和滔滔不竭的命脉。在对这口古井的凝望中,道家看到了道,儒家看到了儒,阴阳家看到了阴阳,五行家看到了五行,这是中国人独步世界的智慧,影响直至今天,甚至更远的未来。

不止六爻是一次由始至终的演变,如同姬昌重新演绎的八卦一样,《周易》64卦整体上也反映了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64卦始于“天”和“地”,终于“既济”和“未济”。

第63卦“既济”由经卦“坎”和“离”组合而成,坎在上、离在下,坎为水、离为火,也就是说水在上、火在下,水要灭火能成,火要烧水也能成,“既济”就是已经成功。

但是到了第64卦“未济”,恰好颠倒过来,坎在下、离在上,即火在上、水在下,火焰向上升,水往低处流,二者不相交,意味着水火不相为用,“未济”就是没有成功。

这正是《周易》最耐人寻味的地方。64卦从乾和坤一路走来,历尽波折,到第63卦终于成了,然而到第64卦却又败了。就像乾卦到第五爻“飞龙在天”时,已表示大有所成,接下来的一爻却是“亢龙有悔”,寓意由盛转衰。

怎么办?只能从头再来。《周易》之“周”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周而复始”。是的,周而复始。周而复始是周人的世界观,此后也成为中国人的世界观。

我们生活的广袤宇宙从来都不是静止的,它充满着流动的活力,从最小的事物到最大的事物,所有的一切都处于运动、变化与转化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包括被尊为“天下共主”的商,如果殷人违背天意,他们也必将会衰落。

参透天意的姬昌看得很清楚,他目睹商纣王屡行暴政,沉迷声色,狂妄自大。殷人失去天意只是时间问题,他要积极地做一些事。他把洛水以西的土地献给纣王,以换得废除残酷的炮烙之邢。他广施恩德,暗自行善。诸侯发生纷争不再去找商王调停,而来请他裁决是非,称他为“受命之君”,即得到天命垂青的君主。

有人把这一切报告给纣王,纣王听后说,不是有天命助我吗?他能怎么样?事实上,纣王并不信,也不敬他口中的天。

姬昌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越来越近,然而就在他准备调动大军渡过黄河进攻商的京畿时,却不幸去世。姬昌被他的儿子追谥为“文王”,后人也更常用“周文王”来称呼他,以表达对这位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敬意。

周文王去世后,次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同时也接过了父亲身上的天命。四年后的公元前1046年甲子日,周武王联合八个盟国向商发起了进攻。那一天结束时,胜负已见分晓,商纣王用一把火终结了自己的生命,也终结了一个持续了五六百年的王朝。

《史书》记载,这天出现了一颗彗星。在时人看来,天现异象,乃天命之表达。商亡,周立,上一个时代结束,一个新的生命周期开始。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不幸的是,周朝才建立短短两年,它的开创者周武王就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新登基的成王年幼,一直辅佐武王的周公成为周的实际掌舵者。周公此时要面对的不再只是周人,而是整个天下。父亲周文王的天命观可以成为打天下的理论支撑,却还不足以治天下,他需要更新的价值理念来回答天下人的疑问。最大的疑问就是,既然谁来执掌国家是由天命决定的,那么为什么不是其他人,而是周人?周人“以下犯上”的征伐是“逆行”,为什么却能获得天命的垂青?

依然是父亲给了周公启发,周公从文王身上散发的强烈的道德光辉里找到了新的天命观,“以德配天”。也就是说,上天把天命交给谁,是由他的道德决定的,殷人因无德而丧失天命,周人因有德而配受天命。如何才能有德呢?那就是敬天、爱民。

这是发生在三千多年前的一次伟大的精神革命,这场革命从周文王开始一直持续到周公摄政的时代,他们让“享受天的眷顾”不再是王室的独有特权,普天之下各族人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上,都有机会承担天命。以德配天开始成为中国人的故事。

从此,人们眼中的天被注入“德”的内涵,它不再为一姓一族背书,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为君者有德才是顺应天意的道理,或许这也是中国人心中真正的天道。在全新的思想带领下,周朝,一个集上古三代文明大成的朝代,开启了它走向“飞龙在天”的进程。


人划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