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听濠江丨骄阳凝霜沙!​晒盐的辛苦你知道吗?

 风吟楼 2023-12-10 发布于广东

欢迎收听第138期“夜听濠江”。

主播:林滋蔚

 业: 骄阳凝霜沙

濠江近海,日照充足,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海水制盐成为濠江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濠江达濠旧属招收都,招收、小江、隆井盐场在明代之前就已是潮州府三大主要盐场。招收场于雍正六年(1728年)奉文分辖河东、河西二场,河东场辖青篮、埭头、葛园三厂,河西场辖马滘、洋北口、南山三厂。河东场河西场皆是春冬五日一晒,夏秋三日一晒,盐颗大,色青,每两洗沙五分,盐品上等。马滘是河西场最大的盐厂,清代朝廷还设了盐栈、盐勇,今在濠江区马滘街道仍有盐栈的遗址可寻。

宋时,海边已有熬盐场,在海滩上垒筑盐灶,架上大锅,熬煮海水至水汽蒸干,盐晶结成。宋绍圣三年(1096年)诗人王安中《潮阳道中》一诗所写的“万灶晨烟熬白雪”描述的就是当时潮阳沿海煮海为盐的景象。濠江煮海为盐以华里村为最佳,相传华里所产的金丝盐还曾进贡皇宫。但煮盐产量有限,逐渐被晒盐取代。从晨烟熬雪到卤浸咸蒸,晒盐是制盐工艺上的一个飞跃,大大提高了海盐的产量,成为沿用至今的传统生产方式。

晒盐靠天吃饭,只有天气晴朗的时候才可晒制。于大潮期纳潮至蒸发地制卤,海水蒸发至卤度数达标后,将卤水引入结晶池,烈日下蒸晒,盐晶逐渐结出。接着用绳子固定于盐池中间,旋细盐粒,并用盐推松盐,使其颗粒分明。再推扫至盐池中间,堆成盐垛,最后把盐晶归仓存贮。盐民必须顶着高温作业,夏季多雨,骤雨一来,须赶紧冒雨收盐,非常辛苦。日出日落,盐池水面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绚烂晚霞,美如画作。收盐之时,若从高空俯视,盐白如雪,遇有候鸟迁徙而来,或于盐田梗上一路排开,或群鸟翔集,正是旧志所载的“煮海为盐,下广为生,千顷霜飞,万斛鸥轻”的唯美画面。

Image


来源:选自《发现城市之美·濠江》(世界知识出版社),“今日濠江”新媒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