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头焦距与放大倍数(镜头焦段和放大倍率)

 天下小粮仓 2023-12-10 发布于福建

1. 镜头焦段和放大倍率

在摄影中,焦段指的是镜头的焦距,通常用毫米(mm)来表示。变焦倍数指的是镜头最长和最短焦距之间的比例。

当我们知道一个镜头的焦段时,可以根据这个公式计算出它的变焦倍数:

变焦倍数 = 最长焦段 / 最短焦段

例如,一个镜头的最长焦段为200mm,最短焦段为50mm,则它的变焦倍数为:

变焦倍数 = 200 / 50 = 4

反过来,如果我们知道一个镜头的变焦倍数为2.5,可以根据下面这个公式计算它的最短和最长焦距:

最短焦距 = 最长焦距 / 变焦倍数 + 1

最长焦距 = 最短焦距 x 变焦倍数

例如,一个变焦倍数为2.5的镜头,其最短焦距可以计算为:

最短焦距 = 200 / 2.5 + 1 = 81mm

而最长焦距则可以计算为:

最长焦距 = 81 * 2.5 = 202.5 mm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并且某些镜头并不是等比例变焦的,因此以上的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2. 镜头焦距与影像放大率

天文望远镜拿掉目镜、用接环接驳单反机身的方式叫做直焦,直焦拍摄是没有放大倍率概念的。实际上,此时望远镜物镜就相当于相机镜头,只不过焦距长了很多——用惯了50mm、28mm定焦镜头之后,突然用1000mm的定焦感觉不太容易接受而已。 如果希望计算直焦拍摄时的 成像大小,很简单——物距/物体大小=像距(对遥远目标来说就是焦距)/成像大小即可。 卡片机做目镜后拍摄,所谓倍率也只是与它不经过望远镜直拍相比而言的。这个倍率等于望远镜物镜焦距/目镜焦距,与镜片口径无关。另外,卡片机接望远镜必须用一个目镜后支架,否则只能手持对焦——那是蛮痛苦的。

3. 镜头焦段和放大倍率的关系

微距镜头对焦无穷远时的镜筒长度

放大倍率1:1时的镜筒长度

我觉得不是很难理解吧,镜组变长那么多,实际通光量必然是有衰减的,一般来说T值会减小一两档左右。

4. 焦段和放大倍数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这个我们可以从理论层面和实际层面去分析。

理论层面:

任何一部没有问题的单反相机都可以拍摄无穷远的物体或者人物。

当然确定我们是否可以通过照片看清人物的面部轮廓,那相机机身和镜头就是决定性因素,通常来讲通过镜头和感光元件的相互协同能力越强就越清晰。在相同解像能力的情况下,相机镜头的焦距越长,被拍摄的对象放大的倍率就会越大,所以看的越清晰。同理,我们焦距一定的情况下,镜头和感光元件的解像能力越强,被拍摄的对象呈现出来的影像也就会越清晰越细腻。

实际层面:

至于能拍多远的距离,目前官方和摄影工作者都还没有给出过相关的数据。现在有很多狗仔们所用的相机有超1000mm的超长焦段的镜头可以很轻松在一两公里以外拍摄到明星的隐私,那肯定也是可以能够很轻松的分辨明星们的面部特征的。

不过我们国家现在射天望远镜做的是世界领先,在几万光年之外的卫星上面都可以拍到人物的轮廓,所以我想这个距离也足够在地面上把物体拍清晰了吧。这个只是代表个人观点哟!

之前看到有很多打鸟爱好者或者野生动物拍摄者,拿着1200mm的镜头或者更长的焦段的镜头可以把产不多500米以外的鸟类拍的很清晰,要想拍摄更大只的人物应该距离可以更远了。

5. 放大镜倍率和焦距

放大镜倍数=250/镜片焦距+1,以毫米位单位。

以凸透镜为例,把物体置于透镜L的物方焦点和透镜之间并使它靠近焦点,物体经透镜成一放大的虚像。

若凸透镜的像方焦距为10cm,则由该透镜做成的放大镜的放大本领为2.5倍,写成2.5×。

如果仅从放大本领来考虑,焦距应取更短,而且似乎这样可以得到任意大的放大本领。但由于像差的存在,一般采用的放大本领约为3×。

如果采用复式放大镜(如目镜),则可以减少像差,并使放大本领达到20×。扩展资料:放大镜前一个数字表示放大倍率,比如8X30表示放大镜的倍率是8倍。

如果是双倍率型,则用 / 符号分隔两个数字。

比如2x/4x,表示放大镜的倍率为2倍,并且在放大镜中有个区域的放大倍率为4倍。

如果镜片是矩形,则用前一个数字表示镜片的宽后面一个数字表示镜片的高,单位是毫米。比如100X50,表示镜片的宽度为100毫米高度为50毫米。和望远镜一样,伪劣放大镜也最喜欢在倍率上做文章,标称倍率往往比真实倍率高出很多。

其实单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10 倍以下,双镜片放大镜常见倍率在20倍以下。不同场合需要用到不同的倍率,并不是倍率越高越好,倍率高意味着视野小,在有些场合视野更重要。

6. 镜头焦距与放大倍率

所谓变焦倍数只是指“最大焦距÷最小焦距”的比值,跟成像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7. 放大镜头焦距

放大焦距是指在摄影中,改变镜头焦距,使物体在画面中的大小与实际大小相比增大的过程放大焦距主要是通过使用长焦镜头实现的,由于长焦镜头的视角相对较窄,需要将摄像机距离被摄物体远一些,再加上光学放大效果,物体在画面中会显得更大放大焦距可以用于拍摄远处的景物或者动物,使其更加清晰地被记录下来,也可以用于人像或者静物等拍摄场景,对画面进行美学上的突出

8. 镜头焦段和放大倍率的区别

镜头的放大倍率是指镜头的最大放大能力,一般,它是在镜头的最大焦距和最近对焦距离下的放大能力。所谓镜头的放大倍率的大小,是指拍摄的影像的尺度(宽度或高度)与相机传感器的尺度的比较数据。

  就比如,135相机的传感器宽度是3.6厘米,如果拍摄出的最大影像也是3.6厘米(拍摄尺子,尺子在影像中的从左边到右边跨度为3.6厘米),那么我们就说这款镜头的放大倍率是1;如果拍摄出的最大影像是7.2厘米(从左边到右边跨度为7.2厘米),那么我们就说这款镜头的放大倍率是0.5。

  镜头的放大倍率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比数,如1:3;另一种是小数,如0.33。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比数的右边数字越大,放大倍率越小;小数的数字越大,放大倍率越大。如:1:8是0.125;1:5是0.2;1:3是0.33;1:2是0.5,1:1是1.0。

  因此,看见比数大的时候,这款镜头的最大放大能力差;而看见小数大的时候,这款镜头的最大放大能力强。

  镜头的放大倍率指的是通过镜头的调整能够改变拍摄对象原本成像面积的大小。虽然叫做放大倍虑,但是有的镜头则可能起到缩小的作用。如果产品标识为1:4,则表示通过该款镜头,最多可以放大4倍。

  微距镜头放大倍率就是平时经常听到镜头能拍到1:1、1:2的微距效果,这些比例便是指镜头的最大放大倍率。放大倍率用1:x表示,放大率=影像大小(被摄物体实际大小)。通常将左边或者右边的任何一个数字归为1,一般表示为1:×或者×:1

  前者的含义是被摄物体实际大小是影象大小的 ×倍,后者含义是影像大小是被摄体实际大小的×倍。这里所说的“影像大小”是指投射在胶片或者感光器上的大小,不是指照片上的大小。 1:2就表示被摄物体实际大小是影像大小的2倍,或者说影像大小是被摄物体实际大小的1/2。很多镜头都带有微距功能,但不是微距镜头,微距功能是附加功能。严格地说,只有达到或超过1:1放大率的镜头才是真正的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1:1放大倍率拍摄:

  举例说明:

  如果实物长度为10毫米,在底片上成像也是10毫米,则镜头放大倍率1:1;

  如果实物长度为10毫米,在底片上成像是5毫米,则镜头放大倍率1:2;

  如果实物长度为10毫米,在底片上成像是2毫米,则镜头放大倍率1:5。

  根据放大率,微距摄影可以细分成近距摄影和超近距摄影,这个没有很严格的定义,一般的定义是:

  近距摄影:放大率在1:10~1:1;

  超近距摄影:1:1~6:1;(超过此倍率,就开始进入了显微摄影的范围了。)

  镜头上放大倍率的刻度显示

  某个镜头的最大放大倍率是该镜头在最大焦距(定焦不存在),最近拍摄距离上达到的。我们通常将最大放大倍率在1:4~1:1之间的能够在无限远合焦的摄影镜头称为微距镜头

  如果使用相同的放大倍率,选用焦距越长的镜头,可更远离主体拍摄,适合拍摄昆虫以及及其它细微的主体。

  最后总结下最大放大倍率是指在最近对焦距离拍摄时,像平面所成的像最大,此时成像的高度与物的高度之比就是最大放大倍率,它与最近对焦距离有密切关系,使用最近对焦距离拍摄时可得到最大的放大倍率。

  但有的镜头焦距不是固定的是变焦的,如果是变焦的话,最大放大倍率的大小还与该镜头的焦距有关,当用变焦镜头拍摄时,使用该镜头的远摄端(即最大焦距)时,才能达到最大放大倍率值。

  例如佳能镜头EF-S18-135mm f/3.5-5.6 IS,其焦段为18-135mm,当用其短焦端18mm拍摄时,其最近对焦距离为0.49m,放大倍率为0.04倍.当用其长焦端135mm拍摄时,其最近对焦距离为0.45m,最大放大倍率变为0.21倍。我们还可以由下面的被摄景物通过单双凸透镜头的成像原理图来更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最近对焦距离和最大放大倍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