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版《痛风诊疗规范》发布,一起来看药物治疗!

 康神594 2023-12-11 发布于安徽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目前我国痛风患病率约为1%~3%,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达14.0%,男性为24.5%,女性为3.6%。

近日,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了最新《痛风诊疗规范(2023)》,旨在规范痛风的诊断、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

一、降尿酸治疗的指征

1、痛风性关节炎发作≥2次,应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

2、痛风性关节炎发作1次且同时合并下述任意一项,应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

年龄<40岁、血尿酸>480μmol/L、有痛风石或关节腔尿酸盐沉积证据、尿酸性肾石症或肾功能损害(eGFR<90ml/min)、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血脂紊乱、肥胖、冠心病、卒中、心功能不全。

202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管理指南: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420μmol/L,无痛风发作或皮下痛风石),有条件反对起始降尿酸治疗。

二、降尿酸治疗的时机

1、因血尿酸波动可导致痛风急性发作,既往大多数痛风指南均不建议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开始时使用降尿酸药物,须在抗炎、镇痛治疗2周后再酌情使用。

2、亦有部分痛风指南提出,在足量抗炎、镇痛药应用下,允许在痛风急性期进行降尿酸治疗,但该建议的依据来自小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推荐级别弱,尚未被国内外学者普遍接受。

如果在稳定的降尿酸治疗过程中出现痛风急性发作,则无须停用降尿酸药物,可同时进行抗炎、镇痛治疗。

三、降尿酸治疗的目标和疗程

1、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目标为血尿酸<360μmol/L,并长期维持;

2、若患者已出现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降尿酸治疗目标为血尿酸<300μmol/L,直至痛风石完全溶解且关节炎频繁发作症状改善,可将治疗目标改为血尿酸<360μmol/L,并长期维持。

3、因人体中正常的尿酸水平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血尿酸过低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因此建议,降尿酸治疗时血尿酸不低于180μmol/L。

四、降尿酸药物治疗

目前国内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和促进尿酸排泄(苯溴马隆)两类。

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均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尿酸合成,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而苯溴马隆则通过抑制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1,抑制肾小管尿酸重吸收而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

1、别嘌醇

是一线治疗的药物选择。

成人初始剂量50~100mg/d,每4周左右监测血尿酸水平1次,未达标者每次可递增50~100mg,最大剂量600mg/d,分3次口服。

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起始剂量每日不超过1.5mg/eGFR,缓慢增加剂量,严密监测皮肤改变及肾功能。eGFR为15~45ml/min者推荐剂量为50~100mg/d;eGFR<15ml/min者禁用。

由于HLA-B*5801基因阳性是应用别嘌醇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建议如条件允许,治疗前行HLA-B*5801基因检测。

2、非布司他

初始剂量20~40mg/d,每4周左右评估血尿酸水平,不达标者可逐渐递增剂量,最大剂量80mg/d。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eGFR≥30ml/min)者无须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不全(eGFR<30ml/min)者慎用。

基于非布司他和别嘌醇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痛风患者中的心血管安全性(CARES)研究,非布司他可增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痛风患者的死亡风险,虽然目前尚无定论,但对有心血管疾病病史或新发心血管疾病者,需谨慎使用并随访监测,警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3、苯溴马隆

成人起始剂量25~50mg/d,每4周左右监测血尿酸水平,若不达标,则缓慢递增剂量至75~100mg/d。

可用于轻中度肾功能异常或肾移植患者,eGFR为20~60ml/min者推荐剂量不超过50mg/d;eGFR<20ml/min或尿酸性肾石症患者禁用。

对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是否需要碱化尿液仍有争议,202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管理指南不建议碱化尿液治疗。

国内专家建议视个体情况而定,若患者合并尿酸性肾结石,和/或尿pH值小于5,依然建议给予适当碱化尿液治疗,并且需要监测尿pH值。

五、痛风急性发作预防治疗

降尿酸治疗期间易导致反复出现急性发作症状,可给予预防治疗。

1、在初始降尿酸治疗的3~6个月,口服小剂量秋水仙碱0.5mg,1~2次/d。

2、当秋水仙碱无效或存在用药禁忌时,考虑低剂量非甾体抗炎药作为预防性治疗。

3、上述两药使用存在禁忌或疗效不佳时,亦可应用小剂量泼尼松(5~10mg/d)预防发作,但应注意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的副作用。

4、目前有研究认为,采用小剂量起始、缓慢滴定的药物降尿酸方案,明显减少痛风发作,可代替药物预防治疗。

六、痛风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原则是快速控制关节炎症和疼痛。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最好在发作24h内开始应用控制急性炎症的药物。

1、秋水仙碱

建议应用低剂量秋水仙碱,首剂1mg,1h后增加0.5mg,12h后按照0.5mg,1~3次/d。最宜在痛风急性发作12h内开始用药,超过36h效果明显下降。

秋水仙碱可能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同时可能出现肝、肾损害及骨髓抑制,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

使用强效P-糖蛋白和/或CYP3A4抑制剂(如环孢素A或克拉霉素)的患者禁用秋水仙碱。

2、非甾体抗炎药

痛风急性发作应尽早应用足量非甾体抗炎药的速效剂型。

非特异性COX抑制剂需注意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等胃肠道风险;

特异性COX-2抑制剂的胃肠道风险较非特异性COX抑制剂降低50%左右,但活动性消化道出血、穿孔仍是用药禁忌。

特异性COX-2抑制剂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高风险人群应用须谨慎。

此外,非甾体抗炎药亦可出现肾损害,注意监测肾功能;肾功能异常者应充分水化,并监测肾功能。

2023年版《痛风诊疗规范》发布,一起来看药物治疗!

3、糖皮质激素

主要用于急性痛风发作伴全身症状、或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或使用禁忌、或肾功能不全者。

一般推荐泼尼松0.5mg·kg-1·d-1连续用药5~10d停药,或用药2~5d后逐渐减量,总疗程7~10d,不宜长期使用。

若痛风急性发作累及大关节时,或口服治疗效果差,可给予关节腔内或肌肉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和曲安奈德,但需排除关节感染,并避免短期内反复注射。

应用糖皮质激素注意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水钠潴留、感染、胃肠道出血、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