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科中成药(上)

 爱学习的小洁子 2023-12-11 发布于江苏

小孩身体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和免疫力偏弱,容易生病。很多父母常常病急乱投医,没有弄清楚病情,就给孩子喂药,结果适得其反。小儿的机体发育不成熟,难以承受一些药物的副作用。因此,治疗时一定要谨慎,要坚持辨证用药、对症下药。

图片

一起学习14种情况下,家长给孩子如何辩症使用儿科中成药。

​关键词:七星茶,清火宝,金银花露;玉屏风口服液,四君子汤、黄芪精口服液;小儿咽扁冲剂,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清咽冲剂、双黄连口服液、小儿清热灵;小儿清感灵片,感冒清热颗粒、小儿感冒散、小儿至宝丸;香苏正胃丸,藿香正气软胶囊、金衣祛暑丸;午时茶,小儿清感灵片+保和丸,小儿清感灵片+保和大黄丸;小柴胡冲剂,柴胡人参汤、八珍汤、保和丸、六君子汤、人参理中丸、七味白术散。(上)

​1.◎孩子易上火,喝七星茶可清热


典型症状: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夜不能寐、哭闹不止。
代表中成药:七星茶。
主要功效:清热降火。
同类中成药:清火宝、金银花露。

小孩子身上的阳气很重,平时很容易出现阳气过盛的情况,从而打破阴阳平衡,引起食欲不振、口臭、大便干结、脸上出现红点的症状。这是典型的胃火旺盛的表现。此外,小孩子很容易哭闹、发脾气。这就是肝火和心火旺盛的表现。

在治疗小儿上火的时候,家长不妨使用七星茶

所谓七星茶,是指用山楂、稻芽、薏苡仁、淡竹叶、蝉蜕、钩藤和甘草这7味中草药泡制而成的凉茶。

方解:方中的山楂具有开胃消食、活血行气的功效;稻芽健脾消食;薏苡仁健脾祛湿利尿;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可以降解心火;蝉蜕祛风散热,解除惊风抽搐;钩藤清热平肝,熄风定惊;甘草则用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以有效祛除心、肝、胃肠之火,对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夜惊夜啼、二便不畅等上火症状有显著的疗效。

七星茶口味甘甜,非常适合小儿饮用。

此外,很多家长担心七星茶是凉茶,喝多了会伤害小儿的脾胃,影响成长发育。其实,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七星茶中并非全部都是清热降火的寒凉药物,而且方中有很多药物是非常好的补药,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除了七星茶之外,也可服用清火宝:清火宝对于胃肠积食和积热,引起的大便干结,尿黄尿少,腹胀吐奶,烦躁哭闹等上火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当然,相比而言,清火宝更加注重清除小儿体内的肠胃之火,对小儿消化不良、积食、口臭等症状尤为有效。

金银花露也是好用的去火药。不过它更加注重清热解毒,对于小儿体内的热毒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当孩子出现发疹、身热、发斑、咽喉肿痛、热毒疮痈等症状时,可以饮用金银花露。

图片

2.◎孩子容易感冒、总反复是体虚,玉屏风口服液可益气固表

典型症状:盗汗、自汗、流鼻涕、打喷嚏、鼻炎。

代表中成药:玉屏风口服液。

主要功效:益气固表。

同类中成药:四君子汤、黄芪精口服液。

很多孩子经常三天两头就感冒,而且每次感冒好了不久,又会发作,如此反反复复。中医认为,孩子反复感冒,很可能是体虚引起的。

反复感冒的孩子,通常都喜欢出虚汗,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更是容易盗汗自汗。而且出汗后,孩子的身体会更加虚弱,连饭也吃不下。此外,还有一些孩子患有鼻炎和过敏性鼻炎,经常流鼻涕、打喷嚏。

以上症状可选择玉屏风颗粒(口服液),该药是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的。

方解:其中黄芪补脾气、补肺气,而肺气充足,人体抵抗风邪的能力就更强;白术健脾养胃,补充脾胃之气,使人体正气充足,从而有效阻挡邪气入侵;防风祛风止痛,是治疗感冒的常用中药。以上这3味草药合用,既能补自身,还能防外邪入侵。


注意:热病汗出阴虚盗汗的患儿不宜服用该药。有些患儿在服用药物后10天左右,可能会出现轻度口干,不用担忧,慢慢会消失。用药时最好保持清淡的饮食,以保证疗效。

治疗反复感冒,有时要针对不同的病症适当改变。比如,

在治疗小儿盗汗自汗的体虚症状时,可以单独服用玉屏风口服液

如果症状很严重,最好用玉屏风口服液+龙牡壮骨颗粒 服用。

龙牡壮骨颗粒中的龙骨和牡蛎可收涩敛汗、强筋壮骨;黄芪、五味子补气收敛;白术、鸡内金等药物健脾消食。两味药合用,可更好地缓解盗汗自汗。

如果是体虚引起的鼻炎,在服用玉屏风口服液+贴天灸。所谓贴天灸,就是指在每年的三伏天和三九天,将细辛、白芥子等调制而成的中药膏贴在孩子的穴位上。

比如,贴在鼻翼旁开1厘米皱纹中的迎香穴上,可以治疗鼻炎;贴在肚脐眼的神阙穴上,可以补充身体元气;贴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左右旁开2指的风门穴上,可以治疗咳嗽与哮喘的症状。

如果孩子出现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肢体浮肿、面色萎黄等症状,就可以服用四君子丸(汤)治疗。该药由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4味中药组成,具有补充身体元气的功效,能够提升脾胃之气,增强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


如果孩子精神不振,四肢乏力,气血虚亏,那么,可以选择黄芪精口服液进行治疗。黄芪精口服液是黄芪和蜂蜜调制而成,具有补血养气、固本止汗的功效。

图片

3.◎孩子嗓子发炎、口舌生疮是肺有实热,服小儿咽扁冲剂清热利咽


典型症状:嗓子发炎、口舌生疮、咽干喉痛、吐痰黄稠。
代表中成药:小儿咽扁冲剂。
主要功效:清热利咽,解表止痛。
同类中成药: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孩子新陈代谢特别旺盛,好动易出汗,而出汗时毛孔张开很大,遇到冷风就感冒了。孩子感冒后,外邪往往首先犯肺。肺为娇脏,由于小儿肺部没有发育好,抵抗力很弱,一旦体内有热,就会生成肺热。


肺热分肺实热和肺虚热,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肺实热患者的痰液是黄色,而肺虚热的宝宝痰液是白色。另外,肺实热的宝宝经常伴有咳嗽症状。一般来说,秋季到来时,很多孩子会出现嗓子发炎、口舌生疮、咽干喉痛、吐痰黄稠等症状,这就是肺部有实热的表现。治疗肺实热,家长可以选择小儿咽扁冲剂。


小儿咽扁冲剂为清热剂,主要用于小儿肺热所致的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口舌糜烂等症,对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也都很有疗效。该药方的主要成分为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梗、玄参、麦冬、人工牛黄、冰片。

方解:方中的金银花、金果榄、人工牛黄、冰片疏风清热解毒凉血;桔梗、麦冬润肺化痰止咳;玄参清热养阴,凉血化瘀;射干利咽止痛,用来协助主药解毒利咽。诸药合用,具有清热利咽,解表止痛的功效。


患儿用开水冲服即可,服用剂量必须严格进行控制:

1~2岁一次4克,一日2次;

3~5岁一次4克,一日3次;

6~14岁一次8克,一日2~3次。

注意:急性喉炎不能服用该药;如果患儿出现发热恶寒、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等症状,就是风寒袭肺,此时不能用该药;脾虚容易腹泻的患儿、过敏体质的患儿也要谨慎用药,最好遵从医嘱;糖尿病的患儿则不能使用该药。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于肺实热的治疗也很有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具有抑菌、清热、镇咳、平喘和祛痰的作用,对于热邪犯于肺卫所致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咳嗽、痰黄,或兼喘息、口干而渴等症,均有很好的疗效。

通常清肺热的中药都含有大寒的石膏等成分,容易损伤脾胃。因此很多清热解毒的药物不适合孩子长期服用。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就不存在这问题,不仅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还能平衡阴阳、扶正祛邪,因此,也是家庭常备的治疗肺热的药物。

图片

4.◎孩子受了风热,引起发热、咳嗽痰多且黏稠,用小儿感冒颗粒清热解表

典型症状:发热、咽红肿痛、鼻塞、痰黄黏稠。

代表中成药:小儿感冒颗粒。

主要功效:清热解表。

同类中成药:小儿清咽冲剂、双黄连口服液、小儿清热灵。

春夏季节,孩子感冒症状,发热、咳嗽痰多、痰黄黏稠、鼻塞、流鼻涕,鼻涕浑浊、咽喉肿痛、喜欢喝凉水。这是风热感冒的表现,可选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感冒颗粒堪称治疗风热感冒的必备药品。它主要由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组成,通常还会加入蔗糖、糊精作为辅料。

方解:在药方中,广藿香和薄荷芳香辛散,具有发散风热、祛除暑湿的功效;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地黄、地骨皮、白薇则有清热养阴的作用;石膏的退热功效很显著。

该药对于小儿风热感冒、咽炎、扁桃体炎都很有疗效。

服药要按年龄大小分配剂量,用开水送服。

1岁以内一次6克,

1~3岁一次6~12克,

4~7岁一次12~18克,

8~12岁一次24克,一日2次。

注意:脾虚腹泻的最好别用该药,或遵医嘱;过敏体质的禁用该药;患儿发热体温超过38.5℃,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风热感冒的患儿还可服用

清热解毒的双黄连口服液。该药主要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如果孩子出现咳嗽音哑、咽喉肿痛的症状,可以服用小儿清咽冲剂

如果患儿出现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嗽气喘的症状,可以服用小儿清热灵

注意:在服用这些中成药的时候,应遵医嘱用药。

图片

5.◎孩子受了风寒,引起发热、怕冷、咳稀薄痰时,用小儿清感灵片清热透表


典型症状:发热、怕冷、咳嗽痰稀、头痛口渴、身体乏力。
代表中成药:小儿清感灵片。
主要功效:发汗解肌,清热透表。
同类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小儿感冒散、小儿至宝丸。

治疗小儿感冒,家长常常会感到疑惑,为什么给孩子服用了感冒药,症状一直不能消退,有时还会加重病情?

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分清感冒病因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这两种感冒的病因完全不同,治疗方法和药物完全不同。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有什么区别?关键要看症状。
风寒感冒:患儿鼻涕是清的,痰液和舌苔是白色的,喜欢喝热水,通常不会咽喉肿痛。

风热感冒:患儿鼻涕是浑浊的,痰液和舌苔发黄,喜欢喝冷水,常常伴随咽喉肿痛。


风寒感冒,药店里最常见的小儿清感灵片,就是家庭必备的感冒药。


小儿清感灵片由羌活、荆芥穗、防风、苍术(炒)、白芷、葛根、川芎、生地黄、苦杏仁(炒)、黄芩、甘草、牛黄组成。

方解:方中的羌活发散风寒,祛风止痛;荆芥穗解表散风;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三者为君药

苍术祛风胜湿,发表散寒;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葛根解肌退热,升津止渴;川芎行气活血,散寒止痛,这些药为臣药

杏仁降肺利气,止咳化痰;生地黄、黄芩清解郁热;牛黄清热熄风,以防寒邪化热生风,它们是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诸多病症都有很好的疗效。

患儿注意用量:周岁以内儿童每次1片,1~3岁儿童每次2片,4~6岁儿童每次3片,7~9岁儿童每次4片,10~12岁儿童每次5片,每日2次,以温开水送服即可。


注意:风热暑湿感冒者禁用。患儿在服本品时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如果服药期间,患儿出现高热不退或咳嗽、气促、鼻煽等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口渴、头痛、肌表无汗的症状,可以服用小儿感冒散

如果患儿出现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的症状,可以选择感冒清热颗粒

此外,家长也可以给患儿服用小儿至宝丸,它也是治疗风寒感冒的良药。

图片

6.◎孩子受了暑湿,引起头痛发热、呕吐泄泻时,用香苏正胃丸可解表和中


典型症状:发热、头痛身重、口渴、呕吐、腹泻、小便短赤。

代表中成药:香苏正胃丸。
主要功效:祛暑利湿、解表和中。
同类中成药:藿香正气软胶囊、金衣祛暑丸。


夏季,南方的孩子容易出现发热较高、头痛身重、口渴、呕吐、腹泻等症状。这是典型的暑湿,为暑热伤津,湿浊阻滞气机所致。治疗应祛暑利湿、解表和中,可用香苏正胃丸。


香苏正胃丸是有名的祛湿剂,具有解表化湿,和中消食之功效。该药方由广藿香、紫苏叶、香薷、陈皮、姜厚朴、麸炒枳壳、砂仁、炒白扁豆、炒山楂、六神曲(炒)、炒麦芽、茯苓、甘草、滑石、朱砂组成。

方解:方中的广藿香、香薷祛暑化湿,解毒散寒,辟秽和中,为君药

紫苏叶外散风寒,芳化湿浊;姜厚朴、枳壳行气除满,化湿和胃;陈皮、砂仁理气化滞和胃,降逆止呕,这几味药是臣药

白扁豆、茯苓健脾运湿,和中止泻,渗湿清暑;山楂、六神曲、麦芽健脾消食;滑石清心解暑热,渗湿利尿;朱砂重镇安神,它们是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解表和中,消食行滞的功效。


该药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甜、略酸苦。患儿服用时,一次1丸,一日1~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情减量。

此外,本药方含有朱砂,不宜过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治疗暑湿证的中成药还有:

藿香正气软胶囊:

该药由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及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制成,具有解痉、镇痛、止吐、抑菌的功效,能增加胃肠道的吸收功能。

主要用于感冒、急性胃肠炎、急慢性结肠炎而见头痛头重、胸闷、腹胀、恶心呕吐、胃口差、泄泻等症状的患者。

金衣祛暑丸:如果孩子出现暑湿引起的风寒感冒,可以服用金衣祛暑丸。该药方由藿香、香薷、紫苏叶、木瓜、茯苓、丁香、檀香、甘草组成。

方解:其中藿香、香薷、紫苏叶发散风寒,芳香化湿,为君药;木瓜、茯苓除内伤湿滞,为臣药;丁香、檀香温中行气醒脾,为佐药;甘草调和诸味,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祛暑化湿、解表散寒的功效。

家长在治疗暑湿证时,一定要分清暑湿暑温暑温是由单纯暑热病邪所致,患者表现出壮热、多汗、口渴等证;而暑湿暑兼湿邪所致,患者以身热、头痛身重、呕吐腹泻等证候为主,家长治疗之前,一定要分清,以免用错药。

图片

7.◎孩子得了风寒感冒,还脘腹胀满、不想吃饭,午时茶可解表和中

典型症状:发热、怕冷、咳嗽痰稀、头痛口渴、身体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代表中成药:午时茶。

主要功效:解表和中。

同类中成药:小儿清感灵片+保和丸,小儿清感灵片+保和大黄丸。

很多孩子会出现发热、怕冷、咳嗽痰稀、头痛口渴、身体乏力、流清鼻涕的症状,这是风寒感冒的病症表现。家长于是会选择小儿清感灵片、小儿感冒散、感冒清热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可是,如果患儿此时伴有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那么,这些风寒感冒药就不适合服用了,而应该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健脾祛湿、消食导滞。此时,可以选择服用午时茶

午时茶是由苍术、陈皮、柴胡、连翘、厚朴、白芷、枳实、广藿香、山楂、羌活、防风、六神曲、甘草、桔梗、麦芽、苏叶等制成的颗粒剂。

方解:在药方中,防风、广藿香、羌活、白芷、柴胡、苏叶等发表散寒;六神曲、麦芽、山楂、陈皮、枳实等理气健脾,消食化积;厚朴、苍术化湿和中健脾;柴胡、桔梗宣肺化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具有祛风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

该药方,有茶叶香气,味甘、苦。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咳嗽,全身酸痛,内伤饮食,呕恶腹泻,晕船晕车,水土不服等症的治疗。午时茶颗粒给孩子吃很方便,用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1~2次。

注意:午时茶针对的是风寒外感初起挟食滞影响脾胃功能所致的上述症状。风热感冒引起的咽喉红肿、舌苔黄腻、小便赤黄者禁用。

事实上,风寒感冒并伴随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这是感冒夹滞的体现。而感冒夹滞的形成有两种:

一种是先食滞后外感,小儿暴饮暴食引发积食,伤害了脾气,造成肺气不足,引发感冒。

另一种是先外感后食滞,即小儿先患外感,肺卫受到邪气侵犯,影响脾胃功能,导致乳食不化,积滞内生。

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可服用风寒感冒药+消食药

如果积食症状较轻,可以服用健胃消食片保和丸

如果积食比较严重,则可以选择保和大黄丸

图片

8.◎孩子感冒发热,往来寒热,您就用小柴胡冲剂


典型症状:发热、口苦咽干、寒热往来、食欲不振。
代表中成药:小柴胡冲剂。
主要功效:解表散热。
同类中成药:柴胡人参汤、八珍汤、保和丸、六君子汤、人参理中丸、七味白术散。


少阳证:孩子在感冒时,有时会出现身体发热、口苦咽干、寒热往来、食欲不振等症状,父母常常很担心,不知道是什么病症。其实,中医认为,这是半表半里的少阳证:因病邪至半表半里,身体的正气和外来的邪气相争,正气占据上风时,身体发热,邪起占据上风时,则畏寒怕冷,所以,身体会出现寒热交替的症状。由于足少阳胆经的经行之处,刚好位于半表半里的位置,所以,被称为少阳证。

在治疗少阳证的时候,中医向来就有良方,最常见的就是小柴胡冲剂该药由柴胡、党参、大枣、半夏、甘草、黄芩、生姜组成,辅料为蔗糖。

方解:其中柴胡味苦微寒,升阳达表,为君药。黄芩苦寒,养阴退热,为臣药。半夏辛温,健脾和胃,散逆气而止呕;党参、甘草,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药。生姜、大枣性味辛甘,以和营卫,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的功效。

患儿可用开水冲服,一次10~20克,一日3次。

注意:患儿如果患有心脏病、肝病、肾病等一些严重的慢性病,用药时需要遵医嘱。此外,过敏体质者禁用。

柴胡人参汤:如果小儿出现口干多饮、舌尖生疮、小便黄、大便稍干、寒热往来的症状,就是脾热生风的表现。此时,应该服用柴胡人参汤。

八珍汤:如果小儿仅仅只有寒热症状,而且长久不愈,就是阴虚生热,阳虚生寒的表现,可服用八珍汤。

保和丸:如果小儿出现食积,伴随着寒热往复,可用保和丸

六君子汤:如果寒热反复的同时,伴随着呕吐泄泻,就用六君子汤

人参理中丸:如果小儿手脚冰凉,喜欢喝热的东西,可服用人参理中丸

七味白术散:如果小儿口渴烦躁,可以服用七味白术散。

未完待续...

图片

本文为读书笔记摘抄,内容仅供养生参考,有病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