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保平《涉过愤怒的海》|刺向“非身体”的十七刀

 光影志 2023-12-11 发布于福建

第406期

(本文涉及关键情节剧透)

很难想象曹保平是如何完成这样一部海报上大大的几个字印着“建议十八岁以下观众谨慎选择观看”吊起处于严格电影审查体制下的观众对于大尺度内容的期待。

而影片的秘密在开头半小时便一览无余,剩下两小时憋着一口气用“愤怒的表情”轰炸观众,在结尾小小反转的电影。曹保平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非褒义)。

涉过愤怒的海

大海、渔船、遇劫,在一个让人以为在看《战狼2》的开场中,王迅客串的老秦对黄渤饰演的金陨石说“咱这个爹当得真不容易啊”切入主题本片所主要讨论的是关于金陨石的“爹”的身份

随后结合金陨石的内心独白以及他同劫船者的搏斗,观众可以清晰地知道金陨石女儿金丽娜在日本留学,而他忙于工作疏忽对女儿的照顾。这场戏以金陨石前妻顾红打来电话告诉他女儿在日本失踪了结束。

金陨石前往日本后发现了残酷的事实,女儿身中17刀死于一个衣柜,并埋下伏笔,这17刀刀避开致命部位。很快金陨石锁定了嫌疑人李苗苗,便开始了私人的追查以及复仇。

而最终却揭示出金陨石“愤怒”追查的结果指向的是他自己,一个“爹”的符号。女儿自己刺了自己17刀,躲进衣柜里用血画满了儿时为了逃避“爹”带来的压抑也会躲进衣柜里用蜡笔画的太阳。

金丽娜把自己的身体化作一个受到“爹”以及“原生家庭”迫害的符号,用刀刺进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成为一个彻底的受害者,这对她来说是一种痛苦的解脱与无声的控诉,而对这部电影来说是一种“奇观”以及“愤怒”的导火索。

通常这17刀在悬疑电影当中会是一个大的悬疑点,很容易可以围绕它来进行叙事的展开。而曹保平将17刀的真相隐藏了(也可以说是避开)

引入非直接凶手李苗苗来让影片大篇幅展示金陨石和李苗苗的猫鼠游戏,并用种种剧本细节来强调李苗苗的“恶”,例如:因奶奶生病导致家人不能带自己去日本玩而假装不小心撞倒奶奶的呼吸机致其死亡;玩蹦床将妹妹蹦出蹦床外致其瘫痪。进一步强化李苗苗的“凶手”身份,同时增强金陨石的愤怒。

曹保平发挥了自己多年从事影视编剧相关工作的长处,创作出极其清晰的人物(可惜它们同时也是扁平的),金陨石追李苗苗-景岚(李苗苗生母)保护李苗苗-李烈(李苗苗生父)想借金陨石之手杀李苗苗的行动轨迹很容易地被观众理解。

每个角色的内心以及动机也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金陨石想为女儿讨回公道,而他这一“复仇”行为动机单纯因为死的是自己女儿,他“爱”女儿也只因为她是自己女儿,台词也很具有讽刺意味地交代“我这辈子不就活个闺女吗?”;景岚保护李苗苗出自母亲保护孩子的本能;李烈(李苗苗生父)想杀李苗苗因为自己女儿为他所害。

简单化情节以及角色心理可以将更多的发挥空间留给场景以及镜头调度,曹保平这次可能真的难得的有了某种“镜头意识”,从而让影片获得了一点所谓的“电影感”。

多年前释出的先导预告里四个镜头:大雨,前景一个人被另一个人踩着,后景有鱼在马路上跳动;周迅被困在一辆翻倒的车里拍打着车沿,尖叫,面部狰狞;黄渤在暴雨中做出大笑或者是痛苦的表情(看完全片会发现他是终于抓到了李苗苗而大笑);黄渤和脖子上戴着护颈的周迅面对面,周迅台词“我们就是两个骗子,可是骗子偶尔也讲信用的,对不对”。

再加上曹保平导演的大名几乎让人以为终于可以看到一部久违的生猛且精彩的电影了。预告里四个镜头都是广角(这在全片也大量使用),赋予了演员表情极强的张力,甚至可以说这种“愤怒的表情”就构成了影片奇观的一部分,并遍布影片两个半小时的各个部分。

而愤怒的源头呢?金陨石的愤怒是什么?因为女儿死了他很愤怒吗?因为李苗苗“杀了”自己女儿而愤怒吗?因为女儿死了导致自己“爹”的形象崩塌而愤怒吗(毕竟有了孩子他才能做爹)?

无所谓,在两个半小时的愤怒表情输出中,这种愤怒已经变成了一种可笑的表演,尤其在结尾“17刀”的真相揭晓时刻,金陨石的悲愤交加以及自我怀疑与反思就像一种黑色喜剧,没有人会同情这样的角色吧。

金陨石在墓园寻找着女儿的墓碑,在暴雨中朝天大喊“小娜!咱以后不这样了啊!”,看着黄渤卖力地做出好痛苦的表情,却让人出离到他以往的喜剧表演,那张脸还是那张脸,那样用力还是那样用力。

曹保平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简单到几乎难以让人信服。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将小说中李苗苗杀金丽娜改成了金丽娜自杀,可能尝试借此反思以金陨石为代表的父权形象以及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伤害,而这样的结局使得金陨石的复仇幻化成一种对虚无的追击。

整部电影看下来也像是对“无”的描写,虚无缥缈,虚无缥缈的愤怒,深重的无力感,而难以捶打观众。原因在于曹保平的以写实反写实,他的现实主义是理念中的现实主义,包括他在影片中对金丽娜等年轻人生活的描摹,甚至带有凝视的意味,像已经饱受争议了的对“二次元”群体的刻板表现。

那些游离、“意识流”的镜头所能捕捉的只有符号而无物质,演员再卖力表演也不能为真实性增添一丝一毫。这是属于话题的电影:“大尺度”“原生家庭”,而话题所导向的是邪恶的伪写实主义。

这样的电影现在好像在变多,并且能赚到钱,像暑期大热的《孤注一掷》大卖近40亿人民币,相比之下《涉过愤怒的海》还算质量较高的一作。但要是这样的电影泛滥,进电影院和刷抖音或者微博热搜还有什么区别?

哦,刷手机不用花钱,进电影院算刺激消费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