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地涌出品(8)

 追随你的心 2023-12-12 发布于浙江

这段经文提到:头面礼足、合掌恭敬、右绕三匝,这是简单表述礼拜恭敬修满了。我们千言万语的种种感情体会,人家在这头面礼足、合掌恭敬、右绕三匝中,就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了,如此高浓度的情绪已经在此表达完毕了。

现在大家学仏为什么效果不那么好呢?基础的恭敬修不满,基础的礼仪好像只是一种形式仪轨。可他们如此做,难道只是脱离心灵的身躯在参与吗?他们参与了什么样的心念心态?这是早些说过的心法的问题。

学仏终究要学到心法,也就是到底怎么用这个心,如磕头礼拜怎么用心?对应的心法应该是什么?这些涌出的菩萨们头面礼足,用自己的头触碰仏陀的脚,让仏把脚放在自己头上,脑袋尚且这样用,脸就贴着地好了,不要什么脸了。这时的礼拜执着身相了吗?执着自己脸贴地会脏吗?人、我、法统统皆无,这是大菩萨礼拜的心法。这一个头,地涌菩萨用的心法已经无我了,这是菩萨;我们脑袋磕稀碎,能不能驾驭这种心法?很难的。

在磕头上有一种修敬的心法,我们见到正常磕头要翻掌,掌心向上,是双手承足的意思,磕头时想着仏陀双脚落在我双手上。当然,我们也知道那样一句话:“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仏脚。”为什么要抱仏脚,或者摸仏脚?现在解读说是吉祥啊,有福气啊,因为仏陀双脚代表福慧双运。据说很长一段时间在仏教国家里,如果有人犯罪了,跑到寺庙摸到仏像的脚,世间罪过一笔勾销,所以才有抱仏脚一说。我们磕头翻掌,世尊双脚落下,能灭多少罪过?这就是修行的心法。

仏为什么会把脚放你手上呢?难道你请一句,说句客气的话,仏陀就满足你吗?这就又引发出更为隐密的事了:你的供养,仏陀会不会接受呢?如果这个心法用好了,这一个头磕下来已经身在红尘之外了。所以,这是正行,正经靠谱的行为,但流传几千年的行为缺乏心法的配合,效力是不够的。

仏陀为什么会接受你的供养礼拜?在《西游记》里,唐僧驱逐孙悟空,孙悟空最后礼拜唐僧,要行这最后师徒一礼,但唐僧不受,转身避开,猴子情深意切,化出无数分身,非要礼上这最后一拜。唐僧不受孙悟空的礼拜,猴子千难万险保他一路,因他认为的大开杀戒而不受。那么,我们礼拜仏陀,仏陀是否必须接受?寺院里的仏像是躲不开,如果能躲,恐怕多少人也是磕头找不到庙门的。

极化这个事,如果仏能受你一礼,如此时法华现场,一切诸来仏陀世尊也都可以受这一礼,这一头磕完灭罪无量无边无数无尽恒河沙不可思议劫,一切罪障刹那顿消。但我们用得出来否?仏陀接你这一拜否?这门槛就有点气人了。

怎么才能让仏陀接受这一礼拜呢?你是否对仏的教法认可呢?又绕回到这个基础上了。仏陀讲的种种,我们是否认可?现在的学仏人别说认可了,就是不否、不反驳、不批判都已经不错了。如之前说:“仏说有轮回,你信不信自己在轮回?仏说六道轮回,你信自己在六道里吗?你信六道,确信有六道众生?你信有众生,知道他们也要寻求解脱、寻求离苦得乐吗?”这些基础又基础的观念,尚且很难被认可,你认可仏陀说的其他有啥用呢?认可、认同了,那么你的信愿行是否真正认同了?

亦如这大乘净土趣生极乐一路,你认可了,就会把这套系统拿到临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情好了拿起经文念一段;心情不佳,什么这这那那都滚一边去。这心境,仏陀怎么受你一礼呢?进进退退、忽悠忽悠,极不稳定的行持,这就不是认同的表现。说认同,嘴皮子上承认,心里深处不知道想什么呢,以这种心法求仏接受自己一拜都很难,那么做其他事情怎么见效?你学仏啊、念仏啊、读经等等,用了一个嘈杂混乱的心,就不要提心法了,没有把心融入其中,哪有什么心法呢?

《净行品》是《行愿品》的姊妹篇,我们系统的很多方法几乎可以和《净行品》取齐,把各种各样的事情融入到仏法里,融入到对应的大乘发心里,就这系统的格局真是没什么可挑剔的了,但咱们用成啥样了?

这段经文出现一个非常奇怪的提法,叫做“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以赞叹”。菩萨赞法是什么?我也简单地查了一下,可能范畴还是有点小,没有看到任何解释,也就是菩萨赞法这个事在这几千年里不了了之了。

菩萨赞法是什么?菩萨为什么要用菩萨赞法来赞叹仏陀?应该用赞仏的方法来赞叹仏。为什么用菩萨赞法?这里水极深。如《弥陀赞》里提到“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这是对仏广大身相的赞叹,可这种赞叹对我们来说就是鹦鹉学舌;“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这两句我们勉强在系统里有所涉及。

如果我们对某个事情不了解,想认同就很难。你想认同什么,得能理解到什么层面,如果理解不到位,非要逞强,就会贻笑大方,让专业人士看到了,就知道你根本没在路上,更别提在不在门里了。你想赞叹他什么,得认同他的什么,也就是理解了他的什么,理解到什么位面,你的赞叹就会停留在什么位面。

仏与仏之间需要赞叹吗?阿弥陀仏的愿里有一个诸仏称赞的愿,为什么阿弥陀仏需要其他诸仏赞叹?光中之王,仏中极尊,难道需要赞叹吗?阿弥陀仏不需要赞叹,但极乐需要广告。是极乐需要广告吗?是众生需要极乐,众生不知道、不认识,就需要其他仏的赞叹。

诸仏赞叹了,诸仏周遭的众生、法运里的众生,蒙仏赞叹之缘,得闻极乐种种美好、庄严、殊胜,升起渴仰之心、愿生之念,这是趣生极乐的根,这是阿弥陀仏发愿诸仏要赞叹我的原因。同样,释迦仏若不赞叹阿弥陀仏,我们能得闻极乐的种种、渴望趣生极乐吗?这才是阿弥陀仏发下此愿的根本,借此可以窥探到阿弥陀仏度众的悲心殷切,为了救度众生动用了仏的面子:你们要赞叹我、赞叹我啊!

他需要赞叹吗?是我们需要极乐,是我们需要极乐来成就解脱、出轮回、了生死、过彼岸、脱凡尘、转凡入圣!通过一个赞叹的线索,诸仏明白领受其意,赞叹有加。有幸听闻的人众得知极乐种种,播种下趣生极乐的种子,随后不断堆叠铺陈,慢慢地轮回投生转身,一次又一次的见闻听知;慢慢开始,一礼一拜一称念,一睹一绕一躬行,一思一省一惭愧,一愿一行一得生。

此诸菩萨的赞叹,因他们达到菩萨位面,也就以菩萨赞法,而不能提升运用仏的赞法,这就非常严谨、知道分寸,所以这些菩萨确实是很够看,水平很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