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平安教授治疗哮喘临床经验介绍

 负鹏载舟 2023-12-12 发布于河南

哮喘一证,临床常见起病急骤、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等。本病多有宿根,病位在肺,由风邪诱发,外界贼风挟寒热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

周平安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呼吸病、热病、疑难病专家,中央保健局专家,北京中医管理局薪火传承名医工作站名医,第4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医50余载,始终坚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其用药既有原则,又灵活多变,师古而不泥,博采众家之长,又独具一格,对中药运用得心应手,效如桴鼓。其组方精当有法,配伍巧妙有制,用药轻、疏、灵、动,可起沉病,疗痛疾,救急症。笔者10年前有幸伺诊从师学习,现仅就周老师对哮喘的经验举例。

对于哮喘的治疗,长期以来,很多医家都推崇朱丹溪“未发宜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的观点,但对如何攻邪,则有不同的方法,有以寒热论者,有以虚实论治者,有以表里论治者,这些以驱邪为主的辨证论治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但从临床角度看,这些方法均有其片面性。导师周平安教授早在1990年根据其对临床患者的治疗和观察,认识到临证时对于哮喘发作期的患者,属正盛邪实者,攻邪以平喘,确能获效,但对久喘而反复发作者,则不宜专攻,须分正邪虚实情况,扶正祛邪,或祛邪扶正,攻补兼施,方能收到满意效果。而以肺、脾、肝、肾、心五脏为核心辨证论治,则包括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对寒热反复,虚实夹杂之哮喘,较为贴切临床实际。从而提出了哮喘发作期以五脏为核心的辨证论治体系,并创建了“补中定喘汤”、“蛤蚧四子汤”、“柴胡脱敏汤”、“柴胡清肝汤”等行之有效的方剂。本文总结周老师的用药特点,现报告如下。

1  病证结合,中西贯通

周师特别强调临床用药要掌握四点:一是中医的辨证,二是中药的功效,三是疾病的西医病理,四是中药的现代药理。周老师强调临证时,除了对疾病进行中医诊断并辨证、立法遣方用药外,也应注意疾病的西医病理特点,并在方药中加用具有相应现代药理作用的中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强辨病用药,西为中用,临床效果较单纯君臣佐使配伍更佳。以下即为周老师治疗哮喘时,病证结合、中西贯通的实例。

1.1  柔肝息风、宜肺平喘、脱敏并举

肝属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主疏泄性条达,为生发之本,有升发透泄气机的作用。风为木之气,风气通于肝。风为百病之长;肝风太过,则反侮肺金,而致肺气失其清肃下行之令,有升无降,如风动金鸣,木击钟响,则哮喘骤发。故在治疗急性期哮喘时,应注意化痰止咳平喘与柔肝缓痉疏风并举。选用柴胡脱敏汤化裁治疗,药物组成:柴胡、黄芩、白芍、乌梅、五味子、防风、甘草、炙麻黄、杏仁、广地龙。柴胡、防风疏肝散风,质轻清,性升散,疏散风邪,调畅气机;白芍、乌梅、五味子味酸入肝,养阴柔肝,收敛肺气,助肾纳气,与上药合用,一散一收,一开一合,既宣降肺气,又防辛散伤津;麻黄辛温,《本草正义》云其“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风寒得之固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以宣通”,蜜炙后则力缓和而持久,且有润肺之功;杏仁入肺、大肠经,有祛痰止咳平喘之功,《医学启源》谓可除肺中燥,且凡仁皆降,气降则痰消喘平,麻杏相配一宣一降,顺乎肺之本性,使肺气开,郁闭解,而杏仁之润又可制麻黄之燥;黄芩苦寒,善清肺热,泻肝火,抑肝气之过升,助肺气之肃降;地龙搜剔经络中之风邪,有止痉平喘之功;甘草调和诸药且可助白芍养血柔肝,缓痉平喘;芍药甘草汤长于解痉;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祛风、缓痉平喘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柴胡、黄芩、白芍、五味子、防风、地龙具有镇静作用;地龙具有舒张支气管的作用;麻黄、乌梅具有抑制平滑肌、解痉的作用;乌梅、地龙、防风、麻黄具有抗过敏、抗组胺作用;黄芩具有抗胆碱、抗儿茶酚胺作用;甘草具有抗胆碱酯酶、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作用;柴胡、黄芩、白芍、防风具有抗炎作用;柴胡、甘草、苦杏仁具有镇咳作用;甘草具有祛痰作用;麻黄、地龙、苦杏仁具有平喘作用;麻黄、柴胡、黄芩、苦杏仁、防风、白芍、乌梅、五味子具有抗菌作用;麻黄、柴胡、甘草具有抗病毒作用;柴胡、黄芩、五味子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乌梅、甘草、白芍、防风、苦杏仁具有免疫增强作用。从现代药理综合分析,全方具有抗过敏、抗炎、解痉平喘、调节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随症加减:身热,咯痰黄稠者,加生石膏、瓜萎、知母、浙贝母;发热伴白细胞升高者,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热盛便秘者,加大黄、虎杖;肺热伴阴虚者,加生地黄、北沙参、麦门冬;胸脘满闷,痰多者,加葶苈子、莱菔子;咯痰色白量多、质稀,畏寒喜暖者,去黄芩加细辛、干姜、桂枝、半夏;咽部刺痒者,加蝉蜕、苍耳子、玉蝴蝶;气虚汗出,易感冒,咯痰无力者,加黄芪、白术、太子参;畏寒肢冷,呼气困难,动则喘甚者,加补骨脂、淫羊藿;唇甲紫绀,或舌质紫暗者,加川芍、当归、赤芍、丹参;瘀血更甚者,加水蛭粉、三七粉冲服;喘甚不能缓解者,加僵蚕、全蝎、蜈蚣祛风平喘;吸短呼长,喘憋汗出,不能平卧,肾虚失纳者,加人参、紫衣核桃仁、蛤蚧、紫石英、沉香、紫河车;肾阴虚者加山茱萸肉、枸杞子、黄精。另外,在哮喘治疗中清肝、平肝、息风止痉还常用天麻、钩藤、全蝎、蜈蚣、僵蚕、羚羊角粉等。

1.2  益气解毒、活血通络、芪银三两三强化解毒

“三两三”因方剂的份量而命名。“三两三”的组成,一般都是四味药,君臣佐使配伍严谨。在众多三两三方中,以芪银冠名的三两三由黄芪三两、金银花三两、当归三两、甘草三钱组成,药简力专,为周老师所喜用,临床以此为基础灵活化裁、随症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每每奏效。用芪银三两三治疗的患者均有两个特点:一是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致正气亏虚于内,以正虚为本;二是痈疡反复不愈之疾,支气管哮喘的气管内粘膜充血、水肿等表现都与外痈表面相似,可认为是内生之痈疡。这些患者在哮喘发作时,均有气虚瘀血阻络为本,复感风邪而发的特点。用三两三治疗这些患者正是暗合治外痈扶正托毒之理,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周老师常以益气解毒,活血通络为法,配合祛风宣肺平喘,每获良效。表邪易除,体质难改,以芪银三两三贯彻始终,强化脱敏解毒,方可固本清源。黄芪甘微温,入肺、脾经,《珍珠囊》谓“黄芪甘温,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疮家圣药五也”。金银花甘寒,解毒清热,味辛还能宣透外邪,《本草纲目》云“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清热散毒”。黄芪配银花有益气解毒通络开痹之功,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生肌敛疮,以生黄芪、金银花等量或黄芪倍金银花同用,临床未见其助热益邪之弊,且正气更旺,有益于托毒外达。当归甘辛温、入肝、心、脾经,补血活血,黄芪当归相伍,取当归补血汤之意,则体现出中医气血相关理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无气则血不能行,无血则气无以附,人身得气血濡养推动,则虚可渐复;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血充气固,阴平阳秘,疾病可安。当归配金银花通利血脉,养血不留滞,活血而不致血液妄行。生甘草一方面佐黄芪益气,另一方面金银花与甘草合为银花甘草汤,另外少佐甘草则使药力威而不猛,疗效柔和持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抗炎、抗衰老、抗应激、强心、扩血管、利尿、抗病毒、解毒等作用;金银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毒素、解热、抗炎、降脂等作用;当归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增强造血功能、抗炎、镇痛、镇静、平喘、保肝、抗氧化、增强耐缺氧能力、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从整体来分析,本方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解毒、增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故本方对气虚血瘀的基础上外感风邪而引起哮喘发作的患者来说,确有改善体质,强化解毒的作用。临床上用其治疗急性期哮喘时,常配合柴胡脱敏汤以增强其脱敏的疗效,往往多获良效。另外,在哮喘缓解期时,以本方为基础化裁,可改善患者体质,减少发作,提高生活质量,甚至能临床治愈。

2  活用古方,随证施法

2.1  辨明病机,古方活用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喜润而恶燥。临床上,周老师详辨病因病机,活用古方治疗,往往疗效显著。

1)寒束伏饮。素体水饮内停,复又外感风寒,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外寒引动内饮,水寒相搏,饮动不居,水寒射肺,导致肺气不利,宣肃无权,阻滞气机,则哮喘发作。治当宗“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方选小青龙汤加减疏散风寒,化饮定喘。小青龙汤方:麻黄、桂枝、炙甘草、细辛、白芍、干姜、半夏、五味子。若饮重寒轻,当加重温散寒饮之力,用射干麻黄汤以散寒宣肺、降逆化痰。射干麻黄汤方:射干、麻黄、细辛、生姜、法半夏、款冬花、紫菀、大枣、五味子。若饮邪郁而化热,则病机为外寒内饮夹热,治当解表化饮,清热除烦,方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加用石膏亦有防止发散太过之效。

2)饮(痰)热壅肺。寒饮日久,郁而化热,复感外邪;或寒饮内停,复感风热之邪,而致寒饮夹热,上迫于肺,肺失宣肃,哮喘发作。治宜化饮除热、止咳平喘,方选厚朴麻黄汤加减。厚朴麻黄汤方:厚朴、麻黄、杏仁、石膏、半夏、干姜、细辛、小麦、五味子。寒饮郁久化热,炼液为痰,痰热停滞于肺,复感外邪,内外相合,致肺气胀满,逆而不降,哮喘发作。治宜宣肺泄热,化饮(痰)降逆平喘。方选越婢加半夏汤或麻杏石甘汤加减。越婢加半夏汤方: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

3)温燥伤肺。气候干燥、加之冬季室内温度过高,阴液暗耗,复外感风邪易化温燥;或素体肺阴不足,复感温燥邪气,则温燥伤肺,使肺失清润,肺络受损,致失其清肃,宣降不利,气逆致喘。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选方用药多宜轻清,不宜重浊,“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意。治宜辛凉甘润,方选桑杏汤加减以清肺润燥,止咳平喘。桑杏汤方:桑叶、杏仁、北沙参、浙贝母、豆豉、桅子、梨皮(或鲜梨切片)。若燥热盛,致气阴两伤而喘哮者,治宜清燥润肺、益气养阴,方选清燥救肺汤加减。

2.2  治肺八法,灵活多变

直接治肺的方法,常用的有宣肺、肃肺、清肺、泻肺、温肺、润肺、补肺、敛肺八法,临床根据不同的适应证,或单独应用,或多法合用。以上方药是对此八法的体现。如麻黄的应用是宣肺的代表,用五味子、白芍等则体现敛肺,桂枝、细辛、干姜、半夏体现温肺,炙枇杷叶、杏仁、桑叶皮、紫菀、冬款花、沙参、阿胶、梨皮等的应用则体现润肺,射干、黄芩、石膏、桅子皮等体现清肺,杏仁、厚朴等体现肃肺。补肺时常用党参、人参、北沙参、麦冬、太子参、生黄芪等。泻肺常用葶苈子、莱菔子、石韦、穿山龙、车前子、虎杖等。

3  上下兼顾、气血同调,用药注重配伍

周师临证用药,有些常用的配伍,治肺之时,常上下兼顾,气血同调,其配伍之巧妙精当,无不显示出其用药有法有制,现仅略举一二。

3.1  麻黄配杏仁

开肺气、解郁闭。麻杏相配一宣一降,顺乎肺之本性,使肺气开,郁闭解,而杏仁之润又可制麻黄之燥。对郁久化热者多加生石膏配之以清解肺热,对素有寒饮者则加细辛、干姜以温肺化饮。

3.2  炙枇杷叶配杏仁

枇杷叶苦,微寒,归肺、胃经,味苦能降,性寒清热,既能清肺泻热化痰,下气止咳平喘,又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蜜炙则偏于润肺。苦杏仁味苦微温,味苦能降,兼有疏利开通之性,降肺气之中兼有宣肺之功而达止咳平喘,质润味苦能下气、润肠通便。两者相伍,寒温同用,味苦能降,增强其降肺气而止咳平喘的功效。临床上对哮喘患者兼有咳嗽的,常相伍为用。

3.3  当归配白芍

养血柔肝,缓痉止咳平喘。治疗肺系疾病一般都从气分考虑,周老师受叶天士久病入络学说启发,考虑患者久病不愈,病邪可入血分,当气血同调,参照《医学真传》中顿呛方组成,对久咳阵咳夜间为甚不能成寐者皆用此药对。“两者相伍寒温同用,既可养血活血柔肝,又可缓痉止咳平喘”。在方中使用本药对亦是气血同调的体现。

3.4  石韦配穿山龙

石韦味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上可入肺经,清肺热,止咳喘,下可清利膀胱而通淋,兼可止血;穿山龙味苦,微寒,归肝、肺经,苦能燥湿,微寒清热,苦寒泄降,通利血脉,入肺经能清肺化痰。两者相伍为用,则增强其清泄肺热、止咳化痰平喘、通经活络之功。本药对的使用亦体现了治肺上下兼顾的特点。

3.5  旋覆花配车前子

旋覆花,味、辛、咸,性微苦,善降。辛能散,咸以软坚消痰;微温则能通行,入肺胃气分以宣降气机;入肝经血分而活血通络,为气中血药。俗谓“诸花皆升,旋复独降”,周老认为旋覆花具有升与降的双向调节作用,轻扬升散,是诸花的共性,旋覆花也不例外;而降逆软坚,则又是旋覆花的独特个性。其肃肺降胃,豁痰逐饮,又有轻灵之性,流动不滞,自能流通气化而宣窒塞;用其升散之性,主治寒邪外侵,痰浊阻肺,肺气不宣之咳喘痰黏、胸闷不舒诸症。若能适当配伍他药,则无论寒痰、热痰、黏痰、湿痰、风痰、惊痰皆可奏效。车前子味甘、淡,性寒,能通利三焦,降气化痰,利水清热,其甘寒下降,清肺祛痰止咳。旋覆花与车前子相伍,可增强理气化痰,宣肃肺气之功,于宣肺之中寓有肃肺之意,于肃肺之中又有疏宣之功,多用于肺失宣肃所致的各型咳嗽咯痰,上气喘满,尤其咽痒不爽,顽痰难化,不易咯出者,效果更佳。药理实验证实车前子具有祛痰镇咳平喘之功效,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呼吸加深变缓,有利于排痰止咳。另外临床在化痰时常用三子养亲汤化裁,恐白芥子之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之弊,而以车前子易白芥子。

3.6  旋覆花配桔梗

桔梗味苦、辛,性平,入肺经,开提肺气,辛散苦泄,升中有降,可以利肺气,通咽膈,宽中理气,开郁化痰止咳。旋覆花配桔梗,可增强宣肺气、化痰之功,桔梗引旋覆花上行至咽喉,利于化咽喉胸膈之痰滞,旋覆花能降逆,兼制桔梗之生发,防其宣发太过而引起气逆。

4  哮喘缓解期益气补肾,撤减激素

由于西医的迅速发展,激素类药物被广泛用于临床,对于哮喘,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能解痉、消炎和减少痰液分泌,对重症哮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然而,哮喘的反复发作,导致激素的长期应用,结果造成患者对激素的依赖性,往往不易撤除,稍一停药或减量,即引起哮喘严重持续发作,甚至死亡。长期应用激素,不仅能降低其他治疗措施的效果,而且直接造成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和形态上的损害,诱发多种医源性疾病。

周师在临床上常采用补肾益气法,在哮喘患者病情平稳后逐渐撤减激素,消除患者对激素的依赖性。长期应用激素的患者,不一定都有肾虚的表现,但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常处于抑制状态。肾虚有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俱虚,而以阳虚为多,临床需要仔细鉴别。一般而论,服用激素时,多表现为阴虚阳亢,减激素和停激素时,多表现为阳虚或阴阳俱虚。在处方时,需阴阳兼顾,即“于阴中求阳”或“于阳中求阴”。常用药为:黄芪、人参、甘草、淫羊藿、补骨脂、熟地黄、麻黄、菟丝子、山茱萸肉、蛤蚧。阳虚为主者,加炮附子、巴戟天、紫河车、锁阳、细辛、沉香、紫衣核桃仁等。阴虚为主者,加生地黄、五味子、百合、鳖甲、山药、枸杞子等。并可配用胎盘片、蛤蚧定喘丸、河车大造丸等。哮喘患者的激素撤减,不可急于求成,要在病情平稳的情况下逐步撤减,完全撤减后,还要坚持补肾益气治疗数月,以巩固疗效。实验研究亦表明,温补肾阳法可提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

典型病例:高某,女性,40岁,2004年11月2日初诊。患者既往有哮喘病史,2004年10月24日行经,10月30日结束,近2d觉得喘加重,不能活动,胸闷憋气,咳嗽,痰多难咯,使用气雾剂效果不佳,目前呈哮喘持续状态,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舌淡苔白,脉细数。建议患者住院治疗,患者坚持不住院。辨证为肝风侮肺,治以柔肝缓痉,宣肺平喘,方拟柴胡脱敏汤加减,处方如下:柴胡10g,黄芩10g,白芍15g,炙麻黄6g,杏仁10g,紫菀10g,款冬花15g,旋覆花(包)10g,浙贝母10g,瓜蒌皮15g,桔梗6g,葶苈子30g,天麻10g,穿山龙15g,广地龙10g,羚羊角粉0.6g(冲),全蝎5g,僵蚕10g。4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服上药后诸症均减,喘、痰均减,腹胀、大便不爽、乏力、双肺哮鸣音消失,舌红苔少,脉数,风邪减,兼见阴虚火灼,上方减杏仁、旋复花、浙贝母、桔梗、天麻、羚羊角粉、僵蚕,改白芍为赤芍,加防风10g,五味子10g,紫石英30g,山茱萸肉10g,虎杖20g,以增强滋阴降火、纳气定喘之效。7剂后诸症悉除,无不适感,上方去虎杖,嘱再入7剂以巩固疗效。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急症》2015年4月第24卷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