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勇军丨清代文人疑年考——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作者生卒年订补

 书目文献 2023-12-13 发布于北京
注:本文发表于《明清文学与文献》第十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此为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杨勇军老师授权发布!

清代文人疑年考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作者生卒年订补

杨勇军

摘 要: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为清代四万余种诗文别集撰写了提要,涉及作者19700余家,大都作了简要的生平介绍,考出许多人的生卒年代。惟清代人物,众若繁星,以一人之力,固然难以周全,甚至偶有违失,亦是在所难免。《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之后,有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更是查考清人年寿集大成之作,所得生卒年岁更为精确。今就《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所考生卒年有舛误者特为订讹,其生卒年岁不详而为《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所遗漏者特为补阙,凡30则。
关键词:《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生卒年 
柯愈春先生《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后简称《诗文提要》)治之有年,搜罗宏富,为清代四万余种诗文别集撰写了提要,涉及作者19700余家。《诗文提要》对这将近2万名作者大都作了简要的生平介绍,单是考出许多人的生卒年代,就是一件吃力的工作。惟清代人物,众若繁星,以一人之力,固然难以周全,甚至偶有违失,亦是在所难免。在《诗文提要》之前,已有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等书考出一些作者生平,多为《诗文提要》所采资;《诗文提要》之后,又有江庆柏先生《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后简称《生卒年表》),更是查考清人年寿集大成之作。此书虽不专为订补《诗文提要》而作,但是凡涉及《诗文提要》中的作者,必为之重新考订,故所得生卒年岁更为精确。今就编辑《清代诗文集汇编》作者小传时所记,于《诗文提要》所考生卒年有舛误者,特为订讹;其生卒年岁不详而为《生卒年表》所遗漏者,特为补阙;已为《生卒年表》所纠正者,则删去不录。得30则,迻录成篇。《生卒年表》疑误处,亦并及之。以上成果,部分已获《清代诗文集汇编》采纳。

姚祖振,字越士,浙江山阴人。有《丛桂轩近集》10卷。《诗文提要》称《丛桂轩近集》“前有康熙二十四年八十七叟王雨谦序,称每见祖振有作,'即慕之敬之,奉为师表’,则祖振之年龄相若”[1]。今考卷十《先考绳霄府君先妣屠太孺人行实》,有“不孝振十七岁亦入郡庠”[2]、“岁己卯春祖振游于庠”[3]等语,可知作者于崇祯十二年(1639)17岁时入郡庠,故生年可定为天启二年(1623)。祖振母生于万历十五年(1587),卒于顺治三年(1646),享年60。35岁生祖振,与文中所述其母35岁之前连丧一女一子,“逾年梦祷于神,神起立,送之归都,从人顶上行。旋举不孝祖振”[4]相合。王雨谦生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比姚祖振年长23岁。

王端淑,女,字玉映,号映然子,浙江山阴人。有《吟红集》30卷。《诗文提要》不详其生卒,仅称其“顺治中欲延入禁中教授诸妃,坚辞而罢,年八十余卒”[5]。今考《吟红集》卷二十七自撰《映然子小像赞》:“庚寅季末,辛卯岁始。花甲之半,病起初拟。”[6]辛卯为顺治八年(1651),时年60岁,故其生年约在万历二十年(1592)。《诗文提要》言其“年八十余卒”,“曹溶有《伤映然子》诗,作于康熙初年,盖端淑亦于此间去世”[7],与此相合。然又有一说,王端淑实生于明天启二年(1622),比上一说生年晚30年,根据亦为《映然子小像赞》“庚寅季末,辛卯岁始。花甲之半,病起初拟”,但对此句理解不同:王端淑所言“花甲之半”,意为60岁的一半30岁,而非60岁过去一半。该书卷八有《丁姑步孟三十初度》诗,有“是知花甲半,喜历岁寒增”[8]句,可为作者将30岁称为“花甲之半”的支持证据。《清代诗文集汇编》王端淑小传生年即采后说。王端淑是明代著名文学家王思任(1574-1646)次女[9],如王端淑生于万历二十年,则王思任18岁,如王端淑生于天启二年,则王思任48岁,《王季重先生自叙年谱》载万历二十三年(1595)王思任21岁进士及第,才娶杨文裕之女为原配[10],虽王端淑未必为嫡女,生年必晚于此年,故后说为是。其夫丁圣肇序《吟红集》曰:“先帝变兴,煤峰泣血,予遂携家南归,内子更多长沙三闾之句。”时王端淑23岁。又曰:“诗章盈于妆盝,集曰《吟红》,不忘一十七载黍离之墨迹也。”[11]则《吟红集》编订于王端淑40岁时。

沈尔燝,字凤于,号冀昭,浙江乌程人。有《被园集》8卷。《诗文提要》称其生年不详,卒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根据是“尔燝妹淑兰生于顺治九年,有《黛吟草》。尔燝子沈俊《黛吟草跋》作于康熙五十五年,称'吾先大人之殁二十有八年’”[12]。《生卒年表》亦据沈俊《黛吟草跋》认定尔燝卒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代诗文集汇编》收录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被园诗集》七卷,《被园文集》一卷。检《诗集》卷四有《辛未元旦朝贺》诗,辛未为康熙三十年(1691),而《文集》又有《赠邹弼臣六十寿序》,云“余以己巳(康熙二十八年,1689)奉简命来治兹土,得与弼臣交。……岁辛未六月,弼臣以六袠杖于乡,乡之耆友谋所以寿隐君者,而属词于余”[13]。以上可证,尔燝康熙三十年(1691)六月仍在世,大概即殁于此年。《清代诗文集汇编》沈尔燝小传卒年作康熙二十八年,与《诗文提要》《生卒年表》同误。

汪鹤孙,字雯远,号梅坡,浙江钱塘人。有《延芬堂集》2卷。《诗文提要》不详其生卒。据《延芬堂集》卷下《洪昉思见访维扬出所制新乐府见示》“直拟低头拜东野,岂论年长合称兄”句下自注云“余长昉思二岁”[14],洪昉思即《长生殿》作者洪升,生于顺治二年(1645),则汪鹤孙生于崇祯十六年(1643)。《生卒年表》即以此定汪鹤孙生年,但是所据为《延芬堂集》卷上《洪昉思见访》,恐卷数有误。《生卒年表》又据卷首小传“年七十殁于江都”[15]语,定其卒年为康熙五十一年(1712),但检集中最后一诗题为《丁酉二月至长兴赠蒋自超先生》,丁酉为康熙五十六年(1717),则汪鹤孙此时仍在世,年已75。

喻指,字非指,号后村,江西南昌人。有《后村诗集》四卷。《诗文提要》仅知作者为明末遗民,不详其生卒。根据《后村诗集》附录毛宇衡撰《后村先生墓志铭》:“先生生于明崇祯癸未年正月十八日未时,殁于皇清雍正甲辰年十月初八日丑时,享年八十有二。” [16]可知作者生于崇祯十六年(1643),卒于雍正二年(1724)。

邹山,字少水,号峄傭,江西宜黄人。有《百一偶存集》32卷。《诗文提要》考其生于顺治二年(1645),卒于乾隆三年(1738)。《生卒年表》未著录邹山卒年,注云:“邹山卒年,有据《峄佣自定义年谱》(即'发凡’),定为乾隆三年(1738)者。考邹山'发凡’末记作'乾隆三年腊朔……时年九十有四’,其时已在岁末,作乾隆三年卒,似不可能,故本书未著录卒年。”[17]此说宜从,惟乾隆三年腊月初一已是公元1739年1月10日,则邹山此时仍在世。《清代诗文集汇编》邹山小传卒年作公元1738年,与《诗文提要》同误。

高熊征,字渭南,广西岑溪人。有《郢雪斋纂稿》6卷。《诗文提要》称其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郢雪斋纂稿》前集2卷,后集4卷。前集卷下有《渭南自志》云:“乙未遭兵燹,被虏至粤东。丙申从东回,始究举子业。”[18]后集卷前有其子高辑序云:“家大人少失怙,年十九始得习举业。”[19]丙申为顺治十三年(1656),若按该年19岁习举业,则其约生于崇祯十一年(1638)。《生卒年表》据张泰交《受祜堂集》高辑跋亦只考出卒年而无生年。

李茂,字柏如,直隶枣强人。有《梧月堂诗草》一卷。《诗文提要》称:“此集熊远寄评,约康熙间刻,《贩书偶记续编》著录。”[20]经考《梧月堂诗草》为李茂之叔李昌起所刻,详见《梧月堂诗跋》,时李茂已去世,而李昌起“与柏如有相犹之分,而年齿未远”[21]。书内“玄”字缺笔,当避康熙玄烨讳。又多次提及地名“真定”,按真定在雍正元年(1723)为避胤禛讳改为“正定”,故此书刻成之年应早于雍正元年,而在康熙间。《贩书偶记续编》亦定此书为康熙刻本。集中《丁卯除夕》为自伤身世之作,云“四十三年只此时,丁丁漏水未轻迟”[22]。刻书者李昌起与作者“年齿未远”,故此“丁卯”当为康熙丁卯(二十六年,1687),据此可推断李茂生于顺治二年(1645)。集中有《甲戌除日》诗,可知其康熙三十三年(1694)仍在世。单作哲《(乾隆)枣强县志》卷之下有李茂小传,但生卒未详。

张云翼,字又南,号望堂,陕西咸宁人。有《式古堂集》。《诗文提要》称其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清代诗文集汇编》收录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式古堂集》不分卷本,内有《兰溪上元记》一文记康熙三十一年(1692)元宵节事,中谓“我生四十一,元宵插柳州里,传柑帝乡,至为帅臣,曾不惜贮油以令百姓欢”[23]云云,则其生于顺治九年(1652)。《生卒年表》据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卷十五亦只考出卒年而无生年。

章永祚,字锡九,号南湖,安徽贵池人。有《南湖集》16卷。《诗文提要》不详其生卒。《南湖集》卷一《考选履历条陈奏》云:“臣章永祚,江南池州府贵池县人,年六十四岁。……雍正二年四月蒙皇上隆恩补授工部都水司主事,臣仰荷圣恩,办事水曹一载有奇矣。”[24]可知此条陈奏于雍正三年(1725),时年64岁,故章永祚当生于康熙元年(1662)。书后有刘世珩民国四年(1915)跋称其雍正四年(1726)回籍养亲,则于此时尚在世。

关思柏、宫淡亭,合撰《合存诗抄》。《清代诗文集汇编》收录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此书,为《合存诗抄》4卷。卷端题名为“淡亭、思柏二氏仝著”[25]。卷前有思柏和淡亭乾隆三年(1738)序各一。又附《诗余合解》一卷,卷前有乾隆七年(1742)淡亭序,后有思柏女玉轩跋。本书作者之一思柏系纳兰永寿嫡妻。纳兰永寿,字仁山,别号是观居士,清初大学士纳兰明珠之孙,揆方嫡子,揆叙嗣子。历任佐领、侍卫、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礼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等职。他英年早逝,卒于雍正九年正月初六日(1731年2月12日),年30岁。据蒋廷锡(1669-1732)撰《永公墓志铭》载:“(永寿)配关氏,正黄旗汉军副都统含太公女,诰封一品夫人。嗣子一宁琇,幼未聘,女四,幼未字,俱嫡出。”[26]则思柏系出长白关氏(即瓜尔佳氏),正黄旗汉军人。《诗文提要》将思柏著录为“宫思柏”,谬。雍正九年(1731)永寿卒后,留下思柏一人苦节抚孤。思柏卒于何时不详,李中简诗《春呈永太夫人二十六韵》序言称乾隆十年(1745)“馆于太夫人长女夫家,读《合存诗钞》”[27],其时思柏夸赞其《落花》6首,还索览其他诗作,则思柏乾隆十年仍在世。《合存诗钞》的另一作者宫淡亭,系关思柏所请的家庭闺塾女师,江苏泰州人。据淡亭乾隆三年序知其“系出海陵宫氏”[28]据思柏女玉轩《志感说》称:“辛亥(1731),吾母因三请吾师来都,求其教训吾辈六人。”[29]可知淡亭来思柏家任教的时间是雍正九年。《合存诗钞》四卷编定于乾隆三年,为淡亭“与夫人(思柏)九易寒暑倡和之什”,淡亭序中又称其任教之前“闻少司寇永公夫人(即思柏)抚孤守节,雅重斯文”[30],由此推算,淡亭至思柏家应在雍正九年正月初六日(1731年2月12日)永寿去世后不久。又,淡亭任教之前年逾花甲,至乾隆三年为是集写序,已经年届七十,与玉轩称“兹吾师年近古稀”语相合。玉轩文未标写作年代,只说“吾师羁留异乡十年”[31],大概为乾隆四年所作。由此推断,淡亭生年约为康熙七年(1668)前后。而淡亭又为《合存诗钞》附录文集《诗余合解》作序,可知其乾隆七年仍在世。又据《永公墓志铭》所载,思柏育有四女,但是《合存诗钞》卷前思柏序却云淡亭教其“六女一子”[32],卷末思柏女玉轩跋文《志感说》亦称淡亭“教训吾辈六人”[33]。子当即为永寿弟永福过继之子宁琇。永寿“与弟永福公爱极笃, 弟殁,抚其遗孤若己出”[34],故六女之中,亦当有二女为弟永福之女,其余四女则为思柏所生。

方楘如,字文辀,号朴山,浙江淳安人。有《集虚斋学古文》12卷。《诗文提要》不详其生卒,称其年八十余卒。《生卒年表》据方于穀《桐城方氏诗辑》卷四十五方楘如序,考其生于康熙十一年(1672),无卒年。《集斋学古文》卷五《送王行一试南省序》题下有小字注曰“撰时八十有五”[35],则其乾隆二十一年(1756)仍在世。《(光绪)淳安县志》载其“丁丑,圣驾南巡时,楘如年八十有六,迎銮于常州无锡县。”[36]丁丑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可知其确生于康熙十一年(1672),乾隆二十二年仍在世。

赵国麟,字仁圃,号拙庵,山东泰安人。有《与点集》1卷、《拙庵近稿》1卷。《诗文提要》考其生于康熙十二年(1673),卒于乾隆十六年(1751)。根据是“《六日早至江登岸》诗称,康熙四十一年'时予年正三十’,至卒享年七十有九。”[37]赵国麟所撰《拙庵近稿》有《登泰山记》一文,称“康熙己巳(二十八年,1689),予年十七” [38],亦可证其生于康熙十二年(1673)。《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十六唐鉴所辑《学案》称其“卒年七十七”[39],则其生年为康熙十四年(1675),《生卒年表》即采此说,恐不确。《(乾隆)泰安府志》又载其“以疾卒,年七十有八”[40],则其卒年又有一说。

杨文铎,字晓先,号恪斋,江苏扬州人。有《恪斋诗集》5卷。《诗文提要》不详其生卒。《恪斋诗集》卷前有宋荦序,称其“癸酉登贤书,才弱冠耳”[41]。癸酉是康熙三十二年(1693),则杨文铎约为康熙十三年(1674)生。

巩建丰,字子文,又字文在,号渭川,又号朱圉山人,甘肃伏羌人。有《朱圉山人集》12卷。《诗文提要》生卒不详。《清代诗文集汇编》收录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乾隆十九年刻本。该书目录后作者乾隆十二年(1747)《自叙》云:“介亭行年七十有四矣。”[42]卷后李因培撰《巩公墓志铭》称“先生以乾隆十三年十月朔六日卒于家,享年七十有五”[43],可知其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卒于乾隆十三年(1748)。《清代诗文集汇编》巩建丰小传生年作康熙十二年(1673),推算有误。

洪天桂,字秋岩,奉天开原人。有《知松堂诗钞》4卷。《诗文提要》不详其生卒,仅知其康熙间在世。《知松堂诗钞》康熙五十七年(1718)汪灏所作跋称“吾友洪君秋岩年甫四十有五,一旦遘疾卒”[44],集中诗编年,起自康熙二十五年(1686),至五十六年(1717)戛然而止,大概即卒于此年。据此推算其生年为康熙十二年(1673)。前有劳之辨康熙五十二年(1713)序,称康熙十三年(1674)洪天桂父“丧车回都,余往哭之,秋岩犹在怀抱”,则为洪天桂生于康熙十二年一旁证[45]。《清代诗文集汇编》洪天桂小传以汪灏作跋时间康熙五十七年为其卒年,亦可成一说。

田同之,字彦威,一字在田,又字砚思,号西圃,别号小山姜,山东德州人。有《二学亭文涘》4卷、《砚思集》6卷、《西圃丛辨》32卷。《诗文提要》考其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卒于乾隆十四年(1749)。田同之卒年不当在乾隆十四年,《生卒年表》已辨正。据田同之《二学亭文涘》乾隆十六年(1751)成诚序,此年夏“获见西圃先生,年七十余,须眉浩然,而著书不辍”[46],则其1751年仍在世。《生卒年表》定其生年为康熙十六年(1677),所据为《砚思集》卷六《甲寅除夕》诗,经考《砚思集》六卷均无此诗,或许是《砚思续集》卷六之误。《清代诗文集汇编》收录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砚思集》,《砚思续集》则未见。《砚思集》卷四有《乙巳生日感怀赋得公车犹自滞东方》诗,有“眼底知非年已近,几番悟辟叹昂藏”[47],于此生年亦可约略得之。

陈法,字世垂,一字圣泉,又字亦谦,晚号定斋,贵州安平人。有《内心斋诗稿》11卷、《定斋先生犹存集》8卷。《诗文提要》考其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卒于乾隆十三年(1748),不确。《定斋先生犹存集》末卷有陈法所撰郭奇臣墓志铭,题为《待赠文林郎郭公墓志铭》,据该墓志铭可知郭奇臣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卒于乾隆十三年(1748),《诗文提要》张冠李戴,误以郭奇臣墓志铭为陈法墓志铭,遂将此生卒年安在陈法身上。《内心斋诗稿》11卷,道光九年刊本。卷前附有《贵阳安平县志》陈法传文,称其生于康熙三十一年丙子(1692),卒于乾隆三十一年十二月六日(1767年1月6日)。《生卒年表》陈法生年误将康熙三十一年作三十五年。

朱樟,字亦纯,一字鹿田,号慕巢,晚号灌畦叟,浙江钱塘人。有《观树堂诗集合刻》15卷、《里居杂诗》1卷。《观树堂诗集合刻》中《白舫集》卷下有康熙五十五年所作《和除夕三诗》,其一《和杜少陵极位宅守岁韵》有“倏惊年四十,闻过正无涯”[48]句。康熙五十五年除夕为公历1717年2月10日,据此可推知其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生卒年表》定其生年为康熙十六年(1677),虽根据亦为此诗,但以康熙五十五年除夕为1716年推出,故不确。《清代诗文集汇编》朱樟小传生年亦作康熙十六年。《诗文提要》称其年八十卒,但未明出处。据《(乾隆)杭州府志》转录《武林耆旧续集》朱樟传,称其“年八十卒”[49],则朱樟卒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

王新铭,字汤又,号潜夫,江苏泰兴人。有《潜夫诗钞》8卷。《诗文提要》称《潜夫诗钞》“前有沈德潜、万光谦、胡天游、魏周琬序,诗编年,自康熙四十三年迄乾隆元年,附《百花吟》一卷,乾隆二年刻,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甲寅除夕》诗有'取笑来今西夕年’句,《闰九月次韵》谓'一笑行年五十八’。《闰生辰诗》则称'我生之辰月在房’,刻集时年近六十”[50]。《潜夫诗钞》所附《百花吟》卷前有乾隆十一年(1746)自序。《潜夫诗钞》卷前魏周琬序作于乾隆乙丑(原文作“已丑”),为乾隆十年(1745),叙及此书刊刻事,故此书当刻于乾隆十至十一年,此时王新铭仍在世。《甲寅除夕》在卷五,《闰九月次韵》《闰生辰诗》诗均在卷八。《闰九月次韵》应作《闰九日次韵》,首句为“一笑行年五十八,今朝真见两重阳”[51]。乾隆二年(1737)为闰九月,此年王新铭58岁,则其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甲寅为雍正十二年(1734),此时王新铭55岁,故有“取笑来今西夕年”[52]之叹。卷八又有《无咎六十得一千字》诗:“……溯兄堕地峕,值父登科喜。……弟后二年生,悬桑弧蓬矢。”[53]无咎,乃其伯兄王新猷。其父王令树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亦可证王新铭之生,在康熙十九年。《诗文提要》所云“我生之辰月在房”当为“我生之辰日在房”[54] ,称生时已到季秋之月,已于其兄之生相隔一岁有余,故有“弟后二年生”的说法。王新铭乾隆十一年(1746)仍在世,时67岁。

何梦篆,字耕迟,一字庚墀,号退夫,江苏江宁人。有《思无邪斋集》20卷。《诗文提要》考其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卒年不详。何梦篆生年《生卒年表》亦作康熙二十二年,所据为《江苏艺文志·南京卷》。《清代诗文集汇编》所收此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卷五有《甲寅元旦》诗,云“我生之岁今再逢,七十造端兹其朔”[55],此诗作于雍正甲寅(十二年,1734),则其生年当上推一个甲子为康熙甲寅(十三年,1674)。该诗又云“三十四十蹶霜蹄,五十春官惠扬榷”,何梦篆为雍正元年(1723)三甲进士,则该年正好50岁。50岁中进士一事在集中多有反映,如卷十有《歌七首》,其一云“少年健笔气凌云,用五朗公建帜分。笑成进士还称少(自注:明时有五十少进士),五十头童缺齿芬”[56],亦可证其生年应为康熙十三年。《(道光)上元县志》有何梦篆后序,篇末署“乾隆十五年岁在庚午嘉平月赐进士出身中书科中书前知广东新安县事邑人何梦篆序时年七十有八”[57],乾隆十五年(1750)嘉平月是农历十二月,该年十二月四日已进入公历1751年1月1日,此时何梦篆七十八岁,亦可推出其生年为康熙十三年。

王植,字櫰三,号戆思,直隶深泽人。有《崇雅堂稿》8卷。《诗文提要》考其生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卒年不详。“乾隆十四年以疾乞归,时年六十有八。”[58]《崇雅堂稿》卷七《丙午四月朝考奏》云:“臣王植,直隶保定府深泽县人。年三十八岁。由康熙六十年辛丑科三甲第二名进士。今掣得云南曲靖府平彝县知县缺。”[59]王植康熙六十年(1721)38岁,则其生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史列传》卷六十七称其年86卒,则卒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生卒年表》则据该书卷十《自纪》作生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李灵年、杨忠编《清人别集总目》著录该书皆8卷,仅南京图书馆有抄本《崇德堂稿》十卷,但只存一至六、八卷,无卷十。不知何处可见卷十《自纪》。

胡浚,字希张,号竹岩,浙江会稽人。有《绿萝山庄集》56卷。《诗文提要》考其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卒年不详。《生卒年表》推算胡浚生年亦作康熙二十六年,根据是《绿萝山庄诗集》卷三十一《七十自述》诗。此诗未知确切写作年代,只是卷内有乾隆二十一年(1756)诗(如《丙子南窗试作》),故而认定此诗亦为该年所作。其实诗集并非严格编年分卷,如前一卷中还有乾隆二十二年(1757)诗(如《乾隆廿二年驾幸浙江二月廿四日臣浚恭迎于王江泾进呈排律六十韵》),因此据此推算的生年并不准确。《清代诗文集汇编》胡浚小传称其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不知何据。该小传所据参考文献有四:《鹤征后录》、《柏堂集续编》卷十一、《有恒心斋文》卷八、《己未词科录》卷一。今考《鹤征后录》,虽著录胡浚其人,但未详生卒年月。方宗诚《柏堂集续编》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72册,程鸿诏《有恒心斋集》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78册,二者所载胡浚,字深如,徽州黟县人,诸生,咸丰五年(1855)太平天国战乱中死难,非《绿萝山庄集》作者。《己未词科录》一书小传误作“《己未科词录》”,该书是记载康熙十八年(1679)博学鸿词科征召人员的一部书,而胡浚是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60],乾隆初年应博学鸿词科征召,因此跟传主毫无关系。

吴其琰,字恒叔,号学圃,江苏吴江人。有《酌古轩诗集》30卷。《诗文提要》不详其生卒。《酌古轩诗集》卷二十二有《庚申元旦》诗,有“知非已过识宜增,阅历风尘敢自矜”[61]句。庚申为乾隆五年(1740),此时作者已年逾五十。元旦之日感慨“知非已过”,很可能五十刚过,是年51岁。卷二十五尚有《六十初度》诗。《(乾隆)震泽县志》载其为雍正七年己酉(1729)拔贡生,吴树臣子[62]。

符曾,字幼鲁,号药林,浙江钱塘人。有《霜柯余响集》1卷、《春凫小稿》12卷。《诗文提要》考其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卒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四四收有赵一清所撰传,云符曾“(乾隆)二十五年正月暴得风疾,绵淹四载,遽患下痢卒”[63],故符曾不当卒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应卒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生卒年表》亦误读赵一清所撰符曾传。

龙为霖,字雨苍,号鹤坪,四川巴县人。有《荫松堂诗集》8卷、《兰谷草堂稿》1卷。《诗文提要》考其生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卒年不详。“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时年二十。雍正十三年罢官归,家居近二十年卒。”[64]《荫松堂诗集》卷三《庚戌生日巫山峡中作》有“弹指今年四十二”[65]句,则龙为霖生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生卒年表》转录《清人别集总目》,生年亦作康熙二十九年。龙为霖康熙四十八年(1709)中进士(见江庆柏编《清朝进士题名录》)时,已年二十一。但卷前有邓时敏序,称其“十七成进士”[66],《兰谷草堂稿》前有周思艮序,称其“未弱冠果成进士”[67],均与此不相符。《荫松堂诗集》前有乾隆十九年(1754)周开丰序,称其“乾隆初解官归里”[68],故非雍正十三年(1735)罢官归。邓时敏序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称其“挂冠归林下,与二三故交联诗社歌咏太平者已二十年”[69],集中诗亦止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则此年仍在世。《生卒年表》转录《清人别集总目》,卒年作乾隆二十一年(1756),误。

塞尔登,字紫峰,一字芝园,满洲旗人。有《绿云堂诗集》5卷。《清代诗文集汇编》影印此书底本原为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收藏。五卷之后附一卷《塞外封藩草》,前有乾隆十年(1745)王箴舆序。塞外蒙古王妃并格格等,每隔5年,由理藩院查明未封者奏闻,派员往封,塞尔登奉命为册封东路藩妃格格正使,于乾隆十年六月初十日起程,至十月初二日回京,得诗190余首纪行,曰《塞外封藩草》。集中《初六日清晨瞻谒祖茔》诗,有“年已逾花甲,今方谒祖茔”句,首句下有小注云“余今年六十有一,始得到此”[70],此诗作于乾隆十年九月,故得推算塞尔登生年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

应麟,字囿呈,号坦园,江西宜黄人。有《屏山草堂稿》15卷。《诗文提要》不详其生卒。《四库全书总目》卷九著录应麟《周易粹言》三卷,称其为康熙五十六年(1717)举人。《屏山草堂稿》卷一《时文初集自序》云“至庚寅年十九矣” [71],庚寅为康熙四十九年(1710),据此则其生年应为康熙三十一年(1692)。

《随庵文集》不分卷,作者许遂,《诗文提要》称其“字扬云,号随庵,广东番禺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举人,官直隶清河知县。道光《广东通志》卷一九七载,所著有《真吾阁集》存世,今未见传。现存《随庵文集》不分卷,清钞本,上海图书馆藏。”[72]以上许遂生平亦载《清史列传》卷七十一,但并非《随庵文集》作者。《清人别集总目》同误。《随庵文集》作者许遂,初名元祥,字仲符,后更名遂,号天随,又号随庵,浙江嘉兴人。庠生。父恂如(1582-1626),字恭伯,有文名于当时,卷前顺治七年(1650)陈诗教序称其“雅负异才,淹通古今,为一时坛坫盟主”。许遂顺治六年(1649)纂修《明史》时被聘入史局,编辑明熹宗、思宗两朝实录,“凡钱谷兵农、忠孝节义,以及水旱侵灾,诸遗事靡不犁然毕辑”[73]。上海图书馆藏钞本《随庵文集》不分卷,收入赋、议、论、传、记、序、引、祭文、疏、启、题、赞、铭、对联等诸体之文。前有许遂自序作于康熙十三年(1674),称“今余齿臻七九”,则该年63岁。遂于其父恂如去世时年仅15岁,故序中又称“余生不幸,髫年失怙”[74]。由此可知其生于万历四十年(1612),康熙十三年63岁时仍在世。卷内《先君恭伯公传略》《许随庵自传》,均可考见其生平大略。

《诗文提要》著录之冯愿,字侗若,号獧斋,广东南海人。有《口碑集》1卷。《生卒年表》据《中南、西南地区省市图书馆馆藏古籍稿本提要》集部,考冯愿字侗若,广东南海人,生于同治七年(1868),卒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生卒年表》之冯愿,应与《诗文提要》所载之冯愿为同一人,但均非《口碑集》作者。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钞本《口碑集》,署名作冯愿,号柏邨。该书卷前有乾隆二十七年(1762)潘朝栋序,称“丙寅之冬,余识公于金陵,公以池阳别驾兼任濡牧,被吏议来秦淮,相叙匝月,知为益都相国文孙。时年弱冠,翩翩然佳公子也。”[75]丙寅为乾隆十一年(1746),冯愿时年弱冠,则其大约生于雍正五年(1727)。此冯愿为山东益都(今青州)人,大学士冯溥(1609—1692)之孙,曾经做过池阳的通判,濡江的知州。《(光绪)重修安徽通志》据《无为州志》有小传[76]。潘序称其诗存《双江集》,今不见传。

注释:

[1]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第102页。

[2](清)姚祖振:《丛桂轩近集》卷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665页。

[3](清)姚祖振:《丛桂轩近集》卷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8册,第667页。

[4](清)姚祖振:《丛桂轩近集》卷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8册,第667页。

[5]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第59页。

[6](清)王端淑:《映然子吟红集》卷二七,《清代诗文集汇编》第82册,第107页。

[7]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第59页。

[8](清)王端淑:《映然子吟红集》卷八,《清代诗文集汇编》第82册,第32页。

[9](清)李亨特:《(乾隆)绍兴府志》卷七八,清乾隆五十七年刊本。

[10]王鼎起、王霞起同订:《王季重先生自叙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57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9,第305-306页。

[11]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第249页。

[12]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第312页。

[13](清)沈尔燝:《被园文集》不分卷,《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57册,第537-538页。

[14](清)汪鹤孙:《延芬堂集》卷下,《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62册,第19页。

[15](清)汪鹤孙:《延芬堂集》卷上,《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62册,第1页。

[16](清)喻指:《后村诗集》附录,《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63册,第52页。

[17]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第339页。

[18](清)高熊征:《郢雪斋纂稿》前集卷下,《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68册,第 443页。

[19](清)高熊征:《郢雪斋纂稿》高辑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68册,第444页。

[20]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第278页。

[21](清)李茂:《梧月堂诗草》李昌起跋,《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69册,第378页。

[22](清)李茂:《梧月堂诗草》不分卷,《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69册,第371页。

[23](清)张云翼:《式古堂集》不分卷,《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75册,第683页。

[24](清)章永祚:《南湖集鈔》文卷一,《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09册,第591页。

[25](清)宫淡亭、关思柏:《合存诗钞》卷一,《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23册,第597页。

[26](清)蒋廷锡:《永公墓志铭》,收入赵迅《纳兰成德家族墓志通考》,文津出版社,2000,第67页。

[27](清)李中简:《嘉树山房集》诗集卷一,《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48册,第482页。

[28](清)宫淡亭、关思柏:《合存诗钞》宫淡亭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23册,第593页。

29](清)玉轩:《合存诗钞》附录《志感说》,《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23册,第618页。

[30](清)宫淡亭、关思柏:《合存诗钞》宫淡亭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23册,第594页。

[31](清)玉轩:《合存诗钞》附录《志感说》,《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23册,第619页。

[32](清)宫淡亭、关思柏:《合存诗钞》关思柏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23册,第595页。

[33](清)玉轩:《合存诗钞》附录《志感说》,《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23册,第618页。

[34](清)蒋廷锡:《永公墓志铭》,收入赵迅《纳兰成德家族墓志通考》,第66页。

[35](清)方楘如:《集虚斋学古文》卷五,《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28册,第609页。

[36](清)李诗:《(光绪)淳安县志》卷十,清光緒十年刻本。

[37]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第449页。

[38](清)赵国麟:《拙庵近稿》不分卷,《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31册,第509页。

[39](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第4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第383页。

[40](清)颜希深:《(乾隆)泰安府志》卷十七,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

[41](清)杨文铎:《恪斋诗集》宋荦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31册,第521页。

[42](清)巩建丰:《朱圉山人集》自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31册,第344页。

[43](清)李因培:《朱圉山人集·巩公墓志铭》,《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31册,第491页。

[44](清)洪天桂:《知松堂诗钞》汪灏跋,《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33册,第580页。

[45](清)洪天桂:《知松堂诗钞》劳之辨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33册,第493页。

[46](清)田同之:《二学亭文涘》成诚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39册,第428页。

[47](清)田同之:《砚思集》卷四,《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39册,第514页。

[48](清)朱樟:《白舫集》卷下,《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39册,第277页。

[49](清)郑澐:《(乾隆)杭州府志》卷九四,清乾隆刻本。

[50]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第472页。

[51](清)王新铭:《潜夫诗钞》卷八,《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4册,第83页。

[52](清)王新铭:《潜夫诗钞》卷五,《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4册,第56页。

[53](清)王新铭:《潜夫诗钞》卷八,《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4册,第81页。

[54](清)王新铭:《潜夫诗钞》卷八,《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4册,第83页。

[55](清)何梦篆:《思无邪斋集》卷五,《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53册,第665页。

[56](清)何梦篆:《思无邪斋集》卷十,《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53册,第701页。

[57](清)武念祖:《(道光)上元县志》后序,清道光四年刻本。

[58]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第487页。

[59](清)王植:《崇雅堂稿》卷七,《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54册,第632页。《(道光)广东通志》称王植为“顺治辛丑进士”,整整提前了一个甲子,误。见(清)阮元:《(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五八,清道光二年刻本。

[60](清)李亨特:《(乾隆)绍兴府志》卷七八,清乾隆五十七年刊本。

[61](清)吴其琰:《酌古轩诗集》卷二二,《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63册,第623页。

[62](清)陈和志:《(乾隆)震泽县志》卷十四,人物二,清光绪重刊本。

[63](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第8册,第500页。

[64]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第522页。

[65](清)龙为霖:《荫松堂诗集》卷三,《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66册,第207页。

[66](清)龙为霖:《荫松堂诗集》邓时敏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66册,第177页。

[67](清)龙为霖:《兰谷草堂稿》周思艮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66册,第257页。

[68](清)龙为霖:《荫松堂诗集》周开丰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66册,第179页。

69](清)龙为霖:《荫松堂诗集》邓时敏序,《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66册,第178页。

[70](清)塞尔登:《绿云堂诗集》附《塞外封藩草》不分卷,《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69册,第501页。

[71](清)应麟:《屏山草堂稿》卷一,《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73册,第11页。

[72]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第464页。

[73](清)许遂:《随庵文集》陈诗教序,清钞本,上海图书馆藏。

[74](清)许遂:《随庵文集》自序,清钞本,上海图书馆藏。

[75](清)冯愿:《口碑集》潘朝栋序,清钞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76](清)吴坤修:《(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一四六,清光绪四年刻本。

【作者简介】

杨勇军,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台湾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清代历史与文学。曾在《清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民族文学研究》《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