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新安到云南,从地方武装到野战军;万里征程尽硝烟 ——寻迹新安县独立团(上)

 三柳居 2023-12-13 发布于河南

题字:陈花容

kan tou ti zi

——  作者:高保军

(作者现任新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伯父牺牲在云南 (代序)

1949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四,好久没有回家的大伯柴汝山,大步流星地进了堂屋,对着正在八仙桌旁抽烟的老爷,磕了仨头。

 “爷,我要随独立团出远门了,短时间回不了家……”大伯是新安解放后,才参加的新安独立团,不过三四个月的时间。

 老爷瞪大眼睛,半天才回过神,把抽了一半的烟袋锅,重重地在罗圈椅子腿上磕了几下,“大科嘚(大伯乳名大科)!你爹不在了,弟妹年龄小,你是老大,我也一把老骨头了,你就不能不去?!”

 “爷,你咋这样说呢?人家大老远的,都来给咱解放了,咱就不能去把人家家乡解放了?”大伯夺门而出,老爷骂骂咧咧追到大门外,却没看见大伯的背影。

 这一走,杳无音信,这一走,再没回来。

 1955年,与大伯同在独立团的老乡陈学良退伍返乡。奶奶在路上拦住他问:“学良啊,你都回来了,我家大科子呢?咋还没回来?”陈学良支支吾吾应付过去,赶紧去找我父亲:“你大哥51年都牺牲在云南了,你们怎么都不知道?没接到烈士通知?赶紧去县里问问吧?!”

伯父长眠在云南省永德县烈士陵园

小时候,在奶奶脚头睡,半夜醒来,常听到奶奶饮泣,有时候伴随轻声的呼唤,“大科子你在哪儿?”

 奶奶和父亲,终其一生,只知道伯父牺牲在云南,他怎么牺牲,埋骨何处?我们都一无所知。“痛灵路之超远,留异域以长眠”,两代人都没有等来“扶辁车以偕返,眺归桅以相迎”、“魂兮归来,布奠倾觞”的那一天,留下终生遗憾。

 伯父18岁参军,22岁牺牲。他是一千五百名新安独立团战士其中之一(后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4兵团14军41师123团),我们的家庭状况也是这一千五百个家庭的缩影。

 七十四年过去,岁月将亲人的思念和牵挂,拉得缱绻悠长。

 2023年2月19日,新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派员前往云南,祭奠埋骨滇边的新安烈士,他们带回了18位长眠在云南镇康县烈士陵园烈士的生平和墓碑照片,其中就有我的伯父—— 中国人民解放军14军41师123团二营四连副连长柴汝山。

我能做的,唯有长跪于祖坟之前,焚香以告。

 2023年3月,新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高保军先生,将《寻迹新安独立团》的手稿转给了我,其资料的翔实出乎意料,作为123团烈士的后代,第一次真实地感受伯父们枪林弹雨、历尽艰辛的两万多里征程。

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新安人民前赴后继,投奔革命。但一次性一千五百名新安儿女编入野战军,在新安革命史上绝无仅有。高保军先生三年来访问健在老兵,查阅资料,写下这篇近万字的《寻迹新安独立团》,这是对一千五百名新安独立团战士的交代,是对新安党史的丰富和补充,是一个退役老兵的军人情怀,更是一个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的守职敬业!

我们尊崇英雄,我们致敬先烈,我们也感谢重现这段历史的新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及高保军先生!

柴 文

 2023/4/20

兵出于民,寇至则战

····

····

····

从新安到云南,从地方武装到野战军

万里征程尽硝烟

——寻迹新安县独立团(上)

作者:高保军

\ | /

一、兵出于民   寇至则战

1946年5月,经太岳军区同意,中共豫西工委在王屋县邵原镇建立豫西武工队,下设两个大队,一大队队员以新安县籍为主,约200人;二大队队员以洛宁籍为主,约70人。一大队队长刘少力,政委李之放,副大队长岳钦亭,副政委韩大正。武工队成立后,转战晋南万泉、绛县、荣河、吉县一带,参加土改斗争;两次配合太岳部队南渡黄河。1947年8月,武工队随陈谢兵团挺进豫西,参加了解放新安的战斗。后一部分转战渑池,另一部分留在新安。9月以留在新安的武工队员为基础,成立了新安县县大队。县长李之放兼任大队长,县委书记赵天锡兼任政委,副大队长岳钦亭,副政委韩大正。县大队有队员约50人,编为三个连,连长分别由安景章、刘景元、王发荣担任。其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壮大队伍、保护县委、巩固保卫解放区。

1948年2月下旬,在原县大队的基础上,扩编成新安县独立团。县长李之放兼任团长(后为成解),县委书记赵天锡兼任政委,副团长岳钦亭(后为郭元绪),副政委韩大正。兵力约700人,编为5个连(4个步兵连和1个侦察连)。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为适应人民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全县开展了扩军运动,号召翻身做主后的青壮年,踊跃参军,彻底解放全中国。同时,陈谢兵团派中野4纵13旅65团三营机枪连连指导员闫作斌(新安西沃人)回乡,宣传动员乡亲参军。年底,新安县县、区武装扩充至1500余人。 

编入二野  渡江雄狮

····

····

····

二、编入二野,渡江雄狮

1948年12月,以洛阳军分区为领导机关,将洛阳县大队和孟津、新安两个独立团,分别编为1、2、3营,组建为一个步兵团。即洛阳县大队和孟津的一个连为1营、孟津独立团为2营、新安独立团为3营。该团主要任务是,在淮海战役期间,洛阳地区兵力空虚,预防和阻击胡宗南部进入淮海战场。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和指示,解放军各部队在淮海、平津战役结束后,即开始了向全国进军的全面准备。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军委于1948年11月1日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规定指出,根据中央九月会议关于战略任务,更进一步地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的要求,对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作出统一规定。

1949年2月2日该团在洛阳西工进行为期十天的集训整编和兵员补充,整建制编入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14军41师,为该师123团(新安1500名优秀儿女都在其中),原太岳军区22旅66团参谋长葛旺蓬任团长(平陆县坡底乡后窑村人,)副政委贾德修(武陟县谢旗营乡谢旗营村人),2月12日由洛阳出发,2月14日抵达漯河地区归建。

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文件

1949年2月14日,第二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将中原野战军第4、9纵队和豫西军区等部队合编,在河南漯河地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下辖第13、14、15军。兵团机关由第4、9纵队抽调干部组成,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郭天民,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政治部副主任胡荣贵。14军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建制,军长李成芳,政委雷荣天,副军长兼参谋长王启明,政治部主任朱佩瑄。下辖第40、第41、第42师共3个师,全军共有23300余人。 第41师由22旅编成,师长查玉升,政委丁荣昌。下辖121团(原22旅65团)、122团(原22旅66团)、123团(新安独立团为主)。

  第四兵团成立后,于3月8日在漯河广场召开渡江南进誓师大会。此前几天,为肃清长江北岸之敌,便于我军进抵沿江做渡江作战的准备工作,15军奉命为先遣军,从周口地区隐蔽南进,经大别山向长江北岸挺进。当月下旬,抵达安徽望江县之徐家桥。第四兵团主力以13军为左纵队;14军为右纵队,3月9日至11日,按41师、42师、军直、40师的顺序,先后出发向长江北岸挺进,3月18日到达光山、潢川地区待命。3月20日,第四兵团歼灭麻城、浠水、广济之敌,伪装抄袭武汉的态势,牵制敌人,使白崇禧部西顾,掩护全军右侧背之安全,以便野战军在安庆、望江段顺利渡江。4月11日,第四兵团主力进抵黄梅、宿松地区,随即展开泅渡及山地、河川、水田作战战术训练。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0日夜至21日,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五百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 第四兵团渡江部署是以13军为右纵队,15军为左纵队,以14军为二梯队。14军41师归13军指挥,其任务是攻占三号洲,截断敌舰东援,保障兵团右翼安全。21日凌晨,二野四兵团第13军第37师攻占彭泽县八宝洲,控制了江心洲阵地,史称"渡江战役第一渡"。《渡江战役》专著中载录时任14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王启明(解放后授少将军衔,任云南省副省长)回忆文章称:"渡江作战中,我军(指14军)配属13军的41师,出色地完成了控制三号洲的任务。该洲位于湖口至小孤山之间,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守敌系湖口保安团派出的前哨警戒两个连。这个部队白天上岛防守,入夜撤回南岸。4月20日黄昏,41师122团2营乘船起渡,一举控制该洲(有称洲屿或岛的);3营进入北岸滩头阵地,以火力阻击南岸之敌增援;1营占领下游小孤山西侧沿江一线;师山炮营1连随2营登洲占领发射阵地。22日17时,占领江西省彭泽县境内的马当要塞。

在15军和13军大部过江后,23日拂晓,陈赓率兵团部和14军主力渡江,踏上江南大地。当夜,我军全线胜利完成突破敌长江防线的任务,随即展开追歼逃敌。由于第4兵团动作神速,距浙赣铁路线较近,二野取消该兵团攻占和接管南京的任务,改沿五兵团右翼,直出浙赣线上饶东西地区,全力迂回汤恩伯集团侧背,切断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的联系,扩大预定的京沪杭战役范围。陈赓接到刘、邓指令后,立即指挥所辖13军、14军和15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沿浙赣线挺进。左纵队15军于4月29日攻占乐平,接着解放横峰等地,截断浙赣线,断敌退路。14军担任四兵团后卫。5月3日,第14军第41师从万年县出发沿昌景公路南下追击逃敌,锋芒直指浙赣线上的贵溪、余江县城和鹰潭镇。

同日,41师先头部队追击国民党军从万年县进入余江县北部地区,在黄家庄宿营。5月4日上午9时,第14军第41师先头部队由余江县人民临时治安委员会人员引导,从东门进入锦江镇县城,顺利解放余江。5月5日,人民解放军二野第四兵团第14军第40师一部从万年南下追击国民党军,午后先头部队到达夏埠汪家的消息传到鹰潭镇。傍晚6时许,解放军先头部队一个连分乘民船渡过信江。登岸后从大码头一路纵队进入街区,两旁群众热烈鼓掌致敬,鞭炮声响彻码头上空,鹰潭镇得以解放。当晚,解放军不顾连日来行军作战的疲劳,不愿打扰当地百姓,就在镇里的万寿宫和葛仙庙两处打地铺住下。5月7日,兵团司令员陈赓抵达鹰潭,司令部驻扎在原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的私邸内。5月5日解放鹰潭重镇后,继续向南挺进,16日解放临川、进贤两城,其42师进抵樟树以东地区,与第四野战军形成对南昌国民党军队的夹击态势。右纵队13军沿浙赣线追歼逃敌,于5月3日解放弋阳县城,5月17日解放赣北重镇九江,尔后继续向南昌进击。

解放南昌

1949年5月中旬,为策应四野12兵团作战,第四兵团13军和14军向南追击途中西出丰城、樟树,在赣江两岸截歼南逃之敌,并相继夺取南昌。经过南昌外围一昼夜激战,5月22日拂晓,退守南昌城内的夏威兵团主力不战自溃,乘天色朦胧弃城西逃,当日下午,宣告南昌解放。

6月初,渡江战役胜利结束。在这一伟大壮举中,第四兵团指战员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翻山越岭,马不停蹄连续追击作战一个月,行程1500余里,歼敌2.4万余人,并积累了大兵团追击作战的丰富经验。

解放南昌

暂归四野 浴血两广

····

····

····

三、暂归四野 浴血两广

1949年5月28日,中央军委命令第四兵团归四野指挥,与邓华的15兵团作为进军中南之东路大军,由赣入粤,迂回包抄湘南和桂北之狡猾谨慎的白崇禧集团。各军遂在江西新淦(gàn) 、樟树一带休整。

7月8日湘赣战役打响。四野命令四兵团立即渡赣江,取捷径向萍乡方向前进。4兵团即令13军和14军,分别于10日晚和11日晨渡赣江西进。14日41师123团进占安福。

十四军前线作战

1949年9月7日至20日由叶剑英同志主持在赣州市新赣县师范学校召开对粤作战和华南分局扩大会议,史称“赣州会议”部署入粤作战和城市接管。参加会议的有华南分局成员,入粤作战的二野四兵团、四野十五兵团、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领导。会议制定了解放广东的作战计划,并决定由陈赓指挥这次战役。此时,第四野战军也从湖北向湖南进军,而当时中南地区敌人最强的白崇禧军事集团在湖南南部的衡阳、宝庆(今湖南邵阳)构成了所谓的衡宝防线,与广东的余汉谋集团和四川的宋希濂集团遥相呼应,企图阻止第四野战军向中南地区挺进。在当时而言,白崇禧军事集团无疑是渡江战役之后,我军所面临的实力最强的对手,兵力有三十余万之众,且善于山地作战,不容小觑。

为迅速、全面地歼灭白崇禧集团,四野前委和首长认真领会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意图,经过研究筹划,决定采取中路牵制,两翼远距离迂回包围,断敌退路后再围而歼之的作战部署。以四野第13兵团为西路军,取道沅陵、芷江,直插广西的百色、南宁,断敌西窜云、贵的退路;以二野第4兵团、四野第15兵团和两广纵队为东路军,分三路合围夺取广州,而后第4兵团继续西进,经阳江向桂南挺进,切断白崇禧集团南逃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退路,与西路军形成对白部的钳形合围;以四野第12兵团为中路军,从正面发动进攻以牵制敌人,待我合围完成后,尾随敌人进入广西,与第4、第13兵团最后歼灭白崇禧集团于广西境内。这个部署割裂白崇禧集团与余汉谋、宋希濂部的联系,力求在湘南地区歼灭白崇禧集团部分主力,而后在广西境内全歼白崇禧集团,很好地贯彻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大迂回大包围的战役方针。

9月20日至24日,第14军以41师、42师、军直为右路,由遂川出发;以40师为左路由上饶出发,先后向广州挺近。9月29日41师123团,解放桂东镇;10月1日41师在湖南省汝城召开军民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

十四军将士庆祝胜利

10月2日,陈赓指挥三路大军南下,四兵团先头部队以日行150里的速度挺进广东。敌军闻风丧胆,纷纷弃阵南逃,一周之内,解放军已突破粤北乐昌、仁化、曲江、英德,攻到了连江口车站。四兵团司令部即移驻曲江。

41师123团担任军右翼警卫,10月9日攻下广东省乳源县城,推进至侯令渡时,全歼保安第十纵队一个营。10月12日四兵团火速南下,挥师广州。13日拂晓,15军43师、45师率先渡过琶江,将敌103师和147师的4个团击溃。与此同时,14军40师在清远县城附近将敌23军的两个师击溃,旋即占领清远,继续推进,14日占领三水县城,与敌103师隔西江对峙。

此时,左路军邓华的四野15兵团也正向广州杀来, 14日6时许下午,43军128师抢先追进广州城,次日占领市内所有目标。由于广州守敌弃城逃跑,陈赓遂下令四兵团不得进城,全力追击逃敌。

正当四兵团苦苦寻觅余汉谋逃跑方向时,10月16日、17日,连续有敌军与我部接洽起义投诚,暴露了余汉谋主力向西南海南岛逃跑的意图。于是,陈赓命令由李成芳军长统一指挥14军的3个师,15军的43、44师和13军的38师共6个师,分东、中、西三路火速转向西南追击,在阳江地区合围逃敌。

三路人马中,速度最快的是由14军42师(欠124团)和40师120团组成的西路,他们以日行150里的速度向敌右翼迂回。有的连队两天只做一顿饭,战士们边走边吃干粮。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往往走着走着就打起了磕睡。他们顺着与敌平行的路线,逐渐追上了敌人,10月22日,解放阳春,即乘船顺漠阳江向阳江疾进。10月23日晚,终于超过了敌先头部队,在阳江白沙圩、程村圩地区迎头拦住了敌西逃之路。次日,中、东两路部队亦进抵阳江地区,完成了对粤军主力的合围。

24日,敌21兵团司令官刘安琪指挥粤军向西突围,先后发动6次攻势,均被西路解放军击退。25日凌晨1时,李成芳将前线6个师的兵力分成东、西两个集团,对敌实施两面夹击。天亮后,刘安琪调整部署,再次发动新的攻势。虽然粤军困兽犹斗,进攻得一次比一次疯狂,但解放军阵地巍然屹立。8次强攻毫无效果。刘安琪见大势已去,抛兵丢车登船逃跑。

26日拂晓,第4兵团各部对被围之敌发起总攻。十多支突击部队从各个方向上,向敌人阵地勇猛冲击。困敌失去指挥,乱成一团,纷纷缴枪投降。当日,两阳地区围歼战胜利结束,共歼灭余汉谋集团主力第4、21兵团等部4万余人,其中生俘3万余人。

10月30日解放新会、中山等县城,歼敌百余人,迫敌一个营,200余人投诚,11月27日,在广州茂名县大发岭阻击敌第七军南逃。

广东战役结束后,陈赓率四兵团进入粤桂边境的廉江、茂名、信宜地区布防,牢牢顶住了桂系白崇禧集团的“南线攻势”,即夺路向海南岛逃窜。白部无奈向合浦、钦州溃逃。四兵团即沿粤桂边境和广西海岸猛烈追击。

衡宝战役中遭到重创的白崇禧桂系元气大伤,只好退回老巢广西。白崇禧也很清楚,广西已经是最后的据点了,广西丢了可就再无安身之所了,所以在广西准备进行最后的较量。他将广西各地的保安团、自卫队等地方武装编入正规军,重建在衡宝战役中被歼灭的部队。同时成立了桂东、桂南、桂西、桂北和桂中5个军政区,以每个村抽一兵一枪为标准征召新兵,这样组建了10万人的地方武装。经过这番整顿补充,白崇禧又将自己部队恢复到5个兵团12个军32个师,总共约18万人。

四野在衡宝战役结束后,根据中央军委不给白崇禧集团喘息或逃跑的机会,将其彻底消灭在广西境内的指示,在二野陈赓第4兵团的配合下,兵分三路向广西进军。

解放军的战略还是两翼大迂回,以13兵团2个军为西路军,沿黔桂边境进军,切断桂系西撤退路;以二野第4兵团和四野43军共4个军为南路军,直插粤桂边的廉江、茂名地区,切断桂林经雷州半岛撤往海南岛的退路。12兵团3个军作为北路军,先在湘桂边界待命,等西南两路形成合围后再向广西突进。这样解放军总共投入了9个军30个师,约40万人。

11月6日晚,广西战役正式打响,西路军、南路军先实施大迂回。西路军第13兵团部率第38军、第39军分别由湘西南洞口、武冈地区出发,10日占领靖县、通道两座县城。为切断白崇禧集团向云南的退路,我指战员冒雨夜以继日地行军,于13日解放榕江、从江。南路军第4兵团部率第13军、第14军、第15军及第43军由粤西进至郁林(今玉林)、博白一线,阻止白崇禧集团经雷州半岛退至海南岛,而后向南宁、钦州方向发展,与西路军达成了钳形合围态势;北路军第十二兵团部率第40军、第41军、第45军,在西、南两路军切断白崇禧集团退路后,由湘桂边界地区南下,协同西、南两路军歼灭白崇禧集团于广西境内。三路大军一路高歌猛进,乘胜追击国民党残军。

12月6日下午,我军向钦州敌人发起总攻,至晚上10时结束战斗,歼敌1万余人。7日晨,我军在钦州以北的小董圩等地区,将白崇禧集团第10兵团、第11兵团残部和交警总队等部包围,经激烈战斗,当日将其全歼。14军41师123团在茅岭玗阻击战中俘敌1300余人,其中1营俘敌500余人,缴获大批美式装备。至此,以钦州为中心的粤桂边境第二次歼灭战胜利结束。白崇禧集团由钦州逃往海南岛的幻想亦已破灭。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

题字:李孟渊

kan tou ti zi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