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战争,为何东野不喜欢用俘虏兵,罗荣桓一年建设189个独立团

 思明居士 2022-06-14 发布于河北

民国时期,东北在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期间就得到了大力发展,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东北的矿产资源,在东北建立了很多的工厂,铁路,使东北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工业基础日趋雄厚。

文章图片1

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都盯上了东北这个战略要地,因为彼此都知道东北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矿山资源,粮食资源,林业资源,还拥有当时中国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最密集的铁路网,谁能够先抢占东北,谁就获得了这场战争的主动权。所以东北在解放战争期间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不论是解放军,还是国民党军,都在这里投入了大量精锐部队和优秀将领。

不过和其他野战军不同的是,在解放战争期间,东北野战军并不是那么热衷于补充俘虏的国民党士兵,他们更喜欢使用翻身农民。而如何把这些翻身农民塑造成训练有素的战士,这可是一件大学问,而东北野战军政委罗荣桓就做到了,他亲自主导的二线兵团建设,为主力部队输送了大量优质兵员。

二线兵团建设

所谓的二线兵团建设,就是动员大批翻身农民和工人入伍,然后抽调一批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的老兵为骨干,不经过地方武装逐步升级的阶段,直接编成独立团。经过短期训练后,立即补充主力部队或者编成新的独立师,这项工作1947年7月份开始进行。

文章图片2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点进行二线兵团建设,和当时东北野战军所处的内外因素有很大关系。首先是国民党军方面,1947年7月,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沈阳就医。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一直都想有一片自己的势力范围,杜聿明辞职后,他毛遂自荐,接替杜聿明担任了东北保安司令。

陈诚刚到东北后,就开始排除异己,安插自己的心腹,将东北的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新官上任三把火,陈诚上任后,为了表现自己比杜聿明高出一筹,立刻对东北的部队进行整改,把东北原来的9个保安司令部和11个保安支队等地方部队,扩编为新3军,新5军,新7军,新8军,骑兵支队扩编为骑兵师,每个骑兵师下辖三个旅。

经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后,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部队共有14个军53万人,陈诚还从关内调来了大量的坦克,大炮,充实东北的国民党军部队。陈诚虽然在改编部队的时候排斥异己,扩充自己的势力,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东北国民党军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了东北国军的机动能力,为之后的大兵团作战创造了条件。陈诚在东北的大规模整军就迫使东野也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整军,提高部队的作战效率,扩大野战军的编制。

文章图片3

东野当时进行二线兵团建设的内在原因是东野的征兵方式有很大问题,解放战争初期,东野兵源的补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将国民党俘虏兵补充到部队,另外一个就是从地方直接招翻身农民入伍。

但是这两种征兵方式都有缺陷,国民党军俘虏兵虽然经过训练,有一定的军事技能,拉过来就能打,但是这些国民党俘虏兵受反动教育很深,他们不但看不起解放军的战士,不服管教,还容易在作战的时候开小差,给部队作战带来很大的隐患,而且随着部队作战的深入,如果一支部队俘虏兵越来越多,政治教育再跟不上,很容易出问题。

但是如果只是招翻身农民入伍,又得花大量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解放战争期间,东北野战军各纵队的作战任务很重,作战十分频繁,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组织这些新兵训练。

文章图片4

在这种情况下,东北野战军政委罗荣桓就想到了一种折中,但是却快速有效的方法,那就是从各大野战军主力纵队抽调一些老兵为骨干,先把独立团的架子拉起来,然后再筹募翻身农民入伍,让这些骨干对他们进行短暂的训练,这样的话一支部队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整建制的补充到主力部队,或者直接编成独立师,极大地解决了兵源不足的问题。

土改助力二线兵团建设

二线兵团建设的主要兵源来自翻身农民,工人数量很少,因为东北的工厂很多,尤其是以军工为主的重工业非常多,东野需要这些工人为他们生产武器弹药,所以尽可能不从各大工厂招兵。

文章图片5

而这些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土改政策,东北的土改政策执行地很早,也十分彻底。1946年5月四平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开始大规模地后撤,退到了松花江以北的北满根据地,当时的形势十分严峻,退却造成的混乱不仅导致各主力纵队大规模减员,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根据地尚未稳固,给东野的生存带来了很大隐患。

从这个时候起,东野就认识到了巩固后方根据地的重要性,东北局立刻组织12000名干部下乡,推行土改政策,以获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东北地区的土改政策进行地很彻底,辽沈战役之前,东北解放区八个省农民都获得了牲口和土地,这也为后来二线兵团建设大规模展开创造了条件。

1947年8月,罗荣桓下令进行第一批二线兵团建设,成立40个独立团,每个团定额2500人,征收新兵10万人。第一批二线兵团建设仅仅进行了一个月就成立了48个独立团,超额完成任务,10月份就开始进行训练。

二线兵团建设的训练主要进行军事教育和政治教育,军事教育的课程为百分之七十,政治教育的课程为百分之三十。新兵在军事教育中主要学习射击,投弹,刺杀和爆破十大技术,射击要保证百米内三发子弹不脱靶,并懂得初级射击原理,每个班培养一到两个特等射手,投弹要求35米以上。除此之外,还要懂得三三制战斗队形和战术地形上的运用。

1948年1月,东北军区开始进行第二批二线兵团的建设,共组建126个独立团,当时很多地区的负责人都表示难度太大,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土改政策的加持下,还是有很多翻身农民踊跃报名参军,第二批二线兵团建设又是超额完成。

文章图片6

到1948年底,罗荣桓共进行了三期二线兵团建设,组建了189个独立团42万人。二线兵团建设在各主力部队的评价都很好,这些士兵不仅政治清白,思想觉悟高,打仗不怕死,还能很快融入实战,更重要的是,二线兵团建设能够保证主力纵队一直处于满员的状态,一直都有充沛的战斗力,国民党军越打越少,而解放军却越打越多,越打越强,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