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区友好大使”残障人士社会融合成长小组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3-12-13 发布于广东

 单位 | 江门市新会区向日葵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

小组背景


江门市新会区向日葵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于2021年起连续3年获得新会区慈善会资助,承办“激发潜能,圆梦启航”助残服务项目,依托康园中心为会城街道的智力及精神残障人士开展能力建设、公众教育、社会融合服务。

社工通过调研了解到处于就业年龄段的心智障碍人士对于技能提升、协助赋能,融入社会存在需求,社工发掘他们的潜能,专业指导支持他们提升融入能力。

培养形成输出社区的不同特长的角色人才,为自身正名,协助改变社会对心智障碍人士的偏见,共同推动社会共融。

为帮助心智障碍青年提升面向公众的沟通能力,掌握更多融合活动实用的社交技巧及应用场景,在现有培训小导师的基础上发展成长,协助在实践活动中有效发挥融合带动作用,将他们培养发展成为给力的友好大使,宣传正面形象促进社区融合。

社工以沉浸式体验学习理论为指导,开展了“社区友好大使”成长小组。

小组以“社区友好大使”概念我知道 、“大使”的体态礼仪、“大使”的社交礼仪、“大使”技能演示、情景模拟应对等,发展形象大使为自己代言。

该小组由8名心智障碍青少年组成,小组活动共8节,每节90分钟,于中心每周开展1节。

一、小组活动过程


(一)第1节:“社区友好大使”概念我知道(小组初期

小组开始,由于组员之前通过中心训练已经相互认识,社工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小组的主题和目的后,一起进行暖场小游戏“找同类”,社工发起口令,与口令条件相符的组员要站到一起,例如社工说“男孩子”,所有男孩子就要聚到一起,女孩子要离开,如此类推。

社工依次说出,男孩子、女孩子、长头发的、短头发的、穿黑色衣服的、有吃早餐的等等。

通过暖场游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促进小组组员间气氛热闹起来,提升安全感,同时通过游戏互动增进了组员彼此的关系。

为了促进组员自主管理能力,在社工的引导下组员共同制定出小组契约,并设定了4个小组岗位,每个岗位由2位组员担任,负责物资、场地及考勤等活动前后准备工作。

社工通过PPT向组员介绍担任“社区友好大使”主要是面向社区居民,能够与居民进行游戏互动,现场向居民展示一技之长以及讲解、销售,让居民更加了解心智障碍人士的特点与交流技巧。

在大家进入状态后社工邀请组员A场向大家展示“社区友好大使”团队的制服,获得了组员们的阵阵掌声,制服的展示有效地增强了组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促进团队的协作与进步。

(二)第2节:“大使”的体态礼仪

本节小组我们来到舞蹈室,面对镜子进行体态学习。

社工向组员介绍现场指导的两位专业瑜珈塑形老师,获得了组员的掌声欢迎。

首先,一起开展了“贴鼻子”的小游戏,组员与老师随机组队,游戏需要在互相帮助下进行通关,组员们通过语言提示,牵手带领等方式引导对方将“鼻子”贴到正确的位置上,社交合作通过游戏促进了指导老师与组员的互助沟通,加深了彼此的合作。

社工为组员播放与体态礼仪相关的电影片段,邀请组员分享看到人物在良好体态礼仪以及不文明、粗鲁表现时的感受,引导组员进一步理解和思考体态的重要性。

通过训练体态,让他们可以更好仪态地与社区居民进行交流,同时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提升担任“社区友好大使”时的表现能力。

指导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做练习帮助组员灵活关节,运用瑜珈砖、数字带等器材帮助组员锻炼挺拔的站姿与坐姿,同时提醒组员多观察镜子中的自己,留意自己的表情变化,练习保持微笑。

动作设计从易到难渐进,轻松掌握,组员B发挥示范作用,感染着大家持续投入地练习动作,小组结束后,虽然大家都大汗淋漓,却都异口同声地表示很开心参与进来,调整体态以做最好示范。

(三)第3节:“大使”的社交礼仪 (小组中期)

小组来到中期,社工带领组员共同回顾了上节小组学习的内容,鼓励了表现出色的组员B和进步最大的组员A。

学习前开展了一场“我是表情包”小游戏,先由1名组员根据开心、生气、悲伤、愤怒等表情图片模仿演示(允许邀请台下组员上台帮助),其余组员要猜出正确的表情,组员轮流做模仿演示,每人演示5个表情包。

该游戏能够让组员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和动作体态,尝试判断对方的情感和需求,促进相互理解。

社工为组员介绍了仪表礼仪与仪容礼仪包括穿着打扮和表情、头发、脸部、五官、手部的整洁等知识。

接着向组员提出3个不同场景的礼仪小测试(预设答案的选择题),由组员自己判断选出认为正确的行为礼仪,引导组员尝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场景想象中。

社工运用图片展示,形象地指导大家进行微笑的练习,发挥表情礼仪的作用,为他们总结出微笑最重要因素:要发自内心,真诚!组员们感受颇深。

在情景模拟训练中组员分别担任售货员、顾客等不同角色,把学到的体态站姿、表情礼仪合理运用到演示产品介绍或销售情景。

组员有较强的模仿能力,组员C的主动参与、热情投入表现,带动起小组积极氛围,组员之间的凝聚力有较大的增强,在活动中开始称呼彼此的专属导师名字,相互学习、交流形成良好的沟通与支持的氛围。

(四)第4节:大使技能--参观演示讲解

社工与组员回顾了上一节的小组内容,大部分组员都能有所分享。少部分组员比较沉默,但喜欢听别人的分享并表达认同。

开展小游戏“拼拼图”,通过游戏可以增加组员团队合作,促进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拼得又快又好,让组员明白团队合作就像拼图,每一片都是不可缺少的。

社工先带领到组员来到陶艺室,由组员D介绍拉坯演示了拉坯手法。

回到课室通过提前拍制的陶艺拉坯视频以及分步图片,学习各个步骤的名称。

社工结合组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弱情况,为组员设计适切的介绍模版,帮助组员进行讲解练习。

运用图片进行情景模拟训练“有公众到陶艺室参观,陶艺小导师正在做陶艺拉坯,请你融入学习到的礼仪,现场为他们介绍。”

社工让对陶艺比较熟悉的组员E先作演示,组员较为害羞地在坐位上掩口微笑不愿上台,最后在组员的鼓掌打气中走上了讲台,顺利地完成了讲解。

社工支持组员间的相互赞赏与肯定,并乐于发现分享组员身上的优点,各位组员相互支持夸奖,小组氛围充满了正能量。

参观导赏的讲解学习

(五)第5节:大使技能-参观演示讲解 (小组中后期)

社工与组员回顾了上一节的小组内容,鼓励每位组员上台重温,其中组员C与组员员A能够做到脱稿讲解,社工肯定了他们的良好发挥,同时也表扬了他们回家自觉练习的好习惯,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开展小游戏“击掌传纸杯”,游戏让组员经过磨合,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明白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擅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只要在合适的位置就能发光发热。

社工通过PPT向组员介绍手捏陶泥常用的工艺技法,并展示了不同工艺制作出来的作品。邀请组员E现场演示制作马克杯的各个步骤。

社工随机播放以往的陶艺融合活动图片,让每位组员回答图中导师正在辅助活动参与者进行哪个步骤的制作?

新加入团队的组员F迅速而响亮的回答令社工感到惊喜,组员们纷纷加入抢答。

社工向组员派发预设好的讲解话术模版小纸条,让组员开展讲解练习。特别提醒讲解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体态礼仪、表情礼仪等。

会认字的组员带领不会认字的组员读练,已经掌握内容的与别人对练,组员A根据自己的想法增加了讲解内容并反馈给社工,带动小组满满的学习氛围。

(六)第六节:大使技能-产品展销讲解

小组中后期,小组趋于整合,组员越发积极主动,对小组有了认同感与归属感,组员中较积极的组员F,会提前向社工了解当天小组的安排并在小组开始前10分钟通知组员到现场布置及签到。

小组前一起玩“衣夹大作战”小游戏,再次带动组员迅速进入小组。

两两组员互相竞赛避免被夹衣夹,最后统计两组成员身上衣夹数量,最多的一组获得向大家展示才艺的机会。

游戏的胜利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专注力及勇气,通过游戏可以增强组员的信心,让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本节小组学习产品展销讲解,我们来到产品展示柜前,面对一些自己参与制作的产品,组员们显得格外兴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这是钻石画”“这是锁匙扣”“我做的陶艺杯”......

社工向组员逐一介绍了每一款产品的名称及制作工艺,拿出空白的产品标识卡让组员与随机的作品配对并写出产品名称,促使组员短时间内记住了各种产品名称。

社工运用场景向组员示范介绍产品的技巧,要做到站姿端正,双手交握放于身前,面带笑容,运用”欢迎““您好”“谢谢”等礼貌用语。

稍加练习后组员G率先表示要与社工进行一次实践,整体完成较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获得了社工的赞扬。

接着每一位组员都跟着模仿练习了一次,有详细的介绍也有简单的介绍,每一位组员演练结束都会得到其他组员的热烈的掌声支持。

最后演练的组员H虽然语言表达较弱,却是自信满满的状态,肢体语言及灿烂的笑容运用演练效果也很棒!

真实场景的示范及演练,让每一个组员都有机会进行沟通实践,组员对于培训内容很有认同,出现循环运用以往及本节小组学习的技巧进行表达的行为,学习氛围积极,小组的成效开始显现,每个人开始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组员现场模拟展销技巧

(七)第7节:外出特殊情况的应对  (小组后期)

小组开始前一起玩“超级无敌抢凳子”游戏,抢不到凳子的组员可以获得奖励,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开心的事。

过程中社工会提醒组员做好自我保护以及不要推倒他人,强调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合作,才能使整个小组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参与外出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可预测的情况和变化,组员需要学会适应和应对这些变化,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活动的顺利进行。

社工向组员介绍了外出活动时的注意事项,重点强调要听从指挥,按要求行动,不私自离队。

注意自身安全,不做危险行为。不破坏公共设施,保持环境卫生等。

针对较多出现的4种特殊情况设计图片及视频进行模拟场景练习。

组员两两组队进行体验,运用正确的应对方法处理。

通过体验组员们更加深认识到外出时与工作人员失去联系、陌生人搭讪、活动需要离开团队、活动结束等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方法。

小组的氛围融洽开心,小组动力增强,组员间互助分享形成。

(八)第8节:“社区友好大使”称号授予

小组开始前告诉组员本次是最后一节小组,让组员有足够的时间做接受和准备。

社工播放精心制作的花絮视频回顾小组,分享开展小组的感受,回顾组员的成长,肯定组员的学习态度很积极,夸奖他们在小组中很认真学习,且能在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每位组员都参与协助做好小组的准备及管理工作,为小组的顺利开展做出了贡献。

引导组员分享小组的学习感受和收获,鼓励他们互相肯定。

运用前后测水平测量表对组员表现进行评估,选出7位组员成为“社区友好大使”,为他们颁发专属徽章和帽子。

鼓励未入选的组员好好回顾这段成长的小组时光,继续学习和努力激发出自己的潜能。

二、效果评估


回顾小组开展的过程,总体上组员都达到了小组预定的目的。

出勤率方面达到100%,通过收集组员的调查问卷,所有组员满意小组学习的内容及安排,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且自信心和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运用小组前后测评估表收集数据,100%组员对社区友好大使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能够做到与人交流时合理使用社交礼仪,80%组员能够在不同的模拟场景中完成讲解演示,其中2位组员更能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讲解内容。

通过评估产出了7名“社区友好大使”,参与到日后的社区融合宣传服务中,让他们运用小组学习的内容进行实践,提升个人社交能力的同时推动社会大众对心智障碍人士的了解与接纳。

友好大使小组参与活动展示(照片发布征得当事人及监护人同意)

三、小组反思


基于心智障碍群体特点的体验性与实用性。

小组大量使用游戏互动的方式,有效增加了组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提升社交合作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组员的自信心,组员之间比之前更有凝聚力和归属感,有了勇于承担责任、应对挫折的信心。

小组时间安排方面不够紧密,每节小组间隔时间较长,组员的记忆力较弱导致学习内容容易淡忘,每节小组前需协调好对应的时间进行回顾上节内容。

每节小组加插小息以帮助组员进行休息调整或相互交流。

小组活动设计思考。

社工在既定的小组活动形式上,注重结合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求,针对逻辑理解能力薄弱及记忆浅的情况,通过前期设计技巧协助智力组员去获取小组学习的相关信息;

融入游戏设计帮助组员合作互动,凝聚小组力量,同时结合培训的导师技能,场地利用,课程设计等活动内容,以实践体验式及示范性协助组员演练加强记忆实操,社工应提前储备相应通俗及相关游戏设计的知识点;两者结合促成小组过程与结果的预期实现。

小组活动成效及组员角色的延续性思考。

社工以赋予角色等视角开设友好大使成长小组,不仅让残障人士在小组中学习成长为社区友好大使,也启发了他们对自身的形象树立意识,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有助于组员以角色来正向鼓励自己参与社区活动,发挥其大使赋予的作用。

小组结束后,社工通过参观、社区出游、社区融合等活动帮助组员将大使身份的作用发挥到宣传实践中,促进组员积极投入及巩固成果。

今后,持续可以此身份角色与社区多群体合作,进一步社区友好大使的社区影响力,促进居民对残障人士的认知及接纳,助力促进社会共融,宣传正面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