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荷医典

 新用户99584979 2023-12-13 发布于北京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酸枣仁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酸枣仁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0~15克。
研末吞服,每次1.5~3克;或入丸、散。
一般为临睡前服用[2,6,8-11]
炮制方法
酸枣仁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用时捣碎。
炒酸枣仁
取净酸枣仁,置炒制容器内,用小火加热,炒至鼓起,颜色加深,断面浅黄色时取出。用时捣碎[5]
常见配伍
酸枣仁配柏子仁
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具有补肝养心,宁心安神,益阴敛汗的功效;柏子仁质地滋润,味甘、性平,归属心经,能够养血宁神,又有润肠的功效。
两药合用,能够补肝养心,适用于心肝血虚引起的心中动摇不宁、胆怯容易受到惊吓、心慌、失眠、汗出量多、便秘等。改为--两药合用,能够补肝养心,适用于心肝血虚引起的心中悸动、胆怯容易受到惊吓、心慌、失眠、汗出量多、便秘等。
酸枣仁配黄连
酸枣仁能养心安神,补肝除烦;黄连能清心泻火而除烦。
两药合用,前者味酸、甘,后者味苦、性寒,酸得苦寒,能够增强泄热的功效,苦得酸甘,能够转化为阴津而不干燥.适用于心血不足、心火亢盛导致的烦躁,甚至整夜失眠;或口腔糜烂,口苦,或伴有心悸等。
酸枣仁配浮小麦
酸枣仁味甘、酸而性平,既能养心血,宁心神,又能收敛心的阴液而止阴虚有汗;浮小麦味甘、性凉,药品轻浮干枯,擅长止汗,能够去除阴虚发热导致的骨热潮蒸的症状。
两药合用,能够增强养心和收敛止汗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心的阴液外泄导致机体经常出汗且在活动后出汗增多、睡觉时出汗但醒来又停止出汗等。
酸枣仁配生地黄
酸枣仁能够敛汗生津;生地黄味厚气薄,擅长入血液,能够养血滋阴,生津止渴。
两药合用,能够加强敛阴止汗、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治疗津液损伤导致的口渴咽干[4]
组成方剂
酸枣仁汤
药物组成: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功能与主治:养血安神,清热除烦。适用于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可见心烦失眠、心悸不安、头晕眼花、口咽干燥、舌苔发红。
归脾汤
药物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
功能与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适用于心脾气血两虚证,可见心悸、心中动摇不宁、健忘失眠、睡觉时出汗但醒来又停止出汗、身体疲倦、饭量减少、面色黄而枯槁无光、舌质淡、舌苔薄白。
还适用于脾不统血证,可见便中带血、紫癜、妇女非正常行经期间阴道出血、月经提前且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
天王补心丹
药物组成: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子、麦门冬、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
功能与主治:滋阴清热,养血安神。适用于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可见心悸、心中动摇不宁、心烦失眠、精神疲惫健忘、或出现梦遗、手足心发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4]
制成中成药
安神胶囊
药物组成:炒酸枣仁、麦冬、制何首乌、茯苓、知母、五味子、丹参、川芎。
功能与主治:补血滋阴,养心安神。用于治疗阴血不足导致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宁、手心脚心胸口烦躁发热、睡觉时出汗但醒来又停止出汗、耳鸣等症状。
枣仁安神颗粒
药物组成:炒酸枣仁、醋五味子、丹参。
功能与主治:养血安神。用于治疗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心烦、头晕;以及出现上述症状的神经衰弱症患者[4]
药膳食疗
惊悸,怔忡,失眠(心肝血虚型)
猪心1个,茯神15克,酸枣仁15克,远志6克,食盐少许。
将猪心剖开,洗净,放在砂锅内;再将洗净打破的酸枣仁、茯神、远志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打去浮沫后,改用小火炖至猪心熟透即可。加食盐少许调味,吃猪心喝汤。
心肝两虚,心烦不眠
酸枣仁10克,熟地黄10克,粳米30~60克。
将酸枣仁微微翻炒,捣碎,与熟地黄一同煎取药汁,再用药汁煮粥,每日服用3次 [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