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病学的病症分类!

 逻辑能量学 2023-12-13 发布于浙江

中国明清一代的温病家,创立了新的温病治疗方法,与伤寒相对立,伤寒是治疗能量过少疾病,而温病治疗能量过量类疾病,各有所长,也就是说安宫牛黄丸与麻黄汤相反,银翘散与桂枝汤呈现反向效应,附子理中丸与藿香正气一类相反。这是不同的能量学学说的内容。

纵观温病学理论,还是有很多创新的地方,其中就以它的春温、风温、暑温,秋温、冬温等季节命名为特色,这与伤寒派的六经辩证不同,而伤寒派从来不讲春夏秋冬,那么为什么温病派会这样命名呢?

我们先来看中医的原理,也就是外感温病或者外感伤寒,就是外源性能量侵害。还有一种是内源性的能量生产,也就是内在的能量因素,他们存在对立关系,逻辑能量学第二定律提出,外源性能量与内源性能量呈现反向比例,外源性能量少,内源性能量就低。

这就是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时候,随时调节能量生产,多水湿的时候,多生产甲状腺素,生产蒸汽;阳光少的时候,自产光能;外面热的时候,自身生产能量降低,这是一种适应性能量生产机制,一旦 这个机制失败就会发生疾病。

所以伤寒病更多是在神经调节机制上,而温病是在反向机制调节上的 机制,根据不同季节的能量情况,人体适应性变弱之后,就会生病,不合时宜的能量生产机制就会导致疾病,所以温病学关注内生能量体系,虽然外感温热,但仍然是人体内在能量生产机制发生问题。由此,我们来看温病的几种分类。

春温,春天辐射能升高了,气温并不高,而冬天时候人体辐射能、蒸汽能都高的,所以,在春天没有适应性降低辐射能,那么就会导致辐射能疾病,那么就需要降低辐射能的药物,例如银翘散、桑菊饮等方剂上场。冬天的闭塞的状态打开,充分复合气候因素。

暑温,夏天光照强,辐射能高,而人体如果辐射能生产还高,那么就会中暑,如果不能很快散失热量,就会导致湿热,蒸汽是最好的散热方式,夏天不出汗疾病就是湿温。

而秋温和春温比较像,都是蒸汽能高,使用的是麻杏石甘汤,白虎汤、承气汤,尤其是秋燥,蒸汽能高,如果人体蒸汽能也高,那么就会导致大承气汤症。

所以,温病学之所以形成春温,秋温、暑温、冬温、伏暑等疾病命名不是偶然的,黄帝内经也有春肝夏心秋肺冬肾说法,温病学沿用这种疾病划分,卫气营血辩证也是必然的,这是能量过剩疾病的必然性结果,如果你能从能量学理解,那一定是非常科学的。

中医不仅有伤寒,温病也很重要。这是大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