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29岁做了首任北京市长,一幅对联拯救北京城,还被称为中国大学最牛校长

 哈哈狮的信箱 2023-12-13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民国史中,记载的安徽文人太多,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人,论起民族贡献之大,却被历史有意地忘却。

生在文派之乡的安徽桐城,似乎他一生就该和文化有缘,和历史无关。

然而生逢乱世,他历经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北洋军阀政府盘踞北京诸多变故。

他的头衔似乎和文人没有太多的关系,他是冯玉祥旗下最出名的西北军将领;年纪轻轻,未满30岁,成为北京历史上首任市长,而一生最得意的是十年的中国大学校长的身份。

翻开那些和历史有有关的故事,背后总是少不了他,比方说吴佩孚不屈日本淫威,比方说傅作义为保住北京的投诚。

他就是何其巩,安徽省桐城县人,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和平解放北京功臣,一个历史不应该忘却的民国才人。

图片何其巩(左二)与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左三)等人。

投笔从戎,冯玉祥识中千里马

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

何其巩十八岁之前都过着简单的读书生活,学生时代经历过辛亥革命。

书生意气,以笔为刀,想要用犀利的文笔唤醒民众,不料一腔热情参加学生游行却被学校除名。

何其巩18岁那年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传播。

他怀揣着报国理想辗转来到北京,为了谋生当了教员,同时担任《正言报》记者。

当时的时局复杂,文盲遍地、风气未开,何其巩突然深刻地认识到一个问题——光靠文笔来开启民智挽救国家的是不可能的。

堂堂男儿,不能空有热血,总得一展抱负。

于是他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参加由冯玉祥率领的西北军。

开始时在冯玉祥部下当了一名上士文书,由于才华出众很快就引起了冯玉祥的注意。

当时冯玉祥正急于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情况,得知何其巩当过教员和记者,对地理、历史等比较熟悉,

于是派入伍不久的何其巩去苏联留学,那时何其巩才25岁。

1925年回国后,时任西北边防督办的冯玉祥提拔他为西北军边防秘书。

在冯玉祥眼中,何其巩年纪轻轻才华横溢,是一匹不可多得的千里马,因此对他十分看重,一有机会就提拔他。

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已经逐渐形成,北伐战争正在酝酿之中。

冯玉祥被批赤化下野去了苏联,归国后率全军加入国民党。

1927年春,国民联军改名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冯玉祥任总司令,何其巩已经被提升为总司令部秘书长、国民政府顾问。

图片

主政北平拒贪腐打造廉洁政府

何其巩凭借才能与智慧一路晋升,1928年6月,经冯玉祥举荐一跃成为民国首任北平市长,时年29岁,也是当时最年轻的市长。

主政北平期间这位年轻市长头脑清醒,目光如炬,大力度拒贪反腐,在他任内北平市政府及其附属机构没有贪污腐化的案例。

上任之初,他在市政府市政会议第一次常会上就做出一项决议:“财政公开,打造廉洁政府。”

新官上任三把火,许多官员以为何其巩只是表一表态度,不会持续多久。

没想到何其巩却加大力度,多管齐下,打造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府。

何其巩当即在市政会议第二次常会上提出临时动议“本市政府教育经费案”。

他提出决议:“先由财政局将崇关项下旧定之中小学经费三万五千元拨交教育局,其余二万五千元由市长及财政教育两局长迅速设法发放。”

之后重点讨论了贫民救济案,作出了“由市政府发起,以市长为主席,并请在野名流及慈善家加入其事务”,成立了北京历史上第一个贫民救济机构——“贫民救济总会”

不仅如此,何其巩在北平市长任内还做过提倡国货、举办文化展览会、兴办北平市民银行等重要工作,更提出过收回租界的议案。

宦海浮沉,何其巩清白耿直看不惯虚伪做派的官场作风,任职一年便称病辞职。后被任命为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国民党的专制独裁,引发了何其巩对宪法和国体问题的思考。1934年9月,他在平津各报发表《宪草评议》,指出国民党拟定国体为三民主义共和国是“不伦不类”,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这也决定了何其巩在民国政坛的不受欢迎。

任职两年与何应钦等亲日分子产生矛盾,目睹国民党对日妥协政策导致大片国土沦丧,对当局越来越失望,遂辞去秘书长一职。

教育救国,以国家民族之任勉我学人

辞官之际正是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的时候,他感受到来自民众的力量。

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更使他受到鼓舞,决心走“教育救国”之路。

不久后他出任中国大学代理校长。一心一意办教育。

图片

北有中大,南有黄埔

北有中大,南有黄埔,一北一南,一文一武。

这里说的是中大在何其巩手中时在全国的影响力。

何其巩任代理校长期间,中国大学一直保持其民族节气,为抗日战争输送一大批有为青年。

北平沦陷之际,何其巩坚决不任伪职,不受嗟来之食。

为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对学生进行民族气节教育,何其巩扩充中国大学图书馆,并在馆内正厅的墙壁上亲书“读古今中外之书志其大者,以国家民族之任勉我学人”楹联,

他还亲自选定《中国大学国文教本》选文百篇,将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入选,要学生精读。

中国大学地处北平,与抗日后方隔绝,全校教职员待遇微薄,忍饥耐寒,拒绝敌人资助。

何其巩坚持“我们是中国人的中国大学”,“为教育而教育”的办学方针,获得沦陷区爱国知识界的支持,争以教授中国大学为荣,北方青年争以就读中国大学为荣。

1937年8月后,留居平津各大专院校的一批坚持民族气节、不与日伪合作的教师,纷纷被何其巩聘到中国大学任教。

何其巩一直坚持在敌占区办学,他说这是为了肩负在敌占区培养青年人才的重任。

办学中一直坚持董事会及学校一切机构无变动;不受奴化支配,拒绝日伪分子,优待忠贞人士;

何其巩出任中大代理校长、校长达十年之久,其中八年是在沦陷区办学,备尝艰辛,力匡危局,为中国大学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可贵贡献。

图片

千秋功过,爱国之心不为过

何其巩始终与时代、民族、国家命运相牵连,论说千秋功过,皆因为他见证了太多曲折。

北平沦陷期间,日军贿买吴妻张佩兰,企图内外夹攻,迫吴就范。何其巩几经周折,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与吴见了面。

一番恳谈之后,吴坚决表示,决不为日寇利用,背叛祖国。

日本投降后,他不顾蒋介石反对毅然亲笔写下手令,指示将北平监狱关押的全体抗日人员数百人统统释放,内有中共党员九十余人。

后果是自己的职位被撤销。

北平解放前夕,他劝说傅作义:“我们一道北伐,攻克平津,长城抗日,多少旧日同胞罹难殉国。北平这座古都、这么多古建筑,能够完整保存到现在,多么不容易!将军一世磊落,希望你流芳千古,不要做民族罪人。”

为此,他送了傅作义一幅对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傅作义感触良多接受了这一建议,在各方的督促下,和平解放北平。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他始终没能与新中国取得联系,成为历史的遗憾。

1954年秋,周恩来希望他参加第二届全国政协工作。此时他已身患重病,不能工作。

翌年10月17日,何其巩与世长辞,终年五十六岁。

何其巩从年轻时就立志报国,践行了一辈子,或许有人说他傻,几度抛弃功名利禄落得一片空寂,

但他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不容抹杀,无论时局如何转变,历史也不会遗忘这位坚定的爱国者。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