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丨何其巩与日寇铁蹄下的中国大学

 新用户8926AVU2 2022-12-19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何其巩(1899-1956),安徽省桐城县人。13岁高小毕业后入中学,转入乡村师范,再转入江淮大学学法政,皆未卒业,最后学农蚕,因参加“五·四”学运,毕业前夕被开除。20岁就任芜湖农场场长。半年后至北京南苑投入冯玉祥帐下,在秘书室做秘书。从苏联考察回国后参加冯玉祥国民军“五原誓师”,冯委何为秘书长。

北伐战争中,冯玉祥军攻克北京、奉军败退东北,蒋、冯、阎等新军阀划分势力范围,蒋采取拉拢阎锡山,抑制冯玉祥的策略,任命阎为平津卫戍总司令,河北省和天津市也都给了阎锡山。对此冯军将领愤愤不平。蒋介石为安抚冯玉祥,请冯推荐北平市长,冯遂推荐何其巩为北京改为北平后第一任北平特别市市长,时何其巩年仅29岁。何任北平市长仅一年,蒋介石即任命阎锡山的亲信张荫梧接何为北平市长,这是蒋、冯暗斗的结果。

何其巩任北平市长,时间虽仅一年,但却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如主持改建原中央公园,易名为中山公园,并修建了中山堂。为滦州起义烈士王金铭、施从云建立铜像。在圆明园旧址之侧,主持修建了“三一八”烈士陵墓,亲自撰写了碑文。此外还做了一些访贫问苦的工作。

1933年以后,逐渐转入教育界,经常与吴承仕、李达、张东荪谈论抗击日寇的事。先任华北大学校长,一年后转入中国大学。先是代理校长,后南京正式任命何其巩为中国大学校长。何其巩的出任中国大学校长,是经过一番激烈斗争的,前任校长王正廷委派亲信祁大鹏为教务长,代王正廷控制中国大学,压制抗日运动,迫害进步师生,搞白色恐怖。

这时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地下党员与进步师生参加的驱祁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大家共推戴董事会常务董事主任何其巩接管中大,这时CC系又派来了陈希豪图谋继任中大校长,也被师生赶走,南京教育部无可奈何,始同意任命何其巩为中大校长。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何其巩接受各方面的要求,留在沦陷了的北平。当时地下党组织要他留下来,国民党教育部也要他留下来,收容、教育华北、东北(伪满“留学生”)广大青年。从此何其巩安心留下来,一心一意努力办好中国大学。在敌人的铁蹄下,如何不让日伪势力侵入,这确实是一件不易的事。他凭着复杂的社会关系和高超的政治手腕,纵横捭阖,与敌伪周旋,与魔鬼打交道达八年之久,使中大保全下来,使自己保全下来,终于熬到了胜利,实属万分不易。

关于当时中国大学的情况,1942年10月31日于力在《晋察冀日报》上刊出的《人鬼杂居的北平》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北平城内有一个私立大学,是中国大学。近年经过校长何其巩氏努力整顿的结果,学校地位蒸蒸日上了。对于当地的敌伪,也很能灵活应付,维持着相当的距离和相当的温度。不过这种“不即不离”的关系,能维持到多久,谁都不知道,乃至校长本人,也不见得有什么把握。据闻何氏曾被北平日本宪兵队传讯过,未来的命运,正自难说呢?”以上这段话,正是在日寇铁蹄下何其巩与中国大学的写照。

八年期间斗争是复杂曲折的,汉奸们慑于他的威望,同时有些都是昔日旧友,千方百计地拉他下水当汉奸,他既坚决不同意,又不能深加得罪,只有尽量周旋,这样汉奸们对中国大学只能纵容,不敢过苛。日本人也是苦无良策训服何氏以接收中大。曾两次直接找他的麻烦。

一次是1937年9月6日,日本武官今井武夫强令何其巩到他的兵营,恫吓备至,不过当天即放回。这是日寇才占领北平一两个月给何其巩和中国大学一个下马威,迫其就范。又一次是1944年4月5日(清明节)日宪兵队将何其巩拘至东城煤渣胡同宪兵队监狱,这与何氏营救蓝公武,张东荪、王之相、张懋德(中共党员)等许多案件有关,何自认为必死,因而拒绝一切问讯,断然绝食,一连4天,日寇无可奈何了,来了一个高级人员,到监狱向何氏说:“外面舆论对阁下太好,我们一定释放,但必须复食。”并且当即以好汤好饭送到何氏面前。

何听日本人的讲话和态度,不像是假,当即回答:“绝食是抗议,当然要出去,果真让我出去,必须在13日以前,这一天是中国大学返校节(校庆),如果不放我,舆论更要扩大,而且学生会抗议闹事。”他们回答可以办到,至12日下午,真的把开释手续办好,将何邀至客厅叙谈。何当时问他们“还要等什么?”他们说等天黑后用汽车送回去。

何笑着说,可以不必!于是齐送出大门。第二天即返校节,清晨何其巩到校,大学部和中大附中两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共4500余人(外宾不计),在大操场检阅,大家惊喜校长脱险,齐声欢呼,同时也流下了许多眼泪,整个活动,群众热情极高。

过此之后,德、日、意轴心国日渐衰微。何其巩、张东荪、张懋德、黄伯高等人组织的北方救国会已观察到胜利的曙光,经常齐集在北池子何其巩家中,讨论以后的局势。大家一致同意,今后仍必须佯同日伪联系拉拢,以便及时得到一些真实消息,防止受其威胁。这样多方布置,是煞费心力的。

总起来看,何其巩在长达八年的日寇铁蹄下,千方百计使中大保持了一个纯中国人办的高等学府。而且建成了“理化馆”大楼;费尽心力将院系增加至三院九系,由中国学院改称为中国大学;在教学师资方面,在燕京大学停办之后,将该校优秀教师如郭绍虞、胡鲁声、袁贤能……都请到中大任教;学校规模逐年有所扩大,招生名额逐年增加,收容了大批华北、东北失学青年。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一)不让日本人插足中大,不接受日伪经援,艰苦办学,为国育材。

八年期间,学校无一日本人,除每班每周有两节日语外,绝无一节奴化学生之课程,同时外文有英、德、日三种,学生可任选一种。不挂日本国旗。当时中国大学财政情况十分严峻,首先是除学生的一点学费之外,经费无着,这是极大的问题,一位教授一个月只能领到两袋面粉,这些人虽如此艰苦,坚决不到日伪办的大学去教书。有人向何校长建议,不妨暂时接受一些日伪经费援助,以济燃眉,何校长认为这是饮鸩止渴,绝不可行。他说如果接受日伪的金钱,他们必然要派人来校控制,无异引狼入室。实际他的话是完全正确的,故八年的沦陷期间,何其巩东摘西借和募集一些钱来贴补不足,从未接受日伪一文钱。

(二)尽力维护爱国学者教授。

在北平沦陷期间,一些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学者,人人清贫自守,不肯与敌伪合作,这些人不仅生活困难,而且由于在家赋闲,常受日人骚扰,甚至受到迫害。何其巩把这些人尽量延揽到中大任教,虽然薪给菲薄,但使这些人有栖身之所,并能发挥所长,为国育材。受日本人迫害的教授蓝公武,曾被宪兵队逮捕,何其巩不但想方设法帮助他脱险,而且协助他转往解放区。

(三)以中国大学为基地,何基巩与中共地下党员张德懋(张靖)及爱国人士张东荪、许宝骙等组建“北方救国会”,从事抗日救国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