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伦予讲堂|师说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有而无限 2023-12-14 发布于山东

“我讲《道德经》将近四十年之久,恐怕比老君自己还更专业、更投入呢。 

讲老学必讲原典,《道德经》不过五千言,不直接读原典,甚至读不精熟,还真说不过去,因为只有精熟,才有慧解。”

——王邦雄 伦予讲堂《道德经》课程教授


请原谅我们把这句话放在每次预习之初。这是王邦雄老师的话,但其传递的信念,适合我们学习的任何一部经典。任何一学、一事,唯有精熟,方得慧解!浅尝辄止,或急于移步换景,会适得其反。

第四模块介绍

第11章   有利无用的人间妙道

“有”的实利从“无”的虚用来

第13章   宠辱若惊的贵身大患

想得到天下恩宠的本身

就是一生绝大的屈辱

第27章    善闭善结的不开不解

不高贵自己,也不绑住别人

第10章    生而不有的天门玄德

洗涤新的尘垢,回归气的自然

第51章    不有不宰的天道玄德

爱在付出,而不在宰制

第50章    不遇无所的超脱生死

补充想一级战区,不为死亡留下余地

第48章    为道日损的无为无事

减损心知,生命安顿

第34章    大道名小的自成其大

大道无所不在

就在每一个人生命的周遭

第43章    道淡无味的用之不尽

回归天道自然,天下人自来归往

/ 预习 /  

第48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图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孔子自称好学,对“为学”给出正面的肯定,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仅在强调修德讲学的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求取功名利禄的手段。

孔子有回告诉曾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从“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来看,孔门的“学”,在学做人之道,跟今天认知意义的知识学问,分属不同的层次,故“博学于文”,是知识的学问,“约之以礼”以至“一以贯之”之道的体认,则是生命的学问。

道家的老子,也有等同的洞见。

此“为学”与“为道”是超越的层次区分,而不是平对的界域分隔,正与《论语》“君子不器”而“士志于道”的价值论定,两相呼应。器用由学而来,而君子成德,却重在“道”之理想的追寻。

《易传》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为道是形而上的生命进路,为学则是形而下的知识进路,一在为道成道,一在为学成器。

问题在于,士君子的理想,不能停留在成就自身的器用,而当开发天下人的德行道路。此为儒道两家千古并行的人生智慧。

老子所谓的“损”跟“益”,皆对“心知”而说。“为学日益”是说,为学功夫是每天在心知上求其增益;“为道日损”是说,为道功夫是每天在心知上求其减损。为道所要减损的,正是为学所要增益的心知执着。此中“为学”的指涉意涵,不是现代价值中立的客观学问。

对道家而言,心有知的作用,而知的本质是执,“执”一定“著”,著迹总有迹累,故道家的“知”与佛门的“识”,同样的具有负面的意义。心知引来情识,不仅执著,甚且陷溺。因之“为道日损”的功夫,就在对治“为学日益”所带动的执著与负累。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这一日损的功夫,旨在消解日益的执著,“损之又损”,意谓功夫的持续进行,从无心无知而无为无欲,一路做洗涤清除的功夫。“涤除玄览”(第十章),洗涤清除心知的尘垢污染,心灵虚静,就可以恢复形而上的观照能力,故“损之又损”的功夫,正所以开显“玄之又玄”(第一章)的境界。

心知减损,不起执著造作,也就是无心无为,而“无为”的主体修养,即可朗现“无不为”的生成妙用。老子的思想,从本体宇宙论而言,是“有生于无”;从修养功夫论而言,却是“无了才有”,“无”当动词用,是功夫的字眼,“无”了才“有”,也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智慧了。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从无心说无为,无为也就无事,不滋生事端也远离纷扰,天下本无事而归于平治,所以说“取天下常以无事”,此取天下不是打天下,而是治天下。倘若在位者有心有为,有为也就有事,那就“不足以取天下”了。

老子教导我们,“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第四十二章),心知减损,生命反见增益;心知增益,生命反见减损。故人生路上,要走“为道日损”的路,功夫日损,道就在当下现前朗现,还要往外寻求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