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鸡怎么知道时间,为什么每天都能准时打鸣?直到2013年才被破解

 零壹贰012 2023-12-14 发布于湖北
公鸡怎么知道时间,为什么每天都能准时打鸣?直到2013年才被破解

公鸡的打鸣声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易辨认的动物叫声之一。无论身在何处,当人们听到“喔喔啼”的鸣叫时,基本可以确定那是来自公鸡的啼鸣。

关于公鸡打鸣有许多有趣的事实,比如其声音可以高达130分贝以上,相当于一架喷气式飞机在15米外飞过时的噪音水平,这已经超过了目前吉尼斯世界纪录中人类最大声音的129分贝。

尽管如此之大的声音对公鸡自身似乎没有任何损害,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特殊的耳部结构,并且没有声带这一器官。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是阳光的刺激触发了公鸡的打鸣,但2013年的一项研究证明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实验证明,公鸡的打鸣行为主要是由其体内的生物钟驱动的。这种生物钟属于一种进化形成的本能,帮助公鸡等动物适应和利用昼夜交替这一环境条件。

公鸡的生物学特性

为了适应野外环境,公鸡进化出了一些特殊的生物学特征。首先是它们独特的耳部结构。公鸡的耳朵位置比较高,视野范围广,有助于它们在丛林中辨别声音的方位。

另外,公鸡的中耳连接声道和内耳的部位缺失,因此对较大的声压也不会造成损伤。

公鸡没有类似其他鸟类和动物的声带结构。它们的鸣叫声是通过快速吸气并振动两侧气囊与支气管产生的。所以,即使在大声鸣叫时也不会对自身造成伤害。

另一方面,作为鸟类,公鸡对环境光照的变化也极为敏感。这为它们形成规律的生物钟创造了条件。

公鸡打鸣的生理机制

2013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公鸡的打鸣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他们发现,导致公鸡在黎明时分打鸣的最重要因素,是它们体内的生物钟运行产生的一种周期性活动。

研究人员将公鸡置于光照条件恒定的房间里观察,发现即使在没有阳光影响的环境下,公鸡的打鸣仍然存在明显的24小时峰值周期,由此证明这种行为主要是由体内的生物钟驱动的。

进一步研究表明,将公鸡置于模拟昼夜交替的12小时光照和12小时黑暗环境中,会使这种周期性打鸣更加突出,这更进一步验证了生物钟的作用。

从生理层面看,在黎明前公鸡体内会分泌大量雄性激素睾酮,这是导致公鸡打鸣的直接原因。

所以,现在科学界普遍认为,是内在的生物钟而不是外界光照在驱动公鸡定期打鸣这一行为。

这种生物钟属于一种进化形成的本能,有助于公鸡等动物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周期性的环境变化。

公鸡打鸣的社会功能

那么,为什么公鸡选择在黎明前这一特定时段鸣叫呢?这主要与公鸡的社会交流需求有关,在野外,公鸡主要生活在茂密丛林之中。

这种环境中视野非常有限,通过打鸣可以使公鸡之间互相听觉定位,保持群体的凝聚。此外,作为群居动物,公鸡间还存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日出前的集体打鸣被认为是公鸡在宣示自己的地盘范围和社会地位。首领公鸡会最先发声,然后其余公鸡会根据等级顺序应和鸣叫,从而在整个公鸡群体内确立统治地位。

另外,通过大声打鸣也可以把附近其它公鸡群体发出警告,让他们不要靠近自己的活动区域。公鸡群体之间会互相听辨对方的打鸣信息,来判断是否要迁移或是发起进攻。

除了在黎明前的定期打鸣外,公鸡在完成交配和母鸡下蛋等重要时刻也会大声鸣叫,表达其兴奋和愉悦的情绪。当遇到外界入侵者时,母鸡和公鸡也会发出响亮的鸣叫作为警示。

所以,对公鸡而言,这种看似大声地暴露自己的打鸣行为,其实带来的社会交流和获取优势的益处要大大超过被捕食的风险。这是一种大自然进化的结果。

经过新研究的证明,公鸡在黎明前打鸣的行为主要是由其体内的生物钟驱动的,而不是像过去认为的那样单纯由外界光照条件的刺激所致。

这种生物钟属于一种进化形成的本能,使公鸡群体能够充分利用昼夜交替这一周期性环境变化。

从社会层面看,通过在特定时段内集体打鸣,公鸡群体可以有效交流信息,确立内部结构,并向外界表达警告。这是一种大自然演化的结果,有利于公鸡的生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