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a_123 2023-12-15 发布于河北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本文3361字 【原创】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我们平时的做法却往往与善知识背道而驰。有了问题,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

我们总是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别人,却忽视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喜欢向外归因的人,心里总是充满了愤怒和抱怨,看待问题都是偏激和片面的。

而习惯往内求的人,能够时刻自省,在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时,学会不断完善自己。

有时候自己也被小我的控制,不断地说错话,为人处世还不到位,这点还需要继续学习。

发生自己身上是有原因的,允许外在发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吸引来的,也要从自身找原因。

当我们遇事先别急着苛求别人,反求诸己。多从自己身上我原因,才是解决问题更好的方式人生是修行,修的是向内求。

经常从别人身上找错误,会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指责和抱怨中,反躬自身,静思己过,才是一个人的顶级修养。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才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所在。

这一点我太嫩了,为人处世的想法太单纯了,太直接了,有时候行为太霸道了,常常忽略了人情世故,吸引了一些不好的负能量,让自己陷入了焦虑的困境。

不懂人情世故的我,慢慢有了反思,明白了外在发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吸引来的,是自己内在发生了问题,无法从大脑中的思维抽离出来。

既然选择了修心这条路,就要坚持,修心不是证明自己有多厉害,而是放下执念,活在内在,不要被外在困境所抱怨。

01

因为大爱是无限的慈悲。你的心是什么,外在就是什么。

首先把自己填满,只有自己填满了,心中有了大爱,看万事万物都用慈悲以及感恩的眼光看待。

填满自己就是多爱自己,照顾好自己的内心,疗愈好内在的小孩,用大爱来爱自己的一切,直到什么都不缺,才有资格传播大爱。

你根本不需要求爱,因为你本就是爱。你根本不需要求财,因为你本就是财富的通道。

你也根本就不要追求他人的知见,因为你本自具足圆满智慧。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借一切外境来打通自己的内在,从颠倒的幻境中醒。

我们要向内求,莫向外求。我之前经常因为别人的不好而去指责对方,抱怨发火。

但是我发现并没有变好,反而我的面相越来越差,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的嗔恨心,相由心生,我的心里不好,才投射出不好的面相。

之后遇到善知识,我很感恩,能让我从内心去观察自己的身言意,去反思自己的不足。

当我真正去践行后,我发现我身边的事情和人越来越顺了,我的面相比以前好多了。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自己。

抱怨没有任何用处,别人是别人的问题,我只管我的问题。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但求无愧于心。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02

目前调整心态,无论外在发生什么不好的事,内心都不要回应,所有不回应的东西都会原路返回。

很喜欢一段话:“别人待我如何,是我的因果;我待别人如何,是我的修行。”

无论别人怎么对我,那是他人的事,我怎么对别人,那是我的事。

你就是自己的投影,你怎么对自己,别人就怎么对你。你的内在显化如何,外在就如何对你。

我们要修炼有稳定的内核和主心骨,才有稳定的情绪,无形内在决定有形的外在。

看得到的东西可以左右你的欲望和情绪,看不到的东西往往可以左右你的人生命运,无形的永远大于有形。

拥有自己强大的精神世界,克己慎独。

因为一切的外在都是你自己内心的影像投射,所以,向内求,向外修,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获益。

行有不得之时蔓延到痛苦时候,一定要察觉自己,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自己看着自己活着,独立而清醒,进而转念,犹如攻克人生个个关卡,最后达到提升自己的认知,往后在遇到同等问题,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都在比问题高一个纬度的层次上,所以要攻克问题都是要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层次。

因此,外求百次不如内求一次。自强不息,比外求等靠要更加无坚不摧。

03

王阳明说:“不要操心你的人生,操心好你当下的良知。”

当你自己的能量场到达什么样的高度,自然力会根据我们的能量波大小,自动帮我们匹配与之相应的行业以及工作,所以这个点根本不需要操心。

这点应验了我目前的现状,在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强大自己的内心。

我们要操心好当下良知,只要在因(福报)上努力,好好践行圣贤之道,日行一善,提升自身能量。

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自己是一切的根源,自己是一切的答案,提升自身能量场,显化一切美好的人事物。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一切都是福报与因果显现。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业力因果来完成自己的课题,不要羡慕别人比你强,也不要嘲笑别人比你弱,在你的世界里做好自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你遇到的任何好事和坏事,都和自己过去曾经种下的言行有关。

世界上最公平的规则,就是因果规则,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一旦陷入我执,就有无尽的烦恼,一旦允许,当即解。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04

当我们做任何事情有什么不顺利的时候,一定要反省自己,我还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的?

如果我们内心当中没有任何的缺点,外面不可能有障碍。

外面的所有问题,都是来自于我们内心某些负面的心态和思想。

因为,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内在有不好的思想根源,外面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一定要反求诸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儒家的一种大智慧,也是我们为人处世非常重要的原则,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懂得反省自己。

现在有不少人,不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碰到问题都是找借口、找理由责怪别人。

不管是大人小孩,不管是领导和员工都一样。如果批评他,他马上就会说,因为什么,什么原因才会是这样的。

大家都是找借口找理由责怪别人,给自己开脱,很少去反省自己,去看到自己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老是找借口找理由,老是责怪别人,那么他永远不会进步,永远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在,因为他每天都在自己骗自己。

在传统文化知识,还有很多善知识我需要去学习,去践行,因为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还达不到,也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课题,需要我自己去践行,去悟道,去大爱。

之前买了《了凡四训》这本书籍,好多都看不懂,看了一页,至少三四天才看懂里面的意思。

《了凡四训》里面袁了凡先生之所以能够心想事成、有求必应,就是因为他掌握了三个很重要的秘诀。

第一个就是改过,他每天晚上反省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的;第二个是积善,他种下很多正面的因,每天做很多的善事;他最后所有的心愿全部实现了。

另外,再跟大家分享一位以上思想的实践者。

在杨澜对尹烨老师的一段采访中,尹烨说他自己教育孩子的原则是'反求诸己',很多问题表面上是孩子的问题,实际上可能是家长的问题。

所以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言传身教,给孩子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

如果我们向外去解决问题,永远解决不完,你解决了这个会产生那个问题,'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省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05

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老换游泳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一个不懂经营家庭的人,怎么换爱人都解决不了问题。

一个不能利他行善的老板,也绝对不会持续的成功。

一个不懂修身养性的人,药吃得再多,医院设备再好,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才是一切的根源',要想改变一切,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维认知。

这方面需要参考古人经典,'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唯有依据经典学习圣贤教育、培养修养德行,方是改变自己的根本。

并时刻提醒自己:你爱的、你怨的,你恨的,你脑的,你怒的,你烦的,都是你自己的不同面,都是另一个自己。

你变了,一切就变了,你的世界,是由你创造出来的。

你是阳光,你的世界充满阳光。你是快乐,你就是在笑声里。你是爱,你就生活在爱的氛围里。

同样的,如果每天抱怨、挑剔、指责、怨恨,你就生活在地狱里。

所谓'一念到天堂,一念下地狱。'你心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我'才是一切的根源。

愿你我都能在外在的幻境借假修真,向内求,莫向外求。在这里祝福一切众生福慧增长,喜乐安康!

好了,如果觉得内容对你有帮助,记得顺手点个赞哟~你小小的点赞永远是我持续码字的动力,谢谢你~♥️

下面作者介绍:

我是小林,专注【个人成长】与【女性精进】干货,一个热爱写作的勇敢女孩,正在努力奔赴自由的自媒体撰稿人,愿望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此生。关注我,陪你一起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