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最具战略意义的《西江月》,万众一心,道尽国民气魄!

 黄花岭桃源山人 2023-12-1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自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主席率军来到井冈山,并与其他部队胜利会师。伴随着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发展,最终引来了国民党的仇视,开始向井冈山发动“会剿”。

在第二次“会剿”期间,毛主席率领31团将敌军围困近一月之久,然而另一批由朱德、陈毅率领的28、29团却在胜利后过于冒进,以致于一个团几乎全军覆没。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亲自率领手下红军前去迎还剩余主力。在此期间,留守井冈山的便只剩下31团的一营。

图片

而当国民党知晓此事后,趁着红军主力尚未归来,当即派出4个团,并于1928年8月底,向井冈山黄洋界哨口发起进攻。

危急关头,凭险据守的红军战士们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多次打退敌人的猛烈攻击,最终以少胜多,成功保卫革命根据地。

毛主席听闻胜利捷报后,触动万分,当即提笔赋词,留下胜利赞歌。

《西江月·井冈山》

近现代·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此词虽以“井冈山”为题,实际上抒写的是黄洋界保卫战,当时红军在井冈山设置了五大哨口,分别控制着进入井冈山的五条道路,其中黄洋界哨口最关键,由此可知,此战的胜利与否可谓至关重要。

因而当毛主席听闻战役经过后,便有了这首激情满怀的胜利赞歌,同时这也是毛主席众多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诗词中最早的一首词。

 图片

起笔即写红军气势:“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不论山上还是山下,到处可见战旗迎风飘荡,随处可听山头鼓声浩荡,此刻吹角连绵,战事激烈。

短短两句,红军严阵以待的高昂气势便已跃然纸上,而“旌旗在望”与“鼓角相闻”的描摹,更在紧张气氛中再添一笔从容。

要知道,黄洋界地势险峻,彼时阵地在山腰,指挥在山头,敌人是需要仰攻的,而山下也并非全部被敌军占领,尚有部分红军正在武装坚守着。山上与山下红旗相连,利用悬崖峭壁的地形顽强对敌,如此情势,令人澎湃。

紧接着,毛主席着笔于两军对峙的态势:“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纵使敌军团团围困,我军依然毫不畏惧,岿然不动。

这两句虽以夸张手法点明敌军的来势汹汹,气焰嚣张,但却更加突显出坚守阵地的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坚毅顽强。

下片再现战斗经过,万众一心,所向披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事前,我军便预料到敌人会乘虚强攻,早已做好充足的准备,大家齐心协力,戒备森严,防御工程如城墙一般牢固。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终令敌人闻风丧胆,溃散而逃。

图片

可以说,此战的胜利,不仅在于占据天险的有利地势,更得益于红军战士的提前布防,并且少不了军民万众一心的团结御敌。

当时敌军在遭受炮弹轰击后,隐蔽在附近山上的大量群众摇旗呐喊,点燃鞭炮,一时间冲杀声铺天盖地,气势滔天,以致于敌方溃不成军,连夜逃走。

此一段极为生动地描绘了这次保卫战,既嘲笑了敌人,又鼓舞了士气,每每读来,满腔热血。

 图片

后来,毛主席曾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说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尽管革命路上,历尽艰辛,但无惧无畏的家国大义与革命精神,始终会令红旗迎风招展,令英雄烈士屹立不倒。

我们铭记每一场战役,我们感恩每一位先辈,始终不忘,奋勇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