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屠城:疯狂的杀戮让空气都变色,一人不留

 新用户36578gXR 2023-12-15 发布于四川

01

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这样评价曾国藩:

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凡规画天下事,久无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

这段文字把曾国藩比肩三国之诸葛亮、中兴大唐之裴度、文武双全之王阳明,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在清朝统治者眼里,曾国藩也的确配得上这个评价,平定太平天国的功绩,让清免于亡国,实属中兴之臣。

但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最大力度地打击太平天国,手段残忍,屠城与杀戮之事屡见不鲜,也为世人所诟病。

比如:兴国大战,抓到一百三十名俘虏,曾国藩下令“一概挖去双眼后凌迟”;九江城外抓到十二人,立刻“凌迟斩首示众”,后来又抓到十三人,“就地挖去双眼凌迟”;武昌城外太平军由于都是新兵,崩溃的很快,于是抓到七百余年轻士兵,“全数斩”。

如果觉得这些记录未免有些残酷,那后面发生的事情就更加血腥。

02

曾国藩围攻安庆时,曾国荃率兵在安庆城下筑垒,深挖数道壕沟,以做长久围困。陈玉成率领救援大军在桐城驻扎,并不断派援军赶往桐城。安庆和桐城之间的联系尤为重要,两城之间有一个要地叫赤岗岭。湘军只有占领了这里,才能阻断桐城和安庆的联系,完全包围安庆。

如此要地,陈玉成安排4000人在此守卫,守军人数虽不多,但都是跟随陈玉成多年的老兵,战斗力很强。

曾国藩派重兵对此发起连续攻击,血战之下,太平军开始动摇,有三垒合计3000人投降,唯独刘玱林一垒人马誓死不降。

这3000人太重要了,如果处理不好,将引起大乱。曾国藩立即指示曾国荃将其全部屠杀,并焦急地等待曾国荃的消息。

今日未接弟信,不知刘玱林一垒究竟如何,其已降之三垒已杀之否?

得知已经将降军全部杀完,曾国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鲍、成二镇围赤岗岭之贼垒四座,八日未曾收队。二十九日有三垒出降,全数杀之。

而此时安庆城外菱湖北岸有太平军营垒十八座,这批太平军已经断粮,斗志已经开始动摇。8000太平军要面对湘军的攻击,又要面对缺粮的危险,最终选择了投降。对于这8000俘虏,曾国藩选当然不会留。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士日记》中说:

城外各贼营陆续来降者亦皆戮死,又八千人。

在占领安庆之后,湘军对安庆进行了残忍的屠城,无一人幸免。

初一卯刻,安庆克复,城贼诛戮殆尽,并无一名漏网,差快人意。

安庆城中的尸体部分被丢弃到江中,堵塞江面,以至于轮船都无法航行。

03

屠杀并不是从安庆开始的,在安庆之前的九江,就已经十分惨烈。

九江是太平军苦心经营的堡垒,也是曾国藩必得的目标。双方在九江拉锯了17个月,最终突破城防。这座城市遭受了空前的大屠杀,曾国藩下达的命令是不让任何一人漏网,最终1.7万太平军被全数诛杀,城中百姓无一幸免。

曾国藩在对曾国荃的信中说:

九江克复,闻抚州亦已收复,建昌想日内可复,吉贼无路可走,收功当在秋间,虽迟至冬间克复,亦可无碍,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网耳。

在得知屠城完毕,曾国藩在日记中兴奋地写道:

接手书,知九江克复,喜慰无量。屠戮净尽,三省官绅士民同为称快。

一城全数被屠杀,竟然三省官绅士民同为称快,那谁又该痛哭流涕呢?

04

1864年,天京城破,湘军再次屠城,仅仅三天时间,就杀了10万人。

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

恐怖的杀戮,以至于天空中都弥漫着血雾:

贼所焚十之三,兵所焚十之七。烟起数十道,屯结空中不散,如大山,绛紫色。

这种屠杀,不分老幼,不分男女,连二、三岁的孩子都不放过,根据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中记载:

沿街死尸十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

在曾国荃指挥的这场惨绝人寰的焚掠和屠杀中,天京全城血流成河,火光烛天,昔日繁华的天京,顿成人间炼狱。

而对待他太平天国的俘虏,手段段更是残忍。

一位英国军人曾记述过湘军屠杀太平军俘虏的实况:“这批俘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从刚出生的婴儿至八十岁蹒跚而行的老翁,从怀孕的妇人,到十至十八岁的姑娘,无所不有。清军把这些妇女和姑娘交给一批流氓强奸轮奸之后,再拖回来把她们处死。有些少女被刽子手翻转过来面朝天,撕去衣服,然后用刀直剖到胸口。

这批刽子手做剖腹工作,能不伤五脏,并且伸手进胸膛,把一颗冒热气的心掏出来,被害人直瞪着眼,看他们干这样惨无人道的事。还有很多吃奶的婴儿,也被从母亲怀中夺下剖腹。很多力壮的男俘虏,不但被剖腹,而且还要行凌迟非刑。

05

曾国藩杀人如麻,有没有想到后世会遭千古骂名呢?他当然有想到,但他并不介意,他这样说:

为了灭匪,身得残忍严酷之名亦不敢辞。

他又说,既然选择了带兵,那不要后悔多人,要想完全诛灭敌人,断不能因为杀人太多而后悔:

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人为悔?既谋诛灭,断无以多杀为悔之理。

此等言论,可谓惊世骇俗,称其为杀人狂魔亦不为过。

对于如此规模的大屠杀,让人难以直视,而有人也在反思,曾国藩手下人这样描写湘军攻破天京的那一天:

军兴以来,荡涤未有如是之酷者矣!闻收城之日,五鼓攻陷,杀戮至辰巳时,城中昏昧,行路尚须用烛,至今阴惨之气犹凝然不散,尸腐秽臭,不可向迩。嗟乎!无边浩劫谁实酿成?闻之非痛非悲,但觉胸中嘈杂难忍而已。

残忍的杀戮从早到晚,城中血雾弥漫,阴惨之气,挥之不去。

嗟乎!无边浩劫谁酿成?

记录下这一切的目的,是愿历史不再重演!

本文只是简要地从一个方面去描绘了曾国藩,想要详细了解曾国藩,可以看张宏杰的《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