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芯之路2023.12.11

 飞龙在天cokvj5 2023-12-15 发布于河南
1984年末,一位领导突然找到她说:计算所要不要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让黄令仪顿感不妙,严辞反对停止研究,可那时实在是太穷了,难以负担高昂的研发费用,只能喊停。黄令仪走出办公楼,失声痛哭。后来她回忆说,如果当时不彻底解散中科院计算机所大规模集成电路室,哪怕留几个种子,后来的龙芯研发也不至于那么艰难。
几年后,黄令仪去美国参观国际芯片展览会,愣是没找到一个中国展位,她当晚写下了: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没有经历过辉煌,就无法真正体会什么叫耻辱。后来她说:“只有我最明白,1963年我国集成电路的研究水平与国外是同步的啊!为什么现在差距如此?”
要知道,当年中国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中科院这边有65型接触式光刻机,上海光学机械厂有半自动接触式光刻机,国内产业一片繁荣,什么阿斯麦,那会还是小透明,台积电甚至都还没有诞生。
但二十年弹指一挥间,美日的半导体产业已将中国远抛身后,张忠谋也在飞利浦和阿斯麦扶持下成立台积电,韩台也在迅速崛起。中国不仅导弹卫星性能被限制,连中日合资生产的洗衣机里的芯片都要高价单独购买,奇贵无比,最后是黄令仪打破垄断。
无论外界怎么不看好,黄令仪都没有放弃,十年里潜心钻研各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交付一个个用户产品,包括华为的程序控制芯片,计算所的模糊控制芯片等等。但还是那个问题,技术突破出来了,却只能锁在抽屉里落灰。
当时国内认为研发CPU费时费力费钱,造不如买。加上互联网兴起,引发了一轮汹涌的创业潮,年轻人凑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做网站,去融资,搞大钱,反正美国人已经把产业硬件软件基础生态搭建好了,国产芯片似乎已经可有可无。
就在黄令仪在叹息中退休之时,后辈中科院胡伟武教授用“为人民造芯”五个字,再次燃起了她的熊熊斗志。可初始经费只有200万,一半还得用来培养研究生,另一半才能做CPU。黄令仪知道,这笔钱连杯水车薪都不如,但还是欣然出山,加入龙芯。
但此时的芯片产业链几乎全被美国垄断,而当年起步晚于我们的韩日,在今天的世界半导体行业格局中,也早已抢占有利位置。雪上加霜的是,这中间还爆发了臭名昭著的汉芯骗局,磨掉外国标志当国产骗经费,导致舆论对整个国产芯片行业口诛笔伐,当时欧美主流观点就一个“中国人只有抄袭的本事,永远都无法真正研制出芯片。”
可十年饮冰,难凉热血,黄令仪顶着高龄,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80岁依然每天到公司上班,亲自查电路查版图。胡伟武劝她不要这么辛苦,给年轻人把把关就行,她脱口而出,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经过几个月的不眠不休,2002年我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研制成功,真正把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的系统设计人员领进了先进芯片设计的大门。2008年,龙芯3号问世,从此国产设计的芯片成为了高铁、北斗、军工、政府等所有核心高端设备与要害部门的心脏,每年节省经费上万亿。
黄令仪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日年代,国破山河碎的痛苦,四处逃难的恐惧,深深地印在了她幼小的心灵中。从那时起,救亡图存的道路,她一走,就是一辈子,哪怕在生命尽头得了阿尔茨海默症,挂在嘴边的还是,对不起,不能为国家工作了。
2014年,主持中国第一台通用计算机的夏培肃院士去世,后来龙芯创始人胡伟武正是她的学生。
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引路人、航天半导体奠基人黄敞去世,一生培养硕士博士150多人,构建了中国微电子产业中坚力量。
2023年4月20日,黄令仪离世,只差一步就能看到华为5G芯片的突破,龙芯3A6000的发布,留下永远的遗憾。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擦干祖国身上的屈辱”,不单单是黄令仪的精神,也是逐渐凋零的老一辈科学家们共同的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