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玉龙:读《联律通则》

 逸◆远 2023-12-15 发布于山西

崔玉龙:守律须重“大规矩”

崔玉龙:遇见楹联

读 《 联 律 通 则 》


崔玉龙




时隔十五年之后,中国楹联学会又做了一件大事,即重新修订《联律通则(修订稿)》,颁布了新的《联律通则》。仔细读后,总的感觉是,2023版既保持了2008版的基本内容与框架,又在文字上下了很大功夫,简明、洗练,易懂易操作,并尝试新的突破,有诸多看点。

其一,表述更为严谨。一是提法上用“对联”代替了“楹联”,显得更本源、更庄重;二是用对联“其基本特征是'对仗’,即'词语对偶’与'声调对立’”代替了“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避免了语义重复(由于对仗的本身就包含了“声律协调”);三是用“符合传统的对偶种类”代替了“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一字之别,把“对偶”作为修辞手法与“对仗”区别开来;四是用“音节节奏”代替了“声律节奏”,更符合现代语法特征而易于大众理解;五是用“声调对立”代替了“平仄对立”,更通俗易懂;六是用“语意关联”代替了“形对意联”,因为“形对”在此不必出现。

其二,文字更为简约。从整个篇幅来看,新通则由旧版的1309个字符减到986个字符,压缩近三分之一;从各个条款来看,删掉了许多不必要的修饰和限制。譬如,在第三条“结构对应”中,将“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一整段话,仅用“上下联词语的结构,彼此互相对应,或符合传统习惯”加以概括,可谓简明扼要,要言不烦。再譬如,在第九条中,不再列举“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而用一个“虚词”取代,简洁而丝毫不影响人们认知。

其三,规则趋向放宽。作为集谐巧性、实用性、文学性于一身的对联,历来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现代文化的一块大有作为的开阔地。因此,对联律的适度放宽,应是一种趋向。尤其是以修辞格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对格,历久而不衰,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与理由,值得好好学习、研究,决不可轻易否定。而新的通则,则明显顺应了这一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多处“删除”上:在对多句联的平仄要求上,删掉了“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只规定“各分句句脚的平仄有规律地交替”,不再独尊“马蹄韵”;在对传统修辞对格处理上,只突出了当句自对、叠字对、交股对、借对等,并视其为工对,其他如嵌字、衔字,联绵,互成、转品,鼎足、流水等,不再提及,但它明显不是要否定其他传统对格,而是把以前“视为成对”的东西升格为“工对”;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改为“两个音节以上的数词”,且去掉了“句首、句中”的限制;形容词和动词相对,删掉了动词后面括号里的“尤其不及物动词”,标志着所有形容词和动词都可以无障碍成对;对“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删除了“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定语,说明“定中词组”和“状中词组”都适用。特别是将“词性对从宽范围”改为“从宽范围”,删掉了“词性对”三个字,就意味着“巧对、趣对、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适当放宽”这一条,不仅词性也包括平仄,同时可以适当放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