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横扫六合,简述秦朝的军事领导体制

 逍遥_书斋 2023-12-15 发布于河南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巩固一统天下,加强中央集权,并通过加强中央和地方军事机构,控制全国军队,亲自掌管军队的调动指挥权,战略方针的决策权,统军将帅的任免权,从而形成了集权化的军事领导体制。

横扫六合,简述秦朝的军事领导体制

一、由皇帝职掌最高军权

秦朝首创中国皇帝制度,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秦始皇既是国家的最高主宰,又是军队的最高统帅,职掌全国军队的最高权力。

(一)决策南征北伐,匡定帝国版图

秦始皇扫平六国,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后,为了巩固一统的新生政权,亲自提出并确定在军事上实行南征北守的方略,适时地发动了统一边疆的战争。

始皇帝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为大定南方,秦始皇命尉(佗)、屠睢统率包括强大水军(楼船士)在内的50万大军,南攻百越。兵分五路:一路由九江郡向东南,定闽越,置闽中郡。另两路由九江郡、长沙郡南下,越五岭,抵番禺。其余两路由长沙郡向西南进军,开灵渠,输粮草,击败南越,置南海、桂林、象林三郡。在西南,则置官吏管辖云、贵,正式确立秦王朝对这里的统治。

与南攻的同时,在北方,任命蒙活领军30万逐伐匈奴,取河套,收阴山,置九原,并修缮长城,以加强防御,固守北边。这样,一个以首都咸阳为中心,“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具有辽阔幅员的统一大帝国的版图正式形成了。

(二)收缴天下兵器,掌握国防建设

为加强国防,秦始皇大力进行国防设施建设。统一后的第二年,即下令修筑“驰道”,以咸阳为起点,一条向东通齐、燕,一条向东南通吴、楚。后又令修“直道”直通九原郡,又修“五尺道”通向云、贵地区,在全国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国防交通网络。为防范匈奴再侵,北逐匈奴第二年,秦始皇下令修缮秦、赵、燕长城,使之连接成一条西起临泌、东至辽东郡东部的“万里长城”,成为秦朝固守北部的国防屏障。

与此同时,为防范六国旧贵族的反叛,根治“战斗不休”根源,秦始皇严禁民间私藏武器,下令收缴天下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铸成金人十二尊,存放于官廷之中。有力地清扫了反叛隐患,加强了对全国的军事控制。

(三)推行玺符调兵制,掌握发兵权力

秦朝继续推行战国即已盛行的凭符、节和玺印调发兵将的制度。规定除边境敌情紧急而外,凡发兵50人以上,必须经皇帝批准,以皇帝颁发的虎符为凭,并经勘验合符,方可发兵。凡皇帝下达到各地方或军队的军事命令,须加盖皇帝御玺;执行远程军事任务的使者,须持节为通行凭证。

横扫六合,简述秦朝的军事领导体制

(四)分职设立武官,亲掌将帅选任

秦朝的武职官员,大体可区分为两类:一类为平时负责军队统领、管理、训练的官员,如中央的郎中令、卫尉、中尉和地方的郡尉、县尉等;一类为战时统兵征战、负责作战指挥的各级将领,泛称为将军。无论是负责统领、管理军事的高级武官,还是战时统军征战的主帅和主要将领,皆由皇帝亲自选拔、任用,其升黜、赏罚亦由皇帝决定。凡有大的战事,须用较大兵力,皇帝亲自任命将帅,授予符节、印信,调集各地军队,开设将军幕府,授权指挥作战。战争结束将军解职呵朝,交印还权。

(五)派遣亲信监军,控制全国军队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重视对军队的控制,以宠臣、太子为监军。据《史记·泰始皇本纪》,秦始皇派长子“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那”。胡亥即皇位后,派信臣李斯舍人为护军,监蒙恬军。

监军的职责,主要是受皇帝特派,赴军队监督刑赏实施,奏察不法,贯彻军令,防止将帅及其所属军队的不轨行动。监军唯对皇帝控制军队尽忠,不对前线战事胜负负责;当前线将帅缺员时,也有权代行其职权,但以确保皇帝旨意贯彻为限。

横扫六合,简述秦朝的军事领导体制

二、中央军事机构及武官

秦朝统一国家政权建立后,正式确立了中央政府官制系统的“三公”“九卿”制。《汉书·百官公卿表》载,秦朝中央政府在皇帝之下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为国家行政中枢,置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九卿”为行政执行机构。三公中以太尉主管企国军事行政,为最高武官;九卿中以郎中令、卫尉统领中央禁军,并置中中尉掌领京师治安屯兵。

(一)太尉(国尉)

从制度上考察,太尉是秦朝的最高武官,中央行政中枢的“三公”之一,主管全国军事行政,兼充皇帝决策军机的顾问和参谋,如《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言,“太尉,秦官,金印,掌武事。'据《吕氏春秋·孟夏篇》,战国后期,秦国已置有太尉一官。但在诸多文献中,秦国只有国尉之官,而无太尉。如《史记·白起列传》载:秦昭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左更白起率兵攻韩、楚,斩首24万,拔五城,于是“迁为国尉”。《正义》说,此“言太尉”。秦统一天下后,改国尉为太尉。但因此职太重,皇帝为集权而有意虚位不设。

(二)郎中令和卫尉

郎中令和卫尉,是九卿中主掌宫廷宿卫事宜的武官。

郎中令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基本职责是统率郎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因“主郎内诸官,故日郎中令”。设诸郎官担任宫廷宿卫始于战国。秦统一后,沿用郎官宿卫宫廷的制度,郎中令统领。秦二世时,赵高曾任郎中令。郎中令的属官,有大夫、郎、谒者。大夫掌议论;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谒者掌宾赞受事。

卫尉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职责是统领卫士,“掌官门卫屯兵,有丞”。战国末期秦国置有此官,卫尉的属官,可考者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三令丞”“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檄宫中,天下上事及阙下凡所征召皆总领之”

此外,中央还置有中尉一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尉统领京师屯兵,“掌檄循京师,有两丞、候、司马、千人”等属官。中尉始置于战国,不属九卿之官,但地位重要,是秦朝统领京师屯兵、负责京师治安的高级武官。

横扫六合,简述秦朝的军事领导体制

三、地方军事及治安机构

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两级地方机构。与郡县制相适应,设置了一套完备的地方军事和治安领导机构。

(一)郡守与郡尉、都监

秦朝分全国为36那,各郡置郡守、郡尉、郡监三长官。由皇帝任免,领朝廷俸禄。郡守为一郡军政主官。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总管本郡行政、司法、军事,属官有丞。

郡尉为一郡的专职武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云:“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主要职责是,协助郡守掌领本郡军事以及地方治安:一是负责征集、训练、考核、管理在当地轮流服役的正卒;二是组织正卒轮流番上宿卫或赴边戍守,确保中央屯兵和边防军兵员充足;三是执行皇帝调军命令,勘验兵符、发兵参战;四是组织郡兵执勤,维持地方治安;五是管理地方武器、军品的生产维修、储存,负责军粮、马匹、牧草的征集等等。郡监为监督之官,主要行使军政监督之责。各郡府设诸曹掾属,以兵曹掾史、尉曹掾史具体分管本郡军事行政;以决曹掾史县体分管司法和社会治安。沿边各郡,另置长史,统掌兵马。

横扫六合,简述秦朝的军事领导体制

(二)县令与县尉

秦朝地方以郡统县。最高长官称令或长。县令(长)由中央任命,统掌一县行政、司法、军事。县令之下置县尉为专职武官,亦由中央任免。大县两员,小县一员,主要职责是协助县令掌管本县军队戍防轮换、兵员征集、治安警备等与军事有关事务,并负责本县军队的管理、训练。县府设诸曹掾属,以兵曹、尉曹掾史和库曹夫分掌县内军事行政事务。

(三)基层军事治安组织

秦朝县以下的基层组织,主要有乡、里两级。县下为乡,乡下为里,乡、里皆设管理军事和治安的吏员。同时还设有负责檄循、防盗的治安机构亭,亭有长。主要任务同乡、里一样,管理当地兵器,檄循防盗,维持地方治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