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学”研究喜结丰收果——百年林纾研究集大成之作问世

 czjrs 2023-12-16 发布于福建

编者按:由本馆集中力量,历时两年多,编辑整理的福建文史丛书系列之《林纾研究资料选编》已于日前出版。全书180多万字,甫一问世,即受到省内外文史界专家学者的好评。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俊才教授在来信中指出:“《林纾研究资料选编》,选材丰富,搜罗完备,校审认真,皇皇两巨秩,浓缩了一百多年林纾研究林林总总的成果,这本身即为一项十分重大的学术工程,其必将有力地推动林纾研究的健康发展。”“学术研究,不仅需要学人静下心来辛勤耕耘,更需一些学术文化机构予以组织、推动。贵馆此举,即对整个林纾研究的组织与推动,谓为功德无量,应非过誉。”福建工程学院、林纾研究所所长苏建新先生也撰文表达了对这部著作问世的欣喜之情,特予刊载。

“林学”研究喜结丰收果

——百年林纾研究集大成之作问世

苏建新

七月份正值炎夏酷暑,顶着骄阳赶往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后,从卢美松馆长手上接过今年6月刚问世的“福建文史丛书”《林纾研究资料选编》一书,顿觉暑热一消,神清气爽。

林纾(18521924),是八闽福州以至全福建人都可以引以自豪的文化巨人。他与年龄仅比他小一岁的老乡严复(18531921),在近代史上同享盛名,蜚声海内外。严复曾夸奖林纾翻译的法国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的巨大影响,说:“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而康有为更是高度赞誉严复和林纾在翻译界的崇高地位:“译才并世数严林,百部虞初救世心。”(《题万木草堂图》)

可是谁又会料想得到,在他们百年以后,严几道不仅在福州鼎鼎有名(如苍霞公园又叫严复公园),而且在全国、全世界也时常被大家隆重纪念,人们举行各种活动以缅怀追思这位先哲伟人。然而和严复齐名的林琴南,却“因'不合时宜’、受人诟病而湮没于历史烟尘,以致几十年间人们几乎淡忘了他,就是他家乡的许多人也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卢美松先生《前言》)


对这位文化名人的有意轻忽,给中国近现代史和福建名人文化的研究造成了一道深深的裂痕。它所带来的巨大遗憾,曾经令无数有识之士和学者感到痛心疾首。二十年前,当福建人民出版社以《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乙种)名义推出薛绥之、张俊才先生师生所编的《林纾研究资料》时,困惑已久的人们眼前忽然觉到一亮,一个林纾研究的新格局似乎已经在地平线的那一端开始展露出美好的轮廓。

今天,林纾研究资料的编者张俊才先生,已经以他的《林纾评传》和系列林纾论文而成为全世界“第一个专心致力于林纾研究”的权威专家(王富仁《林纾现象和“文化保守主义”》),林纾研究的学术园地也早已百花齐放,呈现出姹紫嫣红的兴旺景象。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现在学者所能仰赖的林纾研究资料主要还是这部几十年前的编著。并且这么多年以来,由于未知的历史原因,该书又一直没有增订再版,越来越多对林纾感兴趣的中青年学者,困扰于难以获得此书。如笔者好不容易才借到一本,于是只好在无奈之下,把它长期据为己有,不愿马上归还图书馆。网上旧书店奇货可居,竟然可将此书爆炒到80元一册(原价2.10元)。

  



如今,可以告慰众多喜爱林纾的学者和读者的是,规模宏大如杂志一般的16开本、多达1215页的《林纾研究资料选编》终于问世了。学界那种想做林纾研究而又长期陷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状态的尴尬局面,即将成为掀翻过去的一页黄历。

这里,我们首先要感谢林纾先生的嫡孙林大文先生。两年前,林先生像往常一样返乡扫墓时,专程与卢馆长商定编选一部论文集,以期全面反映林纾研究一个世纪尤其是近二十年以来的主要成果。没有大文先生睿智中不乏绵绵孝思的首倡,还有他此后源源不断向编者提供大量宝贵的研究资料,很难想象《选编》会进展得这么顺利,如期完成。

其次,我们要感谢福建文史研究馆卢馆长和编辑、馆员等工作人员付出的心血。没有他们付出的无数人力、物力和精力,不会有今天的累累成果。两年前,卢美松馆长独具慧眼,热情支持圆成林纾家人(也是普天下有心人)的诚挚愿望,为今天的辉煌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年以来,文史馆领导和馆员们又上下齐心,精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细致周到、深入扎实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由市社科院历史所陈锦谷老所长牵头负责,带领同事编选、设计、录入、校对、印刷……大家付出了长达近千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努力,终于让这部“总字数已近200万字,蔚为大观”(陈锦谷先生《后记》)的巨著呱呱坠地,为乡贤林纾的学术研究做出了省籍人氏难能可贵的新贡献。

捧读这部洋洋大著,我们还要感谢多年来辛勤耕耘在林纾研究领域的广大学者专家。是他们日积月累勤奋钻研的滴滴汗水,使林纾研究领域开出了一朵又一朵璀璨的鲜花,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崭新成果,才最终使文史馆的编者凝结出眼前这沉甸甸、厚笃笃的煌煌巨作。《选编》两册在手,百年林纾研究的是非得失如史册历历在目。过去取得的成就是我们都有目共睹的,值得额首称庆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林纾研究走向辉煌还是今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有关林纾的课题,还有不少人所罕及的研究领域需要开拓,一些长期以来人为设置的禁区还有待突破。林纾研究“恰三春好景”的世纪辉煌若不想“无人见”,还需要更多老中青学者专家在系统总结百年得失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群策群力去开创。当今学术界有《诗经》学、《文选》学、龙(《文心雕龙》)学、曹(雪芹)学、金(圣叹)学等一些专门性的学问,它们都是由某个领域钻研的众多学者长期努力才形成的显学。未来林纾研究的大繁荣也必将催生一门独特的林纾之学(“林学”),它应该可以与上述当代显学相媲美。今后林纾研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任重而又道远。

《林纾研究资料选编》一书汇录了百年(19072007年)研究林纾的资料,是目前收录最齐全的林纾资料集。两百余篇论文共分“生平与思想”、“林译与'林译小说’”、“小说创作与理论”、“诗文与画”、“'新’'旧’之争”五大部分。每部分文章均依照发表时间先后编排。在内容上,既涉及到林纾研究的各个不同侧面,又突出了学界研究的重点(如林译小说、新旧之争),因此这种编选可谓既全面具体,又主次分明,能够多元、立体而又较全面地展示了百年林纾研究的阵容和成就。“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有一定学术水平和资料价值的论文、评论、专著或序、跋等”几乎被一网打尽。正文以外,卷首有前言,卷末有后记,并缀以生动有趣的《冷红生传》等篇组成的“附录”,使全书构成了一个头尾俱足的有机整体。《选编》除了将张俊才先生与导师合编的《林纾研究资料》中的所有重要文章收录之外,还把此后(1982年)至今产生的重要成果一一增补编入,在篇幅、字数上又是前书的几倍,因此成为目前最大规模的林纾研究资料集。一经流布,将来势必成为林纾研究学者必备的文献资料宝库。只要两册在手,大家都可以节省在浩如烟海的资源中查找历年林纾研究信息、成果的精力,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记得20年前,已故厦门大学教授郑朝宗先生在《评<林纾研究资料>兼论林纾对世界文学的贡献》一文中曾不无憾疚地说:

“林纾是福建人,他对我国现代文学和世界文学既然有过这样一些贡献,我们福建人决不应该忘记他。像《林纾研究资料》之类的书本来应由我省学人负责主编的,而已为外省热心的同志'越俎代庖’了。我恳切希望今后我省文学研究者迎头赶上,把继续深入研究林纾的职责担负起来。这就是我写这篇小文的一点微意。”(《福建论坛》19846期)

历史车轮风驰电掣地行进到今天,也许我们能够坦然地说:有上下册一千多页的《林纾研究资料选编》问世,应该可以告慰郑先生在天之灵了。

《林纾研究资料选编》一书明显的意义,正如卢馆长所言,“谨以此书作为奉献这位历史名人、文化杰才的一瓣心香”,借此以了却作为林纾家乡的文史工作者的“一段心愿”。陈所长也说出此书的编辑,寄寓了大家“对这位卓尔不凡的乡贤的缅怀之情”。两位先生的殷殷话语中,流淌出对同乡前辈的一股拳拳深情,句句感人肺腑,既准确概括了编选此书的动因,又道出了大家一直怀有的希望。海西同仁们(包括郑老先生)多年的心愿,随着本书的一朝问世,终于得到了由衷的满足。在八闽和谐发展大潮涌动的今天,本书的应运而生,怎能说不是福建和全国文化界的一件大快人心的喜事呢?

林纾,当年这位从福州勇敢走出去,像苍鹰翱翔于神州上空,最后又长眠于三山故土的文豪,八十多年后终于又可以借助他家乡的许多文史工作者的煌煌巨著,再次向全世界印证自己无愧于一代文化巨人的历史功勋。“悠悠百年,自有能辨之者”,当年抱定自己的明智主张而又横遭非议的林纾曾经悲愤填膺地如是说。值此百年林纾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林纾研究资料选编》问世之际,我们相信:一贯以真诚勤勇的精神执着进取、笑对人生的冷红生林琴南先生,如果九泉之下获悉此事,一定会频频颔首,舒展开他临终前为祖国、为民族文化忧心忡忡而紧紧锁住的眉头。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王枝忠

福建文史20083期 515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