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发微》太阳篇104~105

 随遇而安如当下 2023-12-16 发布于上海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柴胡加芒硝汤方

柴胡二两  黄芩、甘草、人参、生姜各一两  半夏二十铢  大枣四枚  芒硝二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105】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七日为一候,在《内经》即名一候为一日,本论中间亦有沿袭之者,如一日、二三日之日,皆以一候言之,六日愈、七日愈之日,即以一日言之,是不可以不辨也。本论发端云:“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此二节盖为传阳明、少阳言之。十三日不解,已将抵二候之末,上节言少阳阳明之传,次节言正阳阳明之传。盖虽在一候之中,传变固不同也。少阳阳明之传,上湿而下燥。上湿则胸胁满而呕,下燥则里热挟湿上熏,而日晡所发潮热,此本大柴胡汤证,见证治证,原不当更见微利。所以致此者,俗工以大柴胡为猛峻,巧借轻可去实之名,下以丸药。既不能决荡下燥,又不能肃清上湿,卒至初服不应,渐积而成微利。究之潮热为阳明实证,法当排决,徒以上湿未祛,先宜小柴胡解其外,而以柴胡加芒硝终之,此邪传少阳阳明治法,宜于先表后里者也。正阳阳明之传,湿去而燥独留。燥热在肠胃,上熏于脑,则神昏而谵语。小便利者,大便必结,而证情反见下利。自下利者,脉必微细,手必见厥,而反见脉条畅手足温和者,此非自利,亦俗工畏承气猛峻,以丸药下之之失,为其内实未除也。内实必待调胃承气而始尽,益可信轻可去实之谬矣。此邪传正阳阳明治法,急当攻里者也。独怪近世医家,一见谵语,便称邪犯心包,犀角、羚羊角、紫雪丹,任意杂投,脱有不讳,内实至死不去,即或幸免,正气亦日见消亡。求如丸药下之之古代庸医,并如凤毛麟角之不数数觏(gòu)也,亦可哀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