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坏人总是死于话多?

 西北贾 2023-12-16 发布于山东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熟悉的场景,高潮部分,大反派在阴谋得逞后,往往都会在第一时间下架自己的智商。从一个滴水不漏的幕后策划者,变成一个磨磨叽叽的话痨。突然就有了无法抑制的倾诉欲望。也不管对方愿不愿意,非要向人家详细介绍自己的秘密和计划内容——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既然你已经快死了……那我就把一切都告诉你巴拉巴拉……说得口干舌燥之后。还要再来上几声志得意满的大笑,或者气定神闲地抽上一支雪茄。

换句话说,就是——一定要在尘埃落定之前,来一场漫长而耽误事儿的装逼。从而给了正面人物充足的搞事时间,以及力挽狂澜的机会。后面的剧情峰回路转——大反派苦心经营的一切在最后时刻功亏一篑。正义一方收获了最终的胜利。然后,整个故事以邪不胜正的结局完美落幕。

观众一片嘘声,咋就不能先办正事,干掉主角,为啥非要洋洋洒洒写小作文,追忆似水流年,峥嵘岁月呢?为什么坏人总在最后关头这么多话?明明终极BOSS已经占尽优势 但是他们给了主角足够的时间准备逆袭,最后功败垂成,喜提“话痨”称号。

艺术源于生活,死于话痨必然有迹可循。而现实才是我们能看到的最伟大戏剧,坏人死于话多是真的会出现的。

凡是能走到对立面的两个人或者群体,当一方掌握胜利的钥匙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在失败者面前说几句。

人们很少意识到,语言和刀枪一样,都是工具,而且是异常锋利的工具,语言有的时候还要更锋利一些,胜利的快感通常体现在倾泻而出的痛斥上,进而胜利者会获取异常的快感,痛斥失败者也是一个管理情绪的过程,因为人们预感到从言语上打击对立方会获得快感。

但是任何一种情绪带来的愉快总是短暂的,它带来的是一种看似上瘾的循环,然后人的自我感受比刚开始的时候要糟糕的多,到影视作品当中就是代表正义的一方复仇之后也会陷入无尽的迷茫甚至反复中,个中原因就包括复仇的时候话说少了。

究其原因,这就是另一个问题,认知失调。孩童来到世界,最初接受的教育都是最简单的对错教育,杀人行凶或者打击报复是不对的。当终极BOSS出现,他内心深处知道杀人是不对的,但是他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错误的,他就必须通过将杀人行为合法化来实现建立心理防御机制。终极BOSS会找各种借口获取自己杀人的正当性,说服自己放下良心的包袱,告诉自己这样做是正确的,而这些需要言语说出来让别人知道才可以。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坏人明明动一下手指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突然就进入演讲状态,通过言语的痛斥,说给自己和别人听,来达到所谓的认知失调消解。

到这里有人会说,说服自己可以事后自己安全的搞定,为什么要在最危险的地方做,这就是另一个问题,提升自我评价。

坏人再坏也是人,必然要遵循人类共有的心理规律,当坏人开始滔滔不绝的时候,回顾历史,把自己的所作所为一一历数,对自己进行肯定,自我感觉爆棚,当然这远远不够,独角戏不够精彩,一定要有观众,甚至说观众越多越好,这样个体才会获得最大的心里满足感,得到群体成员的认同。

一个坏人,在毕生的野心即将实现之际,不把所有的阴谋诡计全盘托出,让所有人都知道,实在是太委屈自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