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欣赏辽代建筑独乐寺(2)——津冀短途自驾游

 三爱先生之馆 2023-12-17 发布于江西

天津蓟县,隋称“渔阳”,唐置蓟州,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在是天津蓟州区。这里有座辽代建筑——独乐寺,是“中国仅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阁楼”,距离天津市区不到2小时的车程。被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无上国宝”、“海内孤品”,并称独乐寺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我国建筑蜕变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既然史料上有记载,专家又高度评价,那就是名胜古迹,当然得去欣赏一番。


01  这是独乐寺的山门,辽代建筑。独乐寺大匾是明代首辅、武英殿大学士严嵩手书。请注意,照片拍摄到、山门内右侧有二名坐姿学生正在写生绘画。

独乐寺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间做穿堂,正脊两端的鸱吻,造型生动古朴,为辽代原物。山门前两稍间是两尊辽代彩色泥塑金刚力士像,俗称“哼”、“哈”二将,后两稍间是清代绘制的“四大天王”彩色壁画。山门梁柱粗壮,斗拱雄硕,“升起”和“侧脚”明显。

  

02  仔细看看明代严嵩手书的“独乐寺”匾,及其高超的斗拱结构技术,历经千年多次大地震,能够屹立不倒。

独乐寺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寺内现存最古老的两座建筑物山门和观音阁,皆辽圣宗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独乐寺虽为千年名刹,而建寺历史扑朔迷离,难于查考。最早可追至唐代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据传大将尉迟敬德奉皇帝李世民的旨意监修独乐寺,黑脸将军找来了十几个有名的工匠,对他们说:“佛得高,阁得高,不用钉,不用铆,你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另外,唐代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造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据传安禄山起兵叛唐时在此誓师,因其“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何以为证?唐人习称幽州范阳为渔阳。如唐代文学家李德裕《幽州纪圣功碑铭》:“渔阳突骑,燕歌壮气。”杜甫《渔阳》:“渔阳突骑犹精锐,赫赫雍王都节制。”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特别是白居易的诗句,描述渔阳军鼓惊天动地,打破了天宝盛世梦,安禄山造反啦!

  

03  山门内两个稍间是两尊辽代泥塑彩绘护卫金刚力士像,俗称“哼”、“哈”二将。通过他们的嘴形,俺觉得这位是“哼”将军。

  

04  彩绘精美,姿态生动。看嘴形,这位是“哈”将军。

  

05  穿过山门后,再回头欣赏这座辽代的建筑,古朴而沧桑。再站远点,抬头可以观赏到山门正脊的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飞翔,造型生动古朴,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

  

06  前面就是有名的辽代建筑“观音阁”,先从正面观赏。

观音阁高23米,是一座三层的木构楼阁,其中第二层是暗层,外观是两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观音阁使用了24种不同的斗拱榫接,没有使用任何钉子,曾被梁思成先生誉为“集斗拱之大成者”。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大地震,但仍然屹立不倒,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康熙十八年(1679年),北京东郊发生了8级地震;1976年8月27日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该寺距震中近在咫尺,往往是“官廨民宿无一存”,唯独乐寺巍然屹立。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建筑妙法,采取以柱子承重的木构架形式,而不是以墙承重,抗震的关键就是建筑构件和构件之间的榫卯结合结构。遇有强烈地震时,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虽会“松动”却不致“散架”,可以起到耗能的作用。

  

07  在辽代著名建筑前,孙儿与其妈、小姨合影。

  

08  站在辽代建筑的左侧前,欣赏“观音阁”。

清初朱彝尊《日下旧闻》引《盘山志》:“独乐寺不知创自何代,至辽时重修,有翰林学士承旨刘成碑,统和四年孟夏立石。其文略曰:故尚父秦王请谈真大师入独乐寺。修观音阁,以统和二年冬月再建,上下两级,东西五间,南北八架,大阁一所,重塑十一面观音菩萨像。”如今,独乐寺内“刘成碑”也不知去向,“谈真大师”辽史中无记载。

另外,观音阁檐下有八根擎檐柱,这是清乾隆十八年维修时添加的,“乾隆支顶观音阁”的故事在蓟县民间广为流传。乾隆到清东陵祭祖多次来过独乐寺,并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乾隆十八年,便在观音阁东北处大兴土木,建造行宫,以便谒陵游玩时驻跸。一天中午,乾隆在行宫看书,迷迷糊糊睡着了,忽然看见观音阁东北屋檐倾斜下落,直向行宫砸下,他大呼救命,猛然惊醒,原来是一场噩梦。却让乾隆忐忑不安,想是在佛门圣地动土建行宫,有违天意?为弥补对菩萨的惊动,消灾免难,决定大修独乐寺,特别是在观音阁檐角下支顶了八根擎檐柱,在心理上减少了大阁对行宫的威胁。

  

09  据说,“观音之阁”四个字是李白所题。

这时候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观音阁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木结构的楼阁,第二层是暗层,且上无檐与第三层分隔,省去一层瓦檐,避免了拥簇之感。在外观上看像是两层建筑,暗层处外修回转平台,供信男善女礼佛和凭栏远眺。

  

10  “具足圆成”匾系咸丰帝所题,咸丰帝就是那个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前夕,出逃并病死承德避暑山庄的皇帝,即慈禧的丈夫。

  

11  走近观音阁,就能看见“普门香界”匾,这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观音阁内中央的须弥座上,耸立着一尊高16米的泥塑观音菩萨站像,菩萨头部直抵三层的楼顶。因其头上塑有十个小观音头像,故又称之为“十一面观音,菩萨面容丰润、慈祥,两肩下垂,躯干微微前倾,仪态端庄,似动非动。观音塑像两侧各有一尊胁侍菩萨塑像,姿态生动,塑像是辽代的原塑。虽制作於辽代,但其艺术风格类似盛唐时期的作品,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

  

12  站在观音阁大门口拍一张,里面不让拍照,也不能上楼。你看,中央观音菩萨衣服上的彩绘十分了得,图案精彩绝伦。

  

13  太美啦!禁不住偷拍一张,以飨读者。古人太厉害了,工艺精湛,无论是建筑,还是雕塑绘画,都令人叹为观止。

观音阁内以观音塑像为中心,四周列柱两排,柱上置斗拱,斗拱上架梁枋,其上再立木柱、斗拱和梁枋,将内部分成三层,使人们能从不同的高度瞻仰佛容;梁枋绕像而设,中部形成天井,上下贯通,容纳像身,像顶覆以斗八藻井,整个内部空间都和佛像紧密结合在一起。整个楼阁梁、柱、斗枋数以千计,但布置和使用很有规律。其大小形状,无论是衬托塑像,还是装修建筑,处理都很协调,显示出辽代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卓越成就。

  

14  观音阁内不能拍照,图片来自网络。从另一个角度欣赏观音菩萨和旁边二位胁侍菩萨,估计这张照片拍摄时间蛮久了,与我们今天拍摄的照片相比,色彩相差甚远。

  

15  观音阁内不能拍照,图片来自网络。这张照片上三楼拍摄才行,观音菩萨头上塑有十个小观音头像,看得十分清楚,如今楼上不开放。

  

16  观音阁内不能拍照,图片来自网络。从这张照片里,能看到观音阁三楼的布局,还是蛮宽敞的。

观音阁的二十八根立柱,做里外两圈升起,用梁桁斗拱联结成一个整体,赋予建筑巨大的抗震能力。斗拱繁简各异,共计24种,152朵,使建筑既庄严凝重,又挺拔轩昂。

另外,1972年对观音阁进行修整时发现了壁画。经过考证,这些壁画是清代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一次大修独乐寺时,被覆盖上一层约1厘米厚的泥灰,一直掩盖了219年,才露真容。经过去除墙灰并修复,观音阁下层的四壁上满是彩画,为十六罗汉立像和三头六臂或四臂的明王像,间绘山林、云、水和世俗题材画。此系明代画师之作,保存完好,画面清楚,色泽鲜明。观音阁内不能拍照,下面从网络上选几副清晰的罗汉画像,与朋友们分享。


17  照片来自网络。第五尊者:诺矩罗(俗称静坐罗汉),又称大力罗汉。画面中,尊者体态敦实,面容赤红,肚腹微鼓,双目如电,炯炯有神。

  

18  照片来自网络。第七尊者:迦理迦(俗称骑象罗汉)。迦理即象,象是佛法的象征。他原是一名驯象师,目视四方,心怀众生。画面中,尊者左手持拂尘倒坠,右手中捏一物,唇色艳红亮丽。

  

19  照片来自网络。第八尊者:伐者弗多罗(俗称笑狮罗汉),原是一名骁勇的猎人,可以猎杀凶猛的狮子,后得高僧感化,出家做了和尚,戒杀一切生物。

  

 20  照片来自网络。第十二尊者:那伽牟那罗(俗称挖耳罗汉),也是一位论师,以耳根清净闻名。耳根清净是佛教徒最高修为之一,不听淫邪之声,亦不听别人的秘密。

 

21  照片来自网络。第十三尊者:因竭陀(俗称布袋罗汉),原是一位捉蛇人,布袋为装蛇之用。寓意断除一切烦恼,不受毁誉得失之心的困扰。画面中,尊者头戴布冠,身着长袍,肩扛锡杖,左手托钵,几只小鸟翩翩飞来。这些小生灵也为画面带来极大的活力。

  

22  十一面观音塑像背后有倒坐观音,又称海岛观音,是明代的泥塑造像。左右各有一护法菩萨,左边红脸的是关公,右边白脸的是韦驮。关羽成为观音菩萨的护法神,俺是第一次遇见。

  

23  护法神韦驮。韦驮原为古印度婆罗门教天部神,在佛涅盘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韦驮急追取回,后来便成为佛教中的护卫天神

韦驮亭位于观音阁北面,即后面,高约5米,宽约4米,是一座明代修建的攒尖顶八角亭,亭内韦驮像高约3米,威猛庄严,甲胄鲜明,双手合十,怀抱金刚杵。据说韦驮的不同姿势对于行脚僧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只要看见寺内的韦驮像双手合掌,表示寺庙里欢迎,路过和尚尽可大摇大摆进去,白吃白住;要是握杵拄地,表示寺庙不欢迎挂单和尚。

  

24  前面是祖师殿,也称西配殿,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那边还有古树和铜鼓,先过去拍拍照。

  

25  在120岁的古刺槐树下,姥姥与孙儿合影。

  

26  在独乐寺里的“铜鼓”前,给孙儿拍一张。

  

27  独乐寺的祖师殿,即西配殿,供奉达摩祖师、六祖慧能和百丈怀海禅师三人。达摩祖师,印度人,南朝梁武帝时期,渡海、北上至少林寺,传播大乘佛教禅宗,成为中国禅宗初祖。六祖慧能,达摩第六代传人,中国禅宗的实际创立者,有《六祖坛经》行世。百丈怀海禅师,六祖慧能的第三代传人,是禅宗丛林制度的创立者。

  

28  有趣的是,独乐寺的伽蓝殿,也称东配殿,建于乾隆十八年,把关公及其下属周倉、关平作为汉传佛教的护法神来供奉。

  

29  报恩院位于观音阁的北面,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重建,四合院式建筑,长约9米,宽5米,为明、清两代僧人重要的礼佛场所。“报恩院”三字为咸丰帝御笔。

咸丰八年(公元1859年)仲秋,咸丰皇帝驾临独乐寺,应本寺方丈之请,为四合院题写“报恩院”。“报恩”二字在此有二层含义:其一,自乾隆十八年后,独乐寺被辟为皇家禁地,该寺方丈皆为御封,报答皇恩,此为一义;其二,佛门弟子“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即要报答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经历三恶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磨难。

  

30  报恩院前殿为弥勒殿,正中供奉一尊铜制弥勒菩萨像,两边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疯僧塑像,分别是寒山、普化、风波和济公,这种布局全国寺院中实属罕见,也应是独乐寺的特色之一。

  

31  济公与风波和尚。

“济公和尚”,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浙江天台县永宁村人,后世尊为“活佛济公”。破帽破扇破鞋破衣,举止疯癫,嗜酒好肉,是一位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风波和尚”,南宋疯僧,是一位有胆识的和尚。当年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抗金英雄岳飞陷害入狱,不能决断该如何处置,于是到灵隐寺求签。风波和尚不畏权势,用破扫帚朝秦桧没头没脸地扫去,这就是著名的“疯僧扫秦”的故事。

  

32  普化和寒山和尚。

普化和尚”云游四方,为人出言佯狂,行为简放,不过他却能在癫狂中说出许多深刻的佛理和极有人生哲理的话,从而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寒山和尚”,即寒山子,唐朝人,隐居在浙江天台山寒岩。喜欢装疯卖傻,时而语出惊人,并有《寒山诗集》传世。

四大疯僧,除了风波和尚是暗笑,不发声外,弥勒佛与其他疯僧济公、普化、寒山都在笑,一屋子的笑声,充满欢乐。

  

33  独乐寺行宫位于观音阁的东面,外墙用青砖砌就,是清代皇帝去东陵谒陵祭祖途中休息的地方。

独乐寺行宫,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又称乾隆行宫,是清代皇帝去东陵谒陵途中小憩之地,也是天津地区仅存的一处行宫。行宫存有正殿一层,附属建筑三间,现恢复回廊十四间,垂花门一座,使行宫独立成院。乾隆之后的皇帝都来过独乐寺行宫,并留下了大量赞美独乐寺的诗篇,行宫内新增设的展览,辑录了12首清帝即兴之作和与行宫有关的帝后嫔妃画像17幅。

  

34  从前面那道门近来,站在行宫内拍摄庭院,庭院围墙内侧建回廊,乾隆御笔碑刻现镶嵌于行宫回廊内。

乾隆御笔碑刻,共28块,诗文107篇,是乾隆皇帝临摹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唐寅等名人书法,行草楷不同、大小字不等,或粗犷苍劲,或圆润秀丽,不仅是乾隆皇帝的书法真迹,而且是历代书法大家作品的汇集,弥足珍贵。碑文又分御笔临和御笔两种,御笔临有《艇子新浮水》(临文征明)、《朝辞白帝》(临赵孟頫)、《朱阑画柱》(临苏东坡)等,笔法和神韵均堪称一绝。御笔有《敖不可长》、《金刚四句》、《大学圣经》、《秋兴八首》等,或苍劲挺秀、或行云流水。很多作品反映了乾隆皇帝受佛、道、儒思想影响所持的中和、平常的修身之道。

  

35  有游客正在欣赏乾隆御笔碑刻。

  

36  乾隆书法“紫气东来”,真正的“紫气东来”匾,记得悬挂在沈阳故宫,俺见过。

  

37  翻出旧照片,这是13年前游览沈阳故宫时,在“凤凰楼”下拍摄的“紫气东来”匾。

到此,独乐寺的特色,都仔细欣赏过了,其他还有“大雄宝殿”等与别的寺庙差不多,就不一一描述,参观游览到此结束。我们还要赶路,下一站盘山公园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