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版本说之:贾平凹与作家出版社(中)

 书山有路gwj 2023-12-17 发布于陕西

朱文鑫

《制造声音》

图片

继长篇小说《浮躁》后,作家出版社先后推出了贾平凹的《抱散集》、《贾平凹自选集》(6卷)、《敲门》和《制造声音》等作品。

《制造声音》(以下简称《声音》)是贾平凹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共辑入作家1997年以后新创作的6篇作品,采用对话体,叙述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而最精采的首推《制造声音》。

作品以洗炼的笔触,客观冷静地解剖人物和社会,其风格手法反映了贾平凹在小说创作进入转型阶段对于表现形式的一种新探索。

《声音》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近七旬的农民--杨二娃,一生为保护一株椿树,经过1532次争告,历经逝妻丧子,拆房重建,却最终在获得归属权之际悄然死去的故事。读后凄楚而令人回味。

《声音》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物塑造上的力求简约,寥寥几笔,一个清瘦、穷急、不断奋争的形象活现于读者面前--“一个70岁左右的老头,个子高大,但枯瘦如柴,头发和胡子已成毡片······老头进拘留所似乎并不介意,对公安局长的道歉也无动于衷,只嚷道:树会说话的!树是一九四八年栽的!'”最令人称道的是作家在写人叙事时,很少用闲笔,也无任何个人感情渲染,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一颗清涕就呆在鼻尖,一把捏下来要揩向桌腿,后来还是揩在了身上的裤腰处·····”又如,“人家在一个壶里尿!”短短八个字,就把村长与德贵老婆搭奸伐树的勾当活画了出来。再如,“专案组很快回来了,考证出树是一九四八年栽的。我作了批示:树归属于杨二娃。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作家删去一切表面的东西,包括杨二娃获取归属权后的喜悦情绪,体现了贾平凹倡导的“空白,正是你要写的地方”的美学思想。

读《声音》想起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范母一喜而死······都因合理的夸张而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从小见大,杨二娃的故事是真实的,可信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鲁迅语)。作家将这一社会现象客观地展现在公众面前,虽然“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鲁讯语)。

《制造声音》首发在1996年第5期大家杂志上。

该书由作家出版社19989月出版,一版一印8000册。责编潘静。书中有平凹序言:辑九七年的小说,以记其少而小。这样精短到13个字的序言,是平凹作品集中最短,短小而不小。

《敲门》

图片

《敲门》是贾平凹的一本散文集,共辑入游品、人物速写及文论41篇,长有万言,短则百字,乍看是在为人画像、写序,细品却是以记录他人之事写自己的精巧文章。

作家生性怕人“敲门”,生性不爱言语,却在不知不觉中打开心扉,说了许多与自己相识或不大相识的书友、画友、文友有关的话,有的如写意,有的似自嘲,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其语言不以炫词引人,而在平淡中见深长。

《敲门》是贾平凹散文创作进入转型期后的新作品集,虽不如以往《月迹》、《抱散集》所辑入的散文那么恬淡和优美,却以直白、自然、亲切的风格确立了贾平凹的散文的新地位,体现了作家多年来所倡导的“空白,正是所要表现的地方”的美学思想。

《敲门》的另一特色是作家动用绘画的写意手法,用一幅画作,一纸拓片,一篇序文,一块藏石,甚至一株树木,一具陶器等等的愚拙、古朴、旷远、博大抒写中华文化的厚重和灵秀,抒发自己的一种文道和境界说。如,作家将各色朋友的各种心态以洋洋万言展读给了读者,写到:“······在名和利的奋斗中,我又有了相当多的朋友,但在奋斗名与利的过程,我的朋友交换四季······走的走,来的来,你面前总有几张板凳,板凳总没空过······有危难时护佑过我的朋友,有贫困时周济过我的朋友,有帮我处理过鸡零狗碎事的朋友,有利用过我又反过来踹我一脚的朋友,有诬陷过我的朋友······成我事的是我的朋友,坏我事的也是我的朋友。有的人认为我没有用了不再前来,有些人我看着恶心了主动与他断交,但难处理的是那些帮我忙越帮越乱的人,是那些对我有过恩却又没完没了地向我讨人情的人······朋友可以归两大类······生活关照型的朋友可能了解我身上的每个痣,不一定了解我的心;精神交流型的朋友可能了解我的心,却又常常拂我的意······”(《朋友》)作家真挚情感的袒露让你感到自然和无拘无碍。

读贾平凹的《敲门》确实有一种阅读快感。连《吃烟》、《秃顶》、《古土罐》、《敲门》这样多焉不察的事也可以写成散文,而且全然不顾散文的体式,不顾开端、照应和结尾的升华,只讲过程,作家对待生活的真挚坦诚,如风雪之夕与友人围炉,可谓做到了有什么话说什么话。

时下一些人写的散文大多停留在是繁乱的浮躁的生活表层,或爱功名的杂念较多,或不易面对生活的本真,或不易静心静神,相比之下,贾平凹表现出一种敢于直面现实,敢于耐住寂寞苦苦追寻艺术的可贵精神。

该书由作家出版社19989月出版,32开窄本,一版一印8000册。责编潘静,曹全弘装帧设计,封面、勒口、封底的菊黄底色,一只土陶,似一只小兽独立一隅,凝视护卫着书名“敲门”,陶器底部的白与敲门处的切口白形成呼应,环衬采用午夜蓝,整体给人一种宁净和深邃的视觉效果。

《秦腔》

图片

贾平凹说:我决心以这本书为故乡树起一块碑。《秦腔》这本小说,是写我最熟悉的、和我有直接生命联系的东西。贾平凹以故乡棣花街为蓝本,写他最有感情的村人和村事,写出大时代变革下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和迷茫。就文学风格而言,《秦腔》更是贾平凹的里程碑之作,日常生活式的书写臻于纯熟。

作家出版社 20054月出版 566页、46万字、红色平装本《秦腔》。初版首印150000册。

《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贾平凹自2003年初开始动笔写作《秦腔》,历时近两年,四易其稿。是作者费时最长、修改最多、最耗心血的一部作品。2007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内容涉及其家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的故事。作品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书中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贾平凹称我要以它为故乡竖一块碑。秦腔》是一部反史诗的乡土史诗,有史诗般庞大的规模和厚重的质地。贾平凹用文字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

贾平凹说:如果你慢慢去读,能理解我的迷茫和辛酸。

该书封面装帧为红色背景,平凹亲笔题写书名墨色“秦腔”二字居中顶天立地,两侧以陕西民间剪纸孔雀绿点缀,金黄色衬页,封底红色书页上这样写道“当代乡村变革的脉象,传统民间文化的挽歌。”“谁主盛衰:天地人相互对质;忍观沉浮:命运势彼此角力。” 书中还插入了作者4幅彩色书画作品。整体装帧给人一种激情火热,典雅而充满希望的视觉效果,着着实实为故乡树立一块文学之碑。

2008版《秦腔》

2008年作家出版社再次推出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32 开平装本。

在保持原版本装帧的基础上,腰封上列入了《秦腔》的六项大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首届世界中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第二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最佳奖,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荣登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小说排行榜,荣获2005年最佳风云榜、最喜爱的文学作品。200811月,《秦腔》印刷达239000册,第11次印刷。

《浮躁》重温经典

图片

作家出版社 20056月,推出重温经典长篇小说系列,共11册,贾平凹《浮躁》、莫言《檀香刑》、丛维熙《裸雪》等列入其中。《浮躁》以农村青年金狗与小水之间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的浮躁状态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虚。

小说1987年岁首在《收获》发表。作者刚刚从中短篇转入长篇写作的第二部作品,然而就已经在自序中言明,这将是自己的告别之作,告别的不是别的,正是彼时流行的有些严格的现实主义写实方法和框架。于是他驾轻就熟地重回了《小月前本》以前的自己,那是新文学以来自沈从文至汪曾祺等一脉相承的文字传统,褪去时代的浸染,浑然天成,通灵剔透,也就有意无意地成了《受戒》以来寻根文学的代表,尤其是上部的铺陈与勾勒,颇有《边城》风骨,在全书中也最为生动和酣畅。小说所写仍旧是城乡二元,因此金狗和小水们的身上,仍旧会有高加林孙少平和刘巧珍田润叶们的影子,但这不是模仿,是时代和人的真实。浮躁的也不止是从静缓到奔流呼啸的那条州河,而是那个时代在闭塞与静谧太久过后的一种世相和心态。

《浮躁》32开本平装,印刷10000册。责编潘婧,封面设计曹全弘。

《邻家少妇》

图片

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贾平凹《邻家少妇》200510月出版。散文是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为我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数千年来,流派异彩纷呈,名篇佳迭出,一直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景观。为了展示当代散文创作,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中国文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作家出版社推出一套当代散文大家精品文库丛书,包括季羡林、汪曾祺、王蒙、贾平凹、冯骥才、莫言、邵燕祥、黄苗子、李国文、蒋子龙、宗璞等作家的作品。经过严格遴选,进入本套丛书的作家,都是当代创作颇丰、名满文坛的散文大家。这套丛书,每人一卷,每卷精选20余万字。这套丛书,风格迥然,特色鲜明,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读者可一览当代散文大家的不同风范。

《邻家少妇》收入贾平凹精品散文50篇,约21.5万字,书中选取了能够代表贾平凹个人生活及创作轨迹的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如:《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安妥我灵魂的这本书》等;还选了一些贾平凹写的文化名人的作品,如:《哭三毛》,《再哭三毛》,《论孙犁》,以及论书画方面等佳作,可读性强。全书信息量大,是一部写作范本。

《邻家少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之《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作者这样说:作为父母,我们向两个孩子说三句话。第一句,是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做对家庭有责任的人。好读书能受用一生,认真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第二句话,仍是一句老话'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经事,可以爱小零钱,但必须有大胸怀。第三句话,还是老话'心系一处。在往后的岁月里,要创造、培养、磨合、建设、维护、完善你们自己的婚姻……”近两百个汉字将上辈人对下辈人的嘱托诠释得真实贴心。第二部分作者引领我们重访商州,重温《商州初录》中展示出商州的自然之美,在贾平凹看来,自然之美无疑正是孕育着风情与人情之美的理想土壤。作品中深情地把商州称作这块美丽、富饶而充满着野情野味的神秘的地方。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深情写道:我侧起身来,撩起后窗帘往外一看,才见屋后田边的那台大石磙碾子被一个女人推着。这女人窄袄窄裤儿,腰俏俏的;头上抹着很重的头油,丝纹不乱;一双用粉涂得雪白的单布鞋,弓弓的小巧,起落上下没一点声响……”而第四部分由《我的老师》、《读张爱玲》、《名角》等几篇佳作组成。在文章看过,版本不错的时下,能够静下心来安静阅读的文章,贾平凹《邻家少妇》的语言自是一脉。

该书封面以菊黄为底色,金色的框架内,邻家少妇四个墨色书名,铺一洋红色,与书脊相呼应,延展至环衬的玫瑰红,体现了一种简约、优雅、娇柔的女性色彩和舒适、均衡的视觉魅力。

《高兴》

图片

《高兴》是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由作家出版社20079月推出平装32开本,讲述了他对农民的一贯关注,书写的是进了城的农民——城市中的拾荒人的命运。作品采用口述体的第一人称,语言幽默,流畅,易于阅读, 小说中的人物原型刘高兴是贾平凹老家丹凤县棣花镇同村的伙伴,从小学到中学的同学。贾平凹大学毕业后就留在西安当了文学编辑,后来成为作家。而刘高兴当兵复员后回到农村,做过泥瓦匠、吊过挂面、磨过豆腐、摆过油条摊子,什么都没干出名堂,年过半百只好进城打工,拾破烂、给人送煤。小说中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城市中艰难地生存。而且,作品在描述他们生活困境的同时,着重关注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写了他们的理想、追求和爱情。

贾平凹为了创作《高兴》,通过自身的经历并酝酿成熟了文稿,并为了更好地写作这群都市边缘人的生存状态,贾平凹不断地到西安一个拾荒村去调查采访。这个村子全是来自农村,在城市里拾荒的农民。贾平凹和他们一起体验拾荒生活,还跟他们同吃同喝。在创作之初,《高兴》只有20多万字,但前后修改了五次,每改一次就要重新抄写一遍,因此书写总和就超过了100万字。贾平凹为写此书右手中指已经严重变形。《高兴》这部小说中的白描便闪烁出钻石般的光芒,它穿透小说中的故事、人物、命运,照射给读者一幕欲哭无泪、渴望欷歔的人间舞台。

2014818日,由瑞典翻译家、汉学家陈安娜女士翻译的中国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在瑞典出版。在读过瑞典文版的《高兴》之后,陈安娜的老师马悦然专门向其发来邮件表达了自己的赞赏之情,并将《高兴》一书和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1937年发表的作品《老鼠与人》做对比。

《高兴》的装饰设计也突破了作家出版社多年来的简约风格,封面以人物市井漫画的形式,平凹亲自题写书名,“高兴”二字居中并有一种喜悦的悦动、与出版社和作者名以红色形成呼应,给人一种热烈、乐观、生动、活泼的饱满视觉冲击力,也强化了整体的主题氛围。书中附8幅平凹画作,每一章节,辑入精典导语,以浅灰宋体字竖排列;并附有两篇作者后记,这是在任何一部以往的长篇小说中不多见的。

2009年根据贾平凹小说《高兴》拍摄同名电影《高兴》。

《秦腔》文化部送书下乡工程

图片

《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20054月《秦腔》初次出版,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秦腔》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讲述了农民与士地的关系、农民的生存状态,通过一个叫引生的疯子的眼光,书写了对农民沉重的负担及农村文化的失落所寄予的深层忧虑与深切同情。作品以凝重的笔触,解读中国农村20年的历史,集中展示了乡村价值观念和传统格局巨大而深刻的变迁,是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20199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送书下乡工程由文化部、财政部承办的工程工程目标是自20032005年,文化部、财政部向300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图书馆和3000个乡镇图书馆(),赠送农村适用图书390万册。每年为每个县图书馆送书1000册,3年合计3000册;每年为每个乡镇图书馆()送书330余册,3年合计1000册。送书下乡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举措,直接面对老少边穷和中西部地区,重点解决贫困地区县图书馆、乡镇图书馆()藏书贫乏、购书经费短缺的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知识、信息的需求。

200711月,贾平凹作品《秦腔》作为文学艺术类代表作,纳入送书下乡工程书目。工程采取专家选书、集中采购、统一装帧、直接配送的实施办法。配送图书将使用统一设计的封面,印有文化部、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字样及专有标识。配送图书的选书原则为内容健康、实用性、可读性强、适合农村读者需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建设、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科普知识、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医药保健、生活百科、文学艺术、历史知识、体育娱乐等。文化部、财政部联合成立了全国送书下乡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文化部社图司。同时,建立了送书下乡工程全国图书配送中心,设在国家图书馆。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