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yy2751 2023-12-17

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很容易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文字传达上的误解。有时大家都会说:“这对扬声器的声音太强、低音太少”。这就是高、中、低段的量感分布。问题出在如果把20Hz-20KHz的频宽只以3段来分的话,那必然会产生不够精确的混淆。到底您所指的低音是指哪里呢?有多低呢?为了让形容的文字更精确,有必要把高、中、低每段再细分三个小段,也就是将20Hz-20KHz的频宽分为极低频、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极高频等7个频段。

图片

极低频:20-40Hz这个频段称为极低频。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达到那么低的音域,由于这段低频并不是乐器最美的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除非是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在。所以我们在调音的时候都会把这一频段作出相应的衰减。

低频:40-80Hz这个频段称为低频。这个频段内有什么乐器呢?有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法国号等。这个频段对于构成浑厚的低频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人会将这个频段误认为是极低频,因为听起来它的频段实在已经很低了。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一般会没有了丰润澎湃的感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不经久耐听。

中低频:80-160Hz之间的这个频段称为中低频。这个频段是令音响迷最头痛的一段,因为它是造就耳朵轰轰然的元凶。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这与听音的环境的尺寸和共振有关。大部分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的声波,可惜,当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低频和中频之间的声频普都随着中低频的被吸收而呈凹陷的状态,使得声音变瘦,缺乏丰润感。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在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

中频:160-1280Hz这个频段之间横跨的幅度是最宽的,几乎把所有的乐器及人声都包含进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频段。很多人对乐器音域的最大误解也发生在此处,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但一般人却误认为它的音域很高。另外不要以为女高音的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域的上限而已。

从上面的描述中,大家一定已经了解中频在音响当中是多么的重要了。只要这个频段凹陷,声音的表现马上变瘦了。有时,很多的音响迷都处于中频凹陷的情况而不自知。这个频段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二路分音扬声器的分频点来分析。一般二路分音扬声器的分频点大多在2500Hz-3000Hz左右,也就是说,2500Hz以上由高音扬声器负责,2500Hz以下由中低音扬声器负责。2500Hz大约是1280Hz的两倍,也就是说为了避免中低音扬声器在中频极限处产生太大的分频点失真,设计师们把分频点提高到中频上限的两倍处,如此一来,最完美的中频就可以由中低音扬声器发出。

中高频:1280-2560Hz这个频段称为中高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小提琴约有1/4的较高音域在此,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1/2较低音域、钹、 三角铁等。其中中高频很容易辨认,弦乐群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频。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因此请大家特别留意。

高频:2560-5120Hz这个频段,称之为高频。这段频域对于乐器演奏而言,已经是很少有机会涉及了,因为除了小提琴音域的上限、钢琴、短笛的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大多不会出现在这个频段中。从扬声器的分频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到这段频域全部都出现在高音扬声器中,将耳朵靠近高音单元时,所听到的不是乐器的声音,而是一片“嘶嘶”声。

极高频:5120-20000Hz这么宽的频段,称之为极高频。可以从高频就已经很少有乐器出现的事实中,了解到极高频所容纳的尽是乐器与人的泛音。一般乐器的泛音大多是越高处能量越小,换句话说,高音扬声器要制造得很敏锐,能够清楚的再生非常细微的声音。这里就发生了一件困扰扬声器单元制造的事情,一个高音扬声器为了清楚再生所有细微的泛音,不顾一切的设计成很小的电流就能推动振膜,那么同样由这个高音单元所负责的大能量高频时就极有可能会时常处于失真的状态,因为高频段的能量要比极高频大多了。这也是目前市场上许多扬声器极高频很清楚,却容易流于刺耳的原因之一。

了解了高、中、低频段的分段方法之后,接着要讨论量感之外的控制力。量感当然是指量的多寡,即是我们所说的高音比较多、低音比较少等。而控制力通常多指对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控制力。有些器材低音松散,有些则具有弹性。我们会说后者有低频的控制力。有些器材能够抓得住高频,让它不会飙得耳朵难受,我们说它高频的控制力佳。请注意,各频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坏,器材之间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最重要的,而控制力的好坏就可以说是器材本身的优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