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自己越来越好?两千年前我们祖先早有答案

 儒风大家 2023-12-18 发布于山东

作者 :儒风君

《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在这里,孔子提出君子修身有“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三重境界。

首要目标是修养自己,成就高尚人格,具有崇高道德,这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关键所在。

只有这样做,才能安定周围的人,进而使所有人都得到平安快乐。

修身,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1

“修己以敬”

“修己以敬”是指修养身心,要保持严肃恭谨的态度,这是人生修为的根本。

“敬”,古文为“慎重”。

胡适先生解释说,修己以敬。人在年轻时需要确立人生观,更需要慎重地把自己这块材料培养、训练、教育成器。

由此观之,“修己以敬”,是我们年轻的时候,至为重要的事,是我们一生的使命。

一个人修身到最后,便有一种严肃的态度,对任何事情都认真地去做,不松懈,更不视之为小事。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花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时间,我们的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

如果我们花一小时做一件事,那么,在这一个小时除了做这件事之外,再也无法分身做别的事。

所以,当每一件事与我们的生命结合在一起,尤其是答应自己或者答应别人的事,都不是小事。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出了日常修身的建议:

第一,静坐以养心。用静坐的方式,平息内心的混沌、不安。

第二,自律以修心。拒绝懒惰,越懒得做的事情越要去做,认真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

第三,相下则得益。与人交往要放低姿态,懂得谦让,拒绝攀比。

第四,自省改过。“吾日三省吾身”,时时体察自己,才能让自己扬长避短,不断成长。

一个人修身、做事要有敬的态度,认真谨慎面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不能有任何的松懈。这是成为君子的第一步。

2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人”是指修养身心,让自己来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感到安定快乐。

对于人生修为来说,先要做到自敬,自敬才能敬人。

当下,我们要处理好家庭、邻里、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就不能不注重自身的修养;

修持一个家庭,管理一个团队、经营一个企业,如果不能以德服人,就无法做到“修己以安人”。

进而让大家与自己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干成大事业。

经营治理一家公司或企业,只有让员工安定幸福,才能成功。

稻盛和夫毕业后在破产边缘的“京瓷”工作,周围人陆续辞职,但他不发牢骚,以积极的态度聚精会神地工作。

他说:“工作就是一种修行,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是尊贵有价值的行为。”

现在,稻盛和夫创办的日本京瓷和第二电信两家公司都进入了世界500强,39000名员工生活安定、幸福美满。 

3

“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是指修养身心,并使天下百姓过上太平的生活。

孔子认为,“修己以安百姓”是儒家的最高理想,

在上位的政治领导者和社会管理者认真修身,便可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上行则下效,以身作则则天下诚服。

“修己以安百姓”,关键在于赢得民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爱民敬民。

小到治理一个乡镇、一个县市,大到管理一个省,以至于国家,都需要秉持正人先要正己的要求,在“修己以敬”中达到安人、安民的政治目标。

让百姓人人身安、心安;家家安居乐业,快乐幸福。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修身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

孔子“修己以敬”与“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价值关系,在当今仍有着积极的意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修己以敬,从我做起;

人生修行,始于当下。

让我们“修己以敬”,认真慎重地做好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件事。

自觉修身,不负年华,不负使命。

文末点亮在看,鼓励下儒风君


3秒加星标,儒风大家抢先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