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军人谈“慎战”?

 天童老僧 2023-12-18 发布于上海

#文章首发挑战赛##2023年度创作挑战#最近,在北京香山论坛举办的一个以“孙子兵法与当前国际安全挑战”为主题的“孙子兵法专题研讨会上”,中国军事科学院某大校的演讲内容引起了广泛关注。她在演讲中提出了“慎战”思想,强调避免不必要的战斗、谨慎使用武力和优先考虑通过威慑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指出根据 《孙子兵法》的有关思想,要确保有足够的胜算才进行攻击,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并强调必要时以雷霆万钧之势出击,不出兵则罢,出兵则必胜。她在后来接受“中国军号网”独家采访时说,她所提的“慎战”,指的是应“慎重对待战争和合作的观念”。尽管她后来对慎战的内涵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比如,她说,'慎战'并非是惧战、怕战、不敢战,而是维护和平的智慧体现等,但还是引发了网上大量的讨论,其观点激发了同志们的争议。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如何看待军人谈“慎战”?

图片源于网络

一、到底什么是“慎战”?

从目前网上的争议的情况看,集中体现在军人应不应该谈“慎战”这个问题上。这与如何理解“慎战”一词的涵义有关。还是让我们从《孙子兵法》说起。《孙子》第一篇《计》阐述的是战争的决策筹谋。第一句话是“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第十二篇《火攻》篇末也有一段话:“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如何看待军人谈“慎战”?

图片源于网络

对于孙子兵法中的这些话语,历来学者都认为这是“慎战”思想的表达。一般地将《计》中的话理解为:战争是关乎死生存亡的“国之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或对待。并认为其要说的,就是要慎重地对待战争,反对轻易用兵。而对《火攻》中的话理解为:战争影响巨大,一旦开战,可致国家灭亡,生灵涂炭,国君和将领不能因为一时之怒而兴师动众挑起战争,否则将引起可怕的后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显然,对孙子兵法中的这两段话也可以存在与上述不同的理解。《计》的所谓“兵者”二字,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的“战争或打仗”,而是指在国家层次与战争有关的所有的事情(国之大事),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而不是简单的“慎”。因此将这段话理解为孙子说应该“慎战”,是偏颇的。同样对《火攻》中的这段话的也并非要表达的是一般意义的“慎战”之义,而是专门针对“火攻”这种战法而言的,即对于火攻这样战法及其后果,需要发动者认真分析,不可凭感情用事。否则,孙子不会将这个带普遍意义的理念放到“火攻”这一篇的内容中进行介绍。

可以看出,实际上,《孙子兵法》全文中并未出现“慎战”二字,这两个字是后人针对其中某些文字内容的理解而提出的。《孙子兵法》中的所有表述全部是围绕如何打赢战争和如何实现战争目的而展开的,其中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等,要表达的是也是如何才能更好地赢得战争,即最好通过谋略(而不是通过直接打,或一开始就打的办法),其次通过外交,最后是通过战斗等,实现战争的目的。通篇讨论的不是打与不打的问题,而是应该如何打好的问题。绝对不应将孙子的这种思想武断地理解为“慎战”。外国人研究《孙子兵法》,学的是应该如何用其中的招数打赢战争,而中国人研究《孙子兵法》,没想到会弄出个要“慎战”的结论来。想借《孙子兵法》中的表述,为所谓的“慎战”思想或思维背书,这可能是对《孙子兵法》的曲解和歪曲,甚至是亵渎。

如何看待军人谈“慎战”?

图片源于网络

二、应该谁来谈“慎战”?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慎战”并不是孙子兵法的主旨,也不是其讨论的重点。如何打赢战争才是孙子兵法要讲的事情,即战争已经计划好、已经启动实施之后,如何采取各种谋略、各种手段去赢得战争的事,而不是应不应该开展战争、如何发动战争、怎样发动战争。很多学者从战争的可怕、战争的危害等角度去解读《孙子兵法》的某些内容,甚至提出,《孙子兵法》就是叫我们一切一切都要从“慎战”出发去思考问题,以“慎战”的思想对待国家安全,以“慎战”的理念教育国人等,尽管大面子上也不能说是错误,但细思起来,其背后隐藏的“惧战、怕战、畏战、怯战、忍耐、忍让、妥协、不敢战,甚至逃避、投降”的心理和心态是相当明显的。

我们理解,“慎战”做为一种战争思想或思维,应具有两个层次的涵义。一个是战略层次,即所谓的慎重发动战争。这里的战争并不是指某一次具体的作战行动,而是具有国家和战略目的的以军事为主要手段的全方位军事行动。从这个层次上说,能不能、该不该、什么时候、怎样以及发动一场什么样的战争,是战争决策者、政治家的事。要谈“慎战”也应该由他们去谈;二是战役或战术层次,即慎重对待某一具体的作战行动,这是战争机器已经启动后的事。即要分析清楚本次行动的相关内容,想清环境和影响,认真研究战法和部署,考虑战后结果和状态 ,通过如何打赢每一次战役,并最终赢得整个战争。这应该就是《孙子兵法》里全部意义,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慎战”。

这种不同层次的理解,应该以不同层次人员或身份的人才可以说出来,而不是随便什么人、随便什么场合都可以讲的。泛泛地去谈“慎战”,更可能是一种消极情绪、心理、状态或故意策略性的表达。如果是从一般的学术人员、非军队人员、低层次的评论者或圈外人,或者普通民众的嘴里说出来,还可以理解,但在特定场合、从特定人员嘴里说出来,就可能会让人生疑。 按某大校的理解,所谓“慎战”,就是“慎重对待战争和合作的观念”,指的是不能轻易发动战争、绝不打无把握之仗,似乎其要强调的是对“慎战”第一层次的理解。如果是这样的话,某大校做为一名研究人员和没有决策权的军人,是不适宜公开谈这个问题的,只能让人将其理解为“怯战、忍耐、忍让、妥协、不敢战”的代名词。这可能是导致大家争议的原因。

如何看待军人谈“慎战”?

图片源于网络

三、为什么军人应慎谈“慎战”?

军人天生就是打仗的。任何战争,都没有百分之百胜利的把握、当今世界 ,即使像美国、北约那么强大,在其历次主动发动的战争中,战前的决策,他们不可谓不慎,准备不可谓不充分。但还是死了不少军人,也消耗了大量财力,而且多数没有实现全部目标,有些甚至都没实现其基本目标。但当时的那些政治家还是发动了战争。如果全世界的国家和军队都以“慎战”思想指导思考问题,这世界上恐怕就不会存在战争了。战争是一种极端暴力行为,只要战争,总是要做出牺牲和付出代价的,如果因为这样,就以所谓的“慎战”为借口,不敢战、不想战,不愿战,最只怕付出的代价更大,牺牲的东西更多。

想当年,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军队的战争心态不同实际上决定了最终的结果。面对强大的日本人,国民党从大东北逃到了大西南,共产党则在敌后战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解放战争中,面对实力更强的国民党,解放军则从东北开始,一步步将其撵到了台湾岛。再到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更是以弱胜强,将以美国为首的十分强大的联合国军从中朝边境撵回到了38线。如果按照所谓的“慎战”思想和思维,对这些战争要慎又慎,都要打有百分百把握的仗,都要打万无一失的仗,恐怕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了。

军人的使命决定了他们必须随时准备着走向战场,面对战争,一切走向战场后再说。慎与不慎,战与不战,应该由政治家去考虑,而不由军人决定。因此,“慎战”这种话从谁嘴里说出来都可以理解,但不宜从军人的嘴里,特别是做为具有一定决策支撑和智囊作用的军人嘴里说出来。国外人需要的就是利用你这种唯唯喏喏的“慎战”思维,通过各种威胁、吓唬、制裁、封堵等,让你不敢动,委曲、忍让、妥协,以达到其战略目的。另外,还有一点得注意,军人慎谈“慎战”,并不意味着就是“好战”。“好战”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一种无事生非、非正义战争的意谓,这当然也不是军队应该具有的想法。

如何看待军人谈“慎战”?

图牌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