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中,你什么能力都不缺,就只缺这个!”

 宛沐子 2023-12-18 发布于广东

来聊一聊职场那些事儿

81篇好文

作者|王丹艳

(ID:xyth_13)

美国未来学家雷蒙德说:“人类正在进入下一个奇点,很多人会毫无征兆地被淘汰。

在当今经济和科学发展飞速的时代,整个社会的商业系统和社会环境越来越多元化,也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有趣,同时,这个社会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具有挑战性。

在应接不暇、变幻莫测是世界里,衍生出新型的职业,但同时也消灭掉很多职业。

最为大家熟知的是,高速收费站的撤销站点的事情, 去年唐山因高速收费站裁员而上了头条,引起了网友的一片哗然。

高速收费站改革的脚步也并未停止下来,近期广州很多高速收费路口已经将人工收费更改为ETC通行道,而仅仅保留了一个人工收费通道,但是“智能化”的工作服务是早晚要取缔人工服务的。

在商业模式里,采用最小成本创造最大利润,这是商业的本质。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迎合时代的发展,哪怕是政府机构,也需如此。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被“忽如一夜春风来”的AI(人工智能)所颠覆,这个时代的变更正告诉我们一辈子不只是需要做同一份工作类型,而是在不同是时代发展阶段需要做不同类型的工作。

对于普通的职场人而言,不仅仅是在和人竞争,而且是在和AI竞争。

行业天天变,难道我的能力也要随时变么?当然不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能力是相通的。

你凭什么“跑”过这么多的强劲对手?

我想,我们需要依靠的就是这种相通的能力,也就是“跨界”的能力,才能看看能够找回点优势,筑造最后一道护身符。

01

什么是“跨界能力”?

所谓的“跨界能力”,其实就是指大众所说的“可迁移能力”,就是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或从一个行业跨到另外一个行业后可复用的能力。

比如,你是做UI设计的,但是由于公司业务调整,你不得不去做产品。

那么,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在你以往的设计工作中萃取一部分能力,运用到做产品中去,将产品做好。

但如果不幸的是,因公司人事调动,你不得不去做运营,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将设计和产品中的能力萃取到运营的岗位中去,将运营的工作干好。

其实,在我们选择所从事的行业中,有80%的核心能力本质上是相通的

比如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产品、运营、推广,虽然岗位之间的技能差异度很大,几乎都要重新学习,但彼此间所需的核心能力(例如洞察需求的能力、将需求产品化的能力,以及文案输出能力)却有很大程度上的重叠。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会“萃取”过往能力,找到与现任岗位工作相通的能力,实现真正的“跨界”。

02

如何实现“跨界”?

这个世界是多元的、这个时代是多变的。

这个世界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日益变得苛刻,拥有单一的知识和技能不再满足于工作的需要,时代正在要求着我们要做一个“专业的360型”人才

所谓的“专业的360型”人才即是指不仅仅要求我们对某个岗位或行业领域要精专,有一定深度的认知和掌握,而且得360度全面了解所涉及岗位的知识。

简单地说,就是不仅要有知识的深度,更要有知识的广度

这样的人才结构才能符合这个时代背景下的要求。

虽然这个世界不乏精专某一项工作的人,但是他们的精专也是建立在掌握和岗位相关的知识的基础上,不然也没法做到精专。

比如木匠,表面看似他们只是一门手艺活,但是除了对手艺知识的掌握以外,实则他们需要掌握选料的知识,木材的结构特性、木材的生长环境等等。

其实这些都是属于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但是又是和本专业是分不开的。这就是知识的广度。

当然,如果需要做到一个资深的木匠手艺人,那对手艺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要求程度也会更高,这不仅仅是对技能深度的专研,对材料的了解也是直接关系到出品的好坏。

所以,专业上的深度可以帮助我们走得很快,广度却让我们走得更远。

01

不仅要注重“深度”,更要注重“广度”

“跨界”型的人才一定不只是单向发展,更多的是多向发展。

“深度”是我们在专业知识上具备的深刻的理解能力和独到的见解能力,“广度”是所涉领域或其他领域学科的知识,它能给我们带来创新,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新的世界。

不用怀疑的一点是,很多职场人在某个岗位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深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只要在岗位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他一定会给你办得妥妥的

但是,如果一旦超出日常工作职责,他就不会了,不是他工作能力不行,而是因为他确认了对外部知识的关注。

很多人工作中就像鸵鸟一样,将头深深地扎进沙子里,两眼不看周边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了。

其实长此以往对于个人职业发展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这个世界是不断在变化的,岗位工作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只有我们不断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才能与这个世界保持平行。

譬如,传统意义上人们对设计师的理解还只停留在拥有专业的设计能力上,而全球知名的商业创新咨询公司IDEO的设计师们,不仅拥有工业设计、交互设计、沟通设计或商业设计等设计专业的背景,而且还广泛涉足宏观经济学、认知科学、食品科学、人类学、应用语言学、基因工程等领域。

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团队更有利于多视角、创新性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

注重“深度”,专研岗位知识,成为专业性非常强的人本身没有错,但当我们埋头赶路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抬头看看这个世界。

所以,一个具备“跨界”能力的人,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深度”,更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广度”。

02

关注外部动态,才能给自己找到“安全感”

瞬息万变的世界,当我们还没来得及和它打声招呼的时候它就已经离我们而去。

“快”,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专有名词。它快了,我们也不得不跟着快。

有人说,这个世界“快”得让人毫无安全感,可不可以慢一点,再慢一点。

我想说的是,你可以慢,但当这个世界抛弃你的时候,是连声招呼都不会打的。

所以,因为它的“快”,所以我们更多的要关注到外部的世界,关注到它的变化,才能提前采取应对的策略。

“跨界”,一定是建立在你对某个行业领域了解的基础上,提前了解,才能让我们在进入前做好准备。

我们既要保持对内在某个点的专注,投入并参与其中,不断精进,又要对外部其他看似不相关的领域以及不同的做法保持足够的开放和接纳。

现代市场竞争的概念已经不是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任何一个行业切过来,都有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创造一个新兴的领域。

譬如,前几年不同的两个行业领域形成的新型的组合,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重组,P2P就是它们“孵化”出来的新型领域,突破了传统的金融行业模式,瞬间撼动了传统金融业的稳定态势。

而当新型行业领域来临的时候,必定会淘汰掉一些岗位,而与此衍生出新的岗位。

只有及时关注外部世界的变化、行业动态的发展,才能在火车转换轨道的时候跟着跑起来,不然,最后的结果是被甩出轨道,不与这个时代接轨。

追求专业的精进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抬头看看四周,所在行业领域、其他行业领域发生着、或即将发生着的事情,市场反馈给你的信息能够让你提前为“跨界”能力做好准备。

虽然可迁移的能力能够平行复用,但是如果缺乏对岗位或行业领域知识的了解,在工作岗位中产生不了一定的价值和效益。

那么,“跨界”能力也只能是“跨戒”能力。

所以,时刻关注外部动态,不管这个世界是“快”还是“慢”,你都能给自己找到“安全感”。

03

“跨界”离不开“思考”,但更离不开“整合”

我们常常谈“思考”,思考能给我们带来最好的行动,但在“跨界”能力里,我们除了思考以外,更多的是需要“整合”。

即是整合我们的能力,因为它能给我们的行动创造价值。

虽然我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足够多、够深,但是在岗位变更或行业领域发生变化的时候,专业不一定能成为优势,只有将专业上的“广度”和“深度”相结合,将迁移能力进行重组、整合,适用于新型岗位中去,才能让个体在岗位中创造价值和收益,让个人的价值得到可视化。

我们既要把专业的根扎得足够深,又要高屋建瓴,系统地整合我们的能力。

譬如,设计和产品岗位中萃取出来的能力,如果没有进行整合,与运营岗位进行匹配,产生有效的价值。

那么,即使你精心萃取出来的能力,那也只能是单点式能力,不具备可操作性和使用性。

在“跨界”能力中,“整合”萃取出来的能力很重要。

如何“整合”,这就需要看岗位需要什么,岗位需要什么你就整合出来给予岗位相对应的能力,让它帮助岗位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如今知识的总量在爆炸,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其速度远超过往。

而技术的进步让知识和信息的储存、检索、提取变得很容易,其便利度远超过往。

这种情况下,个人脑袋里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就变得相对不那么重要(技术和机器可以帮你做到)。

而对个体而言,更重要的是懂得辨别什么是有用的知识、知道从何处获取、能够快速学习新知识,并懂得如何把以往经验应用到新的领域(所谓的“学习敏锐度”)。

当然,最高的境界,则是能把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结合,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思考”,思考如何做完工作,也要思考如何做好工作。

更重要的是需要思考如何实现能力的“整合”,这才是“跨界”能力中最核心的要素。

常常会有人问,如何保持职场中的竞争力?而我想说的是,你缺的恰恰就是跨界的能力、可迁移的能力。

因此,当我们埋头赶路的时候,也要时不时抬起头来,看看天空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否则,倘若突然有一天你的工作不受重视了,市场不再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了,你连自己错在哪都全然不知。

- end -

作者:王丹艳

配图:侵   删

人们常说

职业这条路一个人走

会走得很辛苦

你需要找到你的导师或教练

帮助你一起走

才能走得更加地容易

如果你有任何职场困惑

或个人成长问题

可以关注我

查看更多职场或个人成长好文

也可以私信我

让我为你答疑解惑

在职场和成长这条路上

一个人走,很慢

两个人走,很快

作者 | 王丹艳

意得职业规划咨询

关注我们,与你

一起寻找生命中的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