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富乡•东韶村——福寿沟设计者刘彝后裔聚居地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3-12-18 发布于山东

今天我们来到东韶古村

全村以刘姓为主

村民以宋代虔州知府刘彝的后裔引以为傲

视频带你走进东韶古村

东韶概况

东韶村处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社富乡的东北角,因村中环绕九曲韶溪,且韶溪的源头在东方,故而取名东韶村。

据悉,北宋著名水利专家、赣州市城区排水系统福寿沟的设计者刘彝,曾由福建省长乐县迁居至赣州,其第三子刘才达在兴国定居,其孙刘文达从兴国鼎龙迁至社富乡东韶村开基。至今村落已历经千年,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国家传统村落。

全村耕地1972亩,山地面积8620亩,山塘面积17亩。现有农业人口2500余人,总户数552户,10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极少量自产自给的蔬菜、养殖业,开办兴国灰鹅养殖基地1处。

俯瞰东韶村

东韶剪影

东韶取“日出东方,韶光焕发”之意。古村经岁月流转,许多古建损毁残缺,亟需修缮。步入村里细品慢琢,颇有韵味。

斑驳的红色记忆

古韵犹存的东韶

红色标语依旧清晰可见

整理烟叶的村民

采摘莲蓬

河边清洗衣物的村民

明清赣派古建筑

一栋栋古建筑历经岁月,尽显沧桑。这里的近十座古宗祠有着400年以上的历史,祠堂飞檐流瓦、雄伟壮观。鳞次栉比的古建群被一道二百米长的围墙环绕。

古道、古巷以及古建筑等依旧保持着旧时的格局,成片的古民居、大气的刘氏宗祠、整齐排布的三栋祠堂讲述着东韶人的故事。

精致的雕花、别致的装饰处处透着恬静优雅。青砖、黛瓦、粉墙,残垣断壁里,似乎都写着一段历史。

建筑内部的梁、椽都是木质构架,厅内庄严肃穆的圆体大柱,数百年静立厅内,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

人杰地灵

刘彝

刘彝(1017-1086 ) ,字执中,是北宋著名的水利专家和理学家。在赣州创建的福寿沟享誉中外,成为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

刘彝

刘彝在赣州知州任上,目睹城市内涝带给百姓的痛苦,决定彻底解决“逢雨必涝”的难题。

刘彝根据赣州城三面环水,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地势特点,设计出两条地下沟渠,巧妙地利用地形落差,让城中的雨水和污水,顺势流入福寿沟,然后由福沟和寿沟的导引,从东西两个方向,排入城外的章、贡二江。

因两条沟渠形似篆体书法中的“福”字和“壽”字,当地居民形象地把它称为“福寿沟”。“福寿沟”既是沟渠的具象,又有良好的文化寓意。

福寿沟

公元1077年,福寿沟历经10年的修建,最后峻工,赣州城彻底告别了水患,今天,赣州城因福寿沟巧妙的水系设计,成为中国古城规划的样板也正因为福寿沟,赣州这座古城,至今焕发着勃勃生机。

近年来,每逢入夏雨季,我国许多城市被水浸泡,但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赣州这个已历千年的地下工程,却发挥了不可思议的作用,赣州古城虽三面环水,洪水肆虐,赣州城内却安然无恙。

现在的赣州

刘彛是个有责任担当的人。作为当时赣州的最高长官,为老百姓禳寿祈福,是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官

刘彝死后,赣州人感念其恩德,建立“虔州名宦”祠庙祭祀。现在东韶村内古围墙西门上的“名宦世裔”四个字,说的就刘彝的后代。

名宦世裔

传统民俗

东韶村烧塔

烧塔,是东韶村的重要习俗。每年中秋节,村民都会用烧塔来庆祝丰收,通过烧塔表达收获的喜悦,祝福生活像圣塔火焰一样红红火火。烧塔活动从下午开始准备,先是把土砖摆成一个圆形,两块土砖之间各架上一块红砖,将塔的基身堆积好,随后将瓦片堆至塔顶。

火一般要烧到午夜,才能把塔完全烧红,等塔身被烧得通红,“红塔”就出现了。“红塔寓意着生活红火,粮食丰收,亲朋平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塔

特色美食

蝴蝶鱼,又称蝴蝶鱼饺,是这里的一道特色菜。

鱼片用盐酒腌渍,瘦肉、膘肉、虾米、香菇和湿团粉做成肉馅,用鱼片做成圆形饺儿皮。包肉馅做成蝴蝶形,做菜时用高汤,青菜煮沸,鱼皮肉馅,形似蝴蝶,味道极鲜。

蝴蝶鱼

倒蒸红薯干,是兴国客家人的“绝活”,用番薯为原料,其煮熟晒干后,再加一道复蒸的工艺,得名为“倒蒸红薯干”。

兴国的倒蒸番薯干已成畅销产品,多次捧回食品博览会的奖杯,征服了越来越多的吃货,完成了从“山里土货”到“金元宝”的华丽转身。

倒蒸红薯干

古村之行

一花一世界,一村一天地。古村落调研团队走进东韶,在村领导的带领下,触摸古村遗存的肌理,感受村民的纯朴与热情,倾听关于村落的历史故事。

古村落家园成员走访东韶

面对古村的很多现实困境

我们做不了什么太大的事

也可能做不到很好

但能做一点是一点

做了总比不做好

我们记录,你们转发

让更多人关注

谢谢

......

感谢江西省住建厅领导的支持与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