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

 乘着隐形的翅膀 2023-12-19 发布于广东
图片

第四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汉字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打开中华文明的神奇密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时间最久、使用空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并且始终未曾间断过的文字,汉字的创制和应用大大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

一、汉字是人类最悠久的文字

汉字历史悠久,起源众说纷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大致有结绳记事说、苍颉造字说、八卦说、刻契说、刻划说、河图洛书说等几种。虽然说法各异,其实都是从结绳记事开始,再到刻契、符号,最后到文字记事的发展衍化过程。

1、结绳记事说
图片

结绳是一种原始的记事方法,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靠在绳子上打结来记事,在华夏的古典文献中对“结绳记事”有很多的记载。
《周易·系辞》: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义》:
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周易注》:
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说文解字·序》: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上古时期人们用结绳来记录事情,重要的事情结一个大的绳头,不太重要的事情就结一个小的绳头,可是诸事繁杂,饰伪的事情会不断发生。后来,黄帝的史官仓颉通过观察鸟兽足迹,根据纹理的差异,创造了文字。
其实,“结绳记事”记录的绝非日常生活中的繁杂琐事,而是记录的天文历法的变化,是古人用绳子和木棍为材料,制作出来的一种用来度量日影长度的计时记事工具。

2、苍颉造字说

图片

《淮南子·本经》: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说文解字·序》: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仓颉双瞳四目,天生睿德,他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爪之迹,依照其形象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3、八卦说

图片


《尚书·序》: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伏羲通过画八卦和造书契代替结绳记事,从而将汉字的起源与八卦联系在了一起。
《通志·六书略·论便从 (纵)》:
文字便从不便衡。坎、离、坤,衡卦也,以之为字则必从。
由八卦符号乾(☰)、坤(☷)、坎(☵)、离(☲)、震(☳)、巽(☴)、艮(☶)、兑(☱)的纵横变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汉字。

4、刻契说

图片

《周易·系辞》:
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持其一,后以相符合。
《周礼·质人》:
书契,取予市物之券也。其券之象书两札,刻其侧。
《列子·说符》:
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
刻契是结绳记事以外的又一种实物记事法,是在竹、木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或记号,用来记录数目,多用于契约,人们把契从中间分成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二者吻合为凭。
宋末元初的戴侗提出“书始于契,契以记数”而“各如其数”,认为“刻识其数”的契刻是原始汉字的一个源头。

5、刻划说

图片

郭沫若先生认为早期的文字可以从结构上分为“刻划”和“图画”两大系统,他说:
刻划系统是结绳、契木的演进,为数不多,这一系统应该在图形系统之前
距今大约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外壁,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刻划整齐,并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简单文字的特征,有学者认为这是汉字的萌芽。

6、河图洛书说

图片

《周易·系辞上》: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相传上古时期,黄河中多次浮出龙马背负“河图”,伏羲受河图,演成八卦;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帝尧得龙马图;帝舜得黄龙负河图。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河图洛书,是华夏古代流传下来的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理论,被誉为“宇宙魔方”,是华夏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洛书之意,其实就是脉络图,是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河图为本,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汉字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联系。


图片

图片
日月山陶文

上世纪70年代,山东省莒县陵阳河文化遗址出土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黑陶尊,在黑陶尊上发现的“日月山”符号是至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符号,考古学家把它称作“陶文”。
“日月山”符号上面是太阳,中间是月亮(也有人说是云),下面是五座山峰相连的山脉。有专家把这个符号解释为“旦”字,也有专家解释为“华”字,但是笔者认为这个符号是消失的《连山易》。

郑玄在《易赞》中说:
《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
《秘书》说:
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易”就是阴阳变化消长的现象。

“日月山”符号与《山海经》中所记载的《连山易》极其相似。在《连山易》中古人通过观测日出日落的14座山来确定时间历法,而在日月所入的西方7座山中最中间的那座山就叫“日月山”(按照连山历法的原始纪历方式,当太阳直射赤道之时,昼夜平分,也就是春分秋分之日,太阳便会从正东的鞠陵于天山升起,在正西的日月山落下)。


图片
图片
连山历

文者,天文也;字者,记事也。汉字的形,源于天象和物象;汉字的义,源于万物的周流状态;汉字的音,源于自然音律。
无论是古人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图画记事,还是发展到后来的文墨记事,都是源于天文,通过对天文的抽象,汉字就成为了沟通天地人神的特殊符号。而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于是最终化为人文,并由此构成了华夏民族的“文天系统”和“人文社会”。

二、汉字是人类最成熟的文字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需要经过长期的演变才会逐渐形成成熟的字体。汉字从甲骨文(商)→金文(周)→大篆→小篆(秦)→隶书(汉)→草书→楷书(魏晋)→行书,前后经历了6000多年甚至更久远的演变历史。

1、甲骨文
图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是华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甲骨文主要指商朝时期用于占卜记事时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一字多体,笔画不定,但具备对称、稳定的格局和书法用笔、结字、章法的基本要素。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具有较为完整的文字体系。
《荀子·解蔽》:
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说明五帝时期就已经创造了很多的文字系统,唯独仓颉所造的字传承了下来。
《吕氏春秋·先识览》:
夏桀将亡,太史令终古执其图法而出奔于商。
《尚书·周书》: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说明在商朝之前就已经有了典册,在甲骨文之前就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文字。

2、金文

图片
司母戊大方鼎

金文是指商周时期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商周时期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金文”或“吉金文字”。在青铜器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就是青铜器的代名词,因此金文也叫“钟鼎文”。金文与甲骨文相比,更加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上自商周,下至秦灭六国,金文使用了约800多年。据容庚教授在《金文编》中记载,金文的字数多达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3、大篆
图片
石鼓文

大篆是相对于后来的小篆而言的。西周后期,汉字逐渐演变发展成为大篆,这是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大篆笔划雄强而凝重,结构略呈方形,风格典丽俊奇,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更加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更加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广义的大篆包括秦国文字和六国文字,一般指继承西周大篆的秦国文字。

4、小篆
图片

李斯《封泰山碑》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政策,由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的书写形式——“小篆”。
汉字发展到小篆阶段后,轮廓、笔划、结构逐渐定型,象形意味削弱,符号化意义增强,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时的混淆和困难。一直到西汉末年,小篆才逐渐被隶书取代,但因其字体优美,颇有古风古韵,所以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在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小篆广泛使用之后,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差异现象,在华夏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5、隶书
图片
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

隶书始创于秦朝,东汉时期达到顶峰,相传由程邈所作,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的楷书、草书、行书奠定了基础。隶书以前的汉字采用绘画式的线条书写方式,而隶书以后的汉字都是用横竖撇捺点折等笔画构成,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自隶书之后,汉字的结构基本上固定了下来,直到今天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隶书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在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6、草书
图片
图片
唐·怀素《自叙帖》

草书始于汉朝,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因此也被称为“草率的隶书”。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新的书法艺术风格,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草书的发展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个阶段。

7、楷书
图片
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楷书也叫楷体、正楷、真书、正书。楷体萌芽于汉朝,鼎盛于唐朝,一千多年来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结构更加严整简化,形体更加美观大方。
《辞海》中说: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因其字体端正,横平竖直,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被称为楷书,并一直沿用至今。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赵孟頫(赵体)。

8、行书
图片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易理不仅适用于卦象系统,也适用于汉字系统,它们有着共同的逻辑基础。惟其简易,方能事半功倍,广为应用;惟其变易,方能因化成变,应物无穷;惟其不易,方能映射天地,不失根本。汉字形体虽经历多次演变,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没有偏离六书系统和五维属性,使得汉字在不断的演变中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三、汉字是人类最高级的文字

天地万物,是文明的基础,人作为万物之灵,是文明的创造者。人与天地万物的交互,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产生了信息、语言与文字。天地万物和社会协作是信息的源头,语言和文字就是信息的载体和工具。通过语言文字,华夏族群建立起了信息宇宙的坐标系,构筑了映射天地万物的信息世界。
《淮南子·本经训》: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东汉高诱注:
苍颉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鬼或作兔,兔恐见取豪(毫)作笔,害及其躯,故夜哭。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解释说:
颉有四目,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
圆为日之象,弦为月之象,水为流动之象,火为升腾之象。古人抽取天地万物独有之象,为天地命名。汉字就是对万物的抽象,万物之象始终锚定天地,而非脱离天地万物的人为的牵强附会。因此,汉字就成为了华夏先祖沟通天地人神的密码,表达天地万物的符号。
汉字契合天道,出世即为巅峰。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清朝戴震在《六书论》中说:
象形、指事、会意、谐声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
王筠在《说文释例》说:
象形、指事、会意、谐声“四者为经,造字之本也;转注、假借为纬,用字之法也。
汉字在造字之初就不是简单的象形文字,而是“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六方面的有机统一,并具有“形、义、音、韵、类”的五维属性。
因义构形、见形知义是汉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显著特征,也是汉字字理的基础。其中,形体是显性的、外在的,结构是隐性的、内在的,这是汉字内在的构造理据,也是形与义联系的纽带。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是汉字的另外一个重要属性,体现了汉字用字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
汉字不仅可以“同音不同字、同义不同字”,还可以“同字不同音、同字不同义”,突破了一字一音一义的局限性,具有一字多义、一字多音、一字多用的特点。
例如:“刃”、“韧”二字,“刃”就是用一个点来指刀上最锋利的部分;“韧”从韦、从刃,韦表示结实的牛皮,刃是刀最锋利的部分,同时兼具表音的作用,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表示不易被刀锋割断割破的柔软且牢固的牛皮,继而又引申为人的精神不容易被屈服。一个“韧”字,既有声旁又有动作形象,既是形声字又含有指事字,还有抽象引申义在其中,这正是汉字的高级之处。
再例如:跟“水”有关的字,小水坑为“洼”,大水坑为“池”,小而深为“潭”,大而深为“渊”,广而浅为“淀”,广而深为“湖”,湖连湖为“泊”,泊连泊为“泽”;山水分界叫“涯”,两山夹水叫“涧”;一面临水叫“滩”,两面临水叫“湾”,三面临水叫“渚”,四面临水叫“洲”;人工开凿叫“渠”,自然形成叫“溪”,溪水汇聚叫“河”,大河相连叫“江”;水流很急叫“湍”,水流很缓叫“滞”,水面涌动叫“荡”,水面微动叫“漾”,掀起小浪叫“波”,掀起大浪叫“澜”;靠近大陆为“海”,广袤深邃叫“洋”,海水起落叫“潮”,江河入海处为“浦”;温度较低用两点水(凉、冷、冻、冰、寒等),温度适中用三点水(湿、温、江、海、湖等),温度偏高用四点水 (热、煎、蒸、煮、熬等)。汉字可以根据各种不同水体的形态样貌,仅用一个字就能够准确的表达其意思。汉字可以将世间万物进行科学的“归纳”、“分类”、“标签化”,是系统性的文字体系,这也是汉字博大精深之处。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文是独立的图景,说明其构形,阐述其渊源;字是文的组合,需要解析才能明了。文和字代表了汉字构形表义的两大类型,合称“文字”。把数量有限的基础“文”的构形搞清楚,并掌握“文”组合成“字”的规则,就可以举一反三,类推、组合出无限的字来,这就是汉字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一撇一捺道尽人生,一笔一划皆是智慧。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无穷的思想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探寻汉字玄机,不仅可以学习处世之法、体会人生之道,还可以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汉字是人类最高效的文字

1、汉字言简意赅,节省纸张和阅读时间
我们以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印发的《联合国宪章》版本为例,中文版26650字,英文版55614字,法文版57753字,俄文版56345字,西班牙文版59694字,阿拉伯文版40533字。文字效率排名:中文100%>阿拉伯文65%>英文47.9%>俄文47.3%>法文46.1%>西班牙文44.6%。由此可见,汉字效率最高,是欧洲语系的2倍以上,领先阿拉伯文35%,优势非常明显。
如果再看词汇量则更加明显,中文版共有459个词汇,英文版有9691个词汇,法文版有9711个词汇,俄文版有8133个词汇,西班牙文版有10307个词汇,阿拉伯文版有7188个词汇。中文词汇量简洁、高效得令人发指,是其它语言的10-20倍。

2、汉字字数少,效率高
字数的多少代表了阅读效率,字数越少阅读效率越高。《新华字典》收录的汉字是11400个,中文国标GB2312标准共收录了6763个,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包括最常用字、常用字、次常用字;二级汉字3008个,为不常用字。只要认识1000个汉字就可以阅读92%的书面资料,认识2000个汉字就可以阅读98%的书面资料,高频字词掌握达到一定水平,中国语文就过关了。
反观英文,英文高考的全国统一大纲词汇量多达3300个,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词汇量是6500个,英语六级考试词汇量是8200个,英语八级考试所需词汇量更是高达10000多个,而且就算通过了英语六级或者八级考试,也不一定能够阅读得了90%的英文书籍。《牛津英语大词典》收录的单词总数是40万个,一个英国成年人一生掌握的词汇量在2万到4万个之间,也不到整部英语词典的1/10。
汉语组词能力强,词汇十分丰富,信息量大,容易表达,而且极其精辟,思维快,易理解,在口语交流中十分高效。一句话汉语大约5秒就能说完,英语可能需要10-15秒。开一场会议,使用汉语半小时就可以结束,使用英语可能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交流的高效性,不仅影响人类交流交往,还会带动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汉语的高效性,可以让决策更快,社会运行效率更高,经济社会发展更快。

3、汉字稳定性高,系统性强,便于学习交流
中华大地上虽然方言众多,但是丝毫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今天的我们一样可以轻松阅读古人的诗文,因此几千年前的文化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近百年来,新造的汉字屈指可数,只有元素周期表上的几十个汉字,3000多个常用汉字理论上可以组合出“天文数量”的词汇,基本不需要创造新字。就是新造词汇也没有生僻词,都是常见汉字的重新组合,便于理解,无需刻意学习,所以中国人能够很轻松地应对新词汇的增长。而据《纽约时报》的统计,英语每年会有1-2万个新词产生,英语当前的词汇量已突破100万,普通人可能一辈子也记不完。
中文简洁易学,可以更早地进行日常交流,中国儿童平均在2.5岁就能与父母无障碍沟通,并进行比较准确的自我表达;而欧美儿童平均在3-4岁才能达到同等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中文的高效性,让中国人在学习上拥有巨大优势,初高中学习进度普遍比西方学生快两年左右。

五、汉字是人类最美丽的文字

汉字是抽象性与形象性、哲理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是音、形、意三者的完美结合,也是人类唯一能够成为书法艺术的文字。
汉字历经六千多年以上的演变,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在发展传承中形成了一门艺术并源远流长。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书法源于汉字,但又高于汉字,将纯粹的文字推向文学艺术的殿堂。书法是最顶级的艺术创作,于尺牍之间书写胸中块垒,于细软笔峰之上书写苍劲有力之字,于行云流水之间书写刚柔并济的中庸之道。书法是华夏文人的日常修行,是精神境界的衬托,是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承载,也是中国式哲学的具象化。书法是无言之诗、无形之舞、无色之画、无声之乐。汉字书法,是人类美学的巅峰。
汉语讲平仄,分阴阳上去,有轻声,有变调,发音响亮,语调铿锵,富于变化。诗词歌赋,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富有音乐之美。律诗、词赋、元曲、杂剧、相声、地方戏剧、灯谜等艺术形式,以及语音双关、语义双关、歇后语等修辞手法,更为汉语增添无穷魅力。
汉字是人类唯一可以大量创造整齐句式的文字,是关于对仗、平仄、韵脚等规则的系统应用,是其它任何一种表音文字都不具备的。源于汉字独一无二的的韵律感,产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能够像汉语这样随意押韵,没有一个文明能够像华夏文明这样拥有海量格式整齐的诗歌作品。世间任何丰富细腻的情感、万物微妙的变化,都可以用汉字汉语完美地表达出来,而且表达的精妙绝伦、无与伦比,这是世间最独特而又绝美的存在。

梁代阮孝绪在《七录》序中说:
日月贞明,匪光景不能垂照;嵩华载育,非风云无以悬感。大圣挺生,应期命世,所以匡济风俗,矫正彝伦,非夫丘索坟典,诗书礼乐,何以成穆穆之功,致荡荡之化也哉!故洪荒道丧,帝昊兴其爻画;结绳义隐,皇颉肇其文字。自斯以往,洽袭异宜,功成治定,各有方册。
意思是说,日月靠光芒照耀大地,名山靠风雨育养万物,圣人应时而生,治国理民,移风易俗,如果没有诗书礼乐等文化典籍,又如何治理好社会。从蒙昧走向文明,正是有了文字和典籍,才能传承文明,成就太平盛世,这就是汉字的重要性。

汉字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灵魂纽带,无论我们身处何方,一个字、一块匾、一句诗,都是乡愁、都是寄托、都是信仰。
汉字是中华文明诞生的见证者,是中华文明繁荣的记载者,是中华文明演进的参与者。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汉字在几千年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傲然挺立、枝繁叶茂、生生不息,不断赓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