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八一方阵 2023-12-20 发布于山东

导读

  • 刘亚楼在长征时期就是师长,但为何几乎缺席了整个抗战?
  • 刘亚楼“坐直升机”成了民主联军参谋长,是谁慧眼识珠?
  • 难得夸人的林彪怎会对刘亚楼说:“你一人顶三个参谋长!”
  • 战锦州林、罗分歧,林彪问刘亚楼意见,刘亚楼如何回答?
  • 位列开国上将,刘亚楼身后哀荣何以享受超高待遇?

关于开国上将刘亚楼一生的传奇故事,且让本文为您简要回顾!

一、他越过一大堆师长旅长,直升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

林彪为人孤高自负,目高于顶,1600多名开国将帅没有几人能够入他的法眼。实际上,四野的兵团司令、军长师长们能够吃一把他抓的炒黄豆就已经算是超高待遇了。

当然,例外总是有的。在这其中粟裕大将算一个。毕竟淮海战役打垮80万国民党精锐部队立下第一功,豫东战役硬刚国民党八个兵团,消灭一个,打残一个,孟良崮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一代战神绝非浪得虚名。

此外,曾经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参谋长,与林彪长期搭档的刘亚楼也算一个。

林彪曾经当众称赞刘亚楼:你一个人顶三个参谋长!本来话就不多的林彪自从被晋绥军误击负伤以后更加沉默寡言,惜字如金,能够受到林彪一赞,简直比消灭敌人一个师还光荣!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总部的主要首长地位排序是: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政治部主任谭政、参谋长刘亚楼。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萧华、罗荣桓、刘亚楼

由此引出的一段脍炙人口的轶事就是:“东总”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一开始署名“林罗谭刘”,后来因为刘亚楼不乐意,遂改成了“林罗刘谭”,再后来干脆改成了“林罗刘”。

更加神奇的是,对此林彪没有意见,罗荣桓没有意见,谭政没有意见,甚至连在西柏坡的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都没有意见。

人们往往把故事的重点放在谭政的大度上,但换个角度思考,给中央的电报字字经过几位首长认真推敲,绝不是开玩笑的。

若刘亚楼不是能力过人,深得东总两位首长的认可,甚至是毛主席、中央军委的认可,他敢动电报上署名的顺序?

所以要想此事说得通,补充说明就是:刘亚楼能力强、脾气大,但首先是能力强。

从1939年到苏联学习开始,刘亚楼基本上缺席了抗战,然而到1946年2月,他回到东北不久后直接担任了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在大连的罗荣桓与时任苏军少校刘亚楼

党中央组织十万大军闯关东,去的都是八路军、新四军中的精锐,当时在东北资历比刘亚楼深的纵队司令、军长师长一大堆,凭什么他刘亚楼可以直升民主联军参谋长,比师长还高半级?

刘亚楼虽然参加了长征,红军时期当过师级干部(红1军团2师师长),但到解放战争初期已经是快十年的老黄历了。

所以,资历绝不是他高人一等的理由。

刘亚楼在苏联学习,是喝过洋墨水,吃过洋面包的人,八年抗战中的后几年,刘亚楼也没闲着,从1943年伏龙芝军校毕业后就随同红军训练由抗联改编成的第88教导旅,还被授予了苏联红军少校军衔。

他学习能力很强,进入苏联之后不到一年,原来操一口福建土话的刘亚楼,俄语就说得字正腔圆。

由于在苏军中长期从事参谋业务工作,刘亚楼对苏联红军那一套步炮协同、步坦协同的战术熟悉得如图自己的十根手指头。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苏联红军时期的刘亚楼

八路军、新四军的那些悍将们,要说行军打仗,上阵冲锋那是没得说,可一说到培养专业参谋人员,只能大眼瞪小眼。

没办法,就自己认识那几个字还是当年红军大学里学的,给一本《步兵操典》放在他们面前就如同天书。

此外,要和遍布东北的苏军打交道,没有相当级别的懂军事、懂俄语的人才不行。

这时候,在大连养病的罗荣桓发现了刘亚楼这颗正在赋闲的钻石。

你不能不说,罗帅的眼光确实是非常独到。当时民主联军二十多万人马,师长旅长近百个,罗帅就选中了远离战场六七年,几乎已经变成“透明人”的刘亚楼当民主联军的参谋长。

有的时候,用对一个人就可以妙手回春,1946年刘亚楼刚上任就着手翻译俄文的《红军参谋业务条令》,从此开始培训量产正规参谋人员。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林罗刘在讨论战役部署

毛主席、朱总司令,甚至林彪都已经看到了,“土八路”终究要走向现代化、正规化的,所以刘亚楼人才难得!

二、脾气大,本事更大

说起来,刘亚楼是1929年9月参加红军的老革命,党龄跟老上级罗荣桓相差无几,年轻时的刘亚楼锋芒毕露,别说其他领导了,就算林彪他也不完全服气。

1930年,刘亚楼20岁时当了红12军的营长,正在给全营战士讲话时,林彪来了,听了一会就摸摸他的头(刘亚楼个子也不高)说:“你这个小营长不错嘛!”

刘亚楼顿时就不乐意了:“说我小,你也不大呀,不就是个24岁的小军团长嘛!”

在民主联军和日后的东北野战军中,几乎人人都知道参谋长脾气大。不错,刘亚楼脾气是挺大,被称为“雷公爷”,但人人也都知道,刘亚楼对别人严,对自己更严。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在苏联时期的刘亚楼

当时东野司令部的分工绝对是完美:林彪负责决策拿大方向,罗荣桓负责政工团结指战员,而具体的战役部署基本上都由刘亚楼细化完成。

许多当年东野的老干部、老同志回忆说,刘亚楼布置作战任务,一条一条,清清楚楚,精确严谨,布置完了,还问你有什么困难。

有问题,有困难,立马给你出点子拿主意,然后让你放手去干。

再问你有什么要求,合理的能够解决的,要人给人,要物给物,立即落实。在刘亚楼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拖泥带水,也没有“我们研究研究”。

而且刘亚楼对于结果从来分得很清楚,功是功,过是过。打得好,大会表扬,小会表扬,打得不好,大会批评,小会批评,根本没有什么“差不多”、“还行”。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当一把手,刘亚楼永远是气场全开

就算是批评人,刘亚楼说的话也句句在理:

你有困难找我呀,我这个参谋长是吃干饭的呀?不就是给你们解决困难的吗!你提出来要解决不了算我的,现在哭爹叫娘算什么,你以为这是小孩子过家家呀,这是打仗!要死人的,人死了就活不了!

在东北呆久了,刘亚楼讲话也是一股东北大碴子味。

最难得的是,他批评人也是对事不对人,也容许下级反驳辩解,你讲的有道理,能驳倒他,他反而高兴,觉得你有思路,有能力,调整部署继续让你干!

可是要讲不出道理呢,那就惨了,除了挨训,他还要拍桌子骂人呢。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东野进攻锦州

辽沈战役第一阶段,东野围困锦州,要求8纵炮击封锁机场,锦州一共两个机场,一个多年未用一个正在使用,8纵司令和政委打电话给东野总部问封锁哪个机场。

这可把刘亚楼气得,在电话里就骂开了:“你们两个饭桶,两个机场一个能用一个不能用,封锁哪个还要打电话请示吗?你们是吃草的还是吃饭的?”

刘亚楼对东北野战军指挥体系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司令部建设上。

他有一句真正“建设性”的名言:“司令部不是指挥部队的机关,而是首长指挥部队的机关。”

这句话乍一听有点让人费解:司令部当然是首长指挥部队的机关啦,首长不在司令部,还能跑哪去呢?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平津战役时的刘亚楼和林彪、彭真等人

然而在1946年的东北民主联军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那时候几乎就没有正规的司令部的概念,参谋不干参谋的事,仗打到关键时刻把快慢机一拎直接上前线。

没有办法啊,参谋的任务除了打仗,就是打仗,在有的部队里参谋还能调兵呢!

问题是,各级军事主官也不习惯带着作战参谋啊,啥图上作业,啥火力推演,打仗还是俺的土办法管用,不上前线,呆在指挥部里有个X用!

有的师长干脆直接宣称:“我就是师部!”

这时的民主联军,不仅在装备上处于“小米加步枪”的状态,在指挥思想上也处于“小米加步枪”状态!

这种状态随着刘亚楼的到来戛然而止了。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部队的日常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1946年下半年东北暂时停战之后他亲自组织了参谋集训队,一开始老师就他一个,教授的课程主要是《苏军司令部工作条例》。

后来随着带出来的学生越来越多,从东总到各纵队、师、团,各单位的专业参谋逐渐形成了爆发式的增长。

随后刘亚楼又办起了测绘学校,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地图测绘工作,同时他还兼任东北航空学校的校长,在东野以至后来四野的正规化过程中,刘亚楼居功厥伟。

当“土八路”也掌握了“合同进攻战术”的时候,当“三三制”、“四快一慢”、“一点两面”随着参谋班子作训普及到营、连、排一级的时候,东野就不是区区国军所能应付的了。

三、在关键时刻力挺罗荣桓

林彪和罗荣桓一样是刘亚楼红军时期的老上级,后来又在伏龙芝军事学院一起学习军事,因此对刘亚楼的能力和为人十分了解。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刘亚楼与林彪关系虽近,但很难找到仅有二人的合照

当年刘亚楼到民主联军总部上任,林彪破例出门迎接,这是给了天大的面子。

在东野司令部,刘亚楼成了林彪最为信任的人,没有之一。有东野的老人说,凡是刘亚楼的意见,林彪基本上没有不采纳的,“林刘”的关系比“林罗”还要更深一层。

比起像苦行僧一样的林彪和忠厚严肃的罗荣桓,刘亚楼在东野司令部里算是最活跃的一个,他不仅能干,还能玩,打仗认真,玩起来也认真。

东野内部有谚云:“各纵队的首长们见了林总是服服帖帖,见了政委是支支吾吾,见了参谋长则是嘻嘻哈哈。”

刘亚楼爱打猎,爱跳舞,也爱吹牛侃大山,打猎跳舞,包括把皮鞋擦得锃亮都是他从苏联培养起来的习惯,至于吹牛开玩笑,刘亚楼讲的可比林彪讲的精彩十倍。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刘亚楼讲话眉飞色舞,感染力很强

林彪讲过的一个笑话(如果算笑话)是“一个苏联人和一个中国人的对话”:

“苏联人问:'抽烟吗?’中国人答:'不’,苏联人问:'喝酒吗?’中国人答:'不’,苏联人再问:'嫖女人吗?’中国人答:'不’,苏联人:'那活个什么意思呢?’中国人:'……’”

最后说的人和听的人都没笑。

刘亚楼说的笑话是:“我刚到苏联那会就得了急性阑尾炎,当时苏联医疗条件有限,麻醉药紧张,手术前医生还专门问我:'要不要麻醉?’我俄语还没学全,不懂'麻醉’怎么说,以为医生问“不要麻醉?”就稀里糊涂摇摇头。”

“好家伙,这把我抬上手术台就直接开刀了,这回我咬紧牙关硬是一声没吭,护士小姑娘那手差点给让我掐断了。手术完了医生护士还翘起大拇指意思说我好样的,我心想娘卖X的这哑巴亏吃得呀,就凭这一刀,这俄语也得快点学会啊……”

众人纷纷大笑。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刘亚楼(右四)与林彪(右三)在苏联时期合影

有时候林彪也会走过来听刘亚楼吹牛,刘亚楼看到了就会起身喊声“林总”或者“101”,林彪则不动声色:“讲,讲下去。”

二人的关系可见一斑,当然,私交归私交,在原则性问题上刘亚楼还是一点不含糊的。

1948年9月,东野开始围攻锦州,随着锦州外围据点全被拔除,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率东野司令部于10月2日到达距离沈阳230公里的郑家屯。

深知锦州失守将导致东北全军尽墨的蒋介石大为惊恐,抽调了11个师的兵力组成了“东进兵团”,由侯镜如率领,在海空军的配合下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塔山攻击推进。

与此同时,蒋介石跳过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直接命令拥有12个师的廖耀湘兵团从沈阳向锦州推进,企图再搞一次“东西对进”,夹击并粉碎东野主力。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围攻锦州的东野炮兵

11月2日东野司令部接到了这条敌情通报,好比是林彪原来准备了一桌饭,结果来了两桌客人。要在阻击国民党东进兵团,牵制廖耀湘西进兵团的同时拿下锦州,干掉范汉杰,林彪并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

怎么办?不如回头打长春,于是就发生了当天晚上林彪向中央军委发报请军委考虑打锦州或打长春的事情。其潜台词就是林彪已经改主意准备打长春了。

请注意,这封电报是经罗荣桓、刘亚楼过目后作为特急绝密电发出的。这说明罗、刘二人也意识到了局势的严重性。

在这个关键时刻,后人记载的历史大多突出了罗帅的作用,他一夜未眠,经过反复斟酌之后,认为打锦州的决策是中央军委和东总之间长达半年的协商斟酌之后才确定的决策,实在不宜轻易改变。

尤其是中央军委、毛主席对打锦州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东野调兵遣将,备足粮草弹药,锦州战局已经全面铺开,要是突然不打了,对部队的军心士气可能会造成重大影响。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东野三巨头组成的决策核心

现在的关键是打锦州,锦州一旦攻克,葫芦岛锦西方向的敌军就要变成面对东野主力三十万大军和锦州坚城,不足为虑。

罗荣桓与林彪共事多年,深知林彪的脾气,在军事指挥上林彪很不喜欢其他人指手画脚,所以罗荣桓一般不干涉,但这次决策实在是非同小可,在关键时刻,他作为政委必需对东野全军负责,对中央军委负责。

但是要说动林彪改变主意,光凭着罗荣桓一张嘴恐怕没那么容易。于是罗荣桓立即想到了刘亚楼。

这既是罗荣桓对刘亚楼党性、原则性的信任,也是罗帅深知刘亚楼与林彪关系的非同寻常。

3日早上,罗荣桓找到刘亚楼,请他一起去劝说林彪改变打长春的想法,继续打锦州。到了林彪的车厢后,罗荣桓向林彪反复力陈打锦州的重要性,并建议增加一个纵队或几个独立师阻击锦西之敌,确保攻锦战役顺利进行。

林彪默默地听罗荣桓讲了一会,没有吱声。其实,这些道理他当然也看得到,只不过作为野战军统帅的责任十分重大,不得不谨慎从事。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东野大军百万足可投鞭断流

果然,林彪扭头问刘亚楼:“你怎么看?”

刘亚楼说:“我同意政委的意见,我个人也认为打锦州为好,葫芦岛之敌不足以影响我攻锦决心改变。”

刘亚楼这一句话讲得非常到位,又兼顾各方感受:

第一,表明态度:支持政委,让罗荣桓放心;

第二,推林彪一把,我也支持打锦州,我们仨现在就差你表态了;

第三,再给林彪台阶下,目前锦州部署不变,我军打锦州决心仍然未变,只要决定继续攻锦就不影响你101的威信。这就是俗话说的“看破不说破。”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东野大获全胜,全东北解放

最后,林彪同意继续打锦州,三人经过商量后,由罗荣桓执笔重新起草了攻打锦州部署的电报,并于上午9时将电报发西柏坡中央军委。

至于后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10月15日东野解放锦州,随即西进撒网歼灭廖耀湘兵团,11月2日解放沈阳,辽沈战役以东野大获全胜而告终,国民党47万多人马灰飞烟灭。

可以说,刘亚楼在历史需要他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11月下旬东野挥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刘亚楼挂帅29个小时拿下天津,迫使傅作义决定北平和平起义。至于后来刘亚楼筹建人民解放军空军,说动刘震挂帅扬威朝鲜半岛,那就是另一段传奇故事了。

毕竟让刘亚楼离开林彪还是不舍得的,所以毛主席表示打算让刘亚楼担任新组建的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时林彪还专门去电挽留。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与毛主席在一起的空军司令刘亚楼

但是历史给刘亚楼留了更加光辉耀眼的人生。

尾声:英年早逝的名将

新中国的空军事业从零开始,蒋介石的侦察机隔三差五光顾大陆,美帝时时刻刻都在威逼,老大哥也时不时地给脸色,刘亚楼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空军操碎了心。

针对有一些高级干部让自己夫人担任办公室主任的做法,刘亚楼晚年坚决不让自己的夫人担任“刘办”主任。

易怒伤肝,过劳伤肝,这是医家常理。

1965年5月7日,只知工作,不知休息的刘亚楼因肝癌弥散在上海病逝,年仅55岁。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刘亚楼追悼会,第一排全是重要领导

虽然刘亚楼只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但他的葬礼规格却是超过上将级别的,他去世后骨灰直接从机场送到了北京中山堂,供首都人民缅怀三天。

追悼会上,除了毛主席当时在井冈山没能回来外,其他主要国家领导人几乎都到了场。追悼会结束后,由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和林彪(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一起护送骨灰到八宝山。

论开国上将身后哀荣莫过于刘亚楼。

不过,回顾刘亚楼这短短55年人生:打过泸定桥、吃过洋面包、做过四野参谋长、指挥过几十万大军、成了新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授衔开国上将,死后国家主席护灵,平生喜笑怒骂,从不委屈求全,活得真实洒脱。

可以说,他这一生活得值了!

被林彪称为“一个顶三个”的参谋长,暴脾气的刘亚楼到底有何能耐

刘亚楼检查被我军击落的国民党U-2侦察机残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