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物皆虚,万事皆允」

 且漫步 2023-12-20 发布于辽宁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且漫步关注我哦~

寻找人生的方向,在时间里跋涉

微信公众号:且漫步

心灵成长、思维认知、财务自由


本文4323字

《刺客信条:起源》中,有一句话贯穿始终——Nothing is true, every is permitted「万物皆虚,万事皆允」。

这句话最早或许来源于历史上伊斯兰教阿萨辛派教团内部,广为人知是因为《刺客信条:起源》与小说《鹰之巢(Alamut)》引用。而尼采也曾在他的著作《道德的谱系(Zur Genealogie der Moral)》引用这句话,因为这句话的思想内核与尼采思想、存在主义都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万物皆虚,万事皆允」背后的存在主义思想,其实是当代年轻人最好的精神给养,可以帮助我们从纷纷扰扰的时代大潮中脱身而出,重新从自己的视角看世界,把命运牢牢的握在自己手里。

当其他人都盲目追寻真理的时候,记住,万事皆虚。

当其他人的思想都被法律与道德所束缚的时候,记住,万事皆允。
我们行于黑暗,却侍奉光明,我们是刺客。
万物皆虚,万事皆允。

《刺客信条》

「永恒轮回」与「万物皆虚」

尼采曾提出「永恒轮回」的说法,认为世间万物循环往复,我们的一切经历都已经反复发生过。这与「万物皆虚」对应。

同时这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重活一次,但什么都不能改变,我们愿意吗?”

这意味着完全复制原本的人生,包括所有经历过的快乐、兴奋与幸福,同时也包括那些遗憾、悲伤与愤怒。

我想很多人可能不愿意,因为众生皆苦,这世界或许有一些让我们珍视的快乐与感动,但也绝不缺疲惫与痛苦。

随便搜搜社会新闻,能看到身患绝症的孩子妈妈直播赚钱,能看到被困大山的留守儿童一天只吃一个红薯,能看到绝望的老人被骗光了积蓄。这些痛苦即使没有身历其境,也让人感同身受。几乎难以想象重来一次却什么都无法改变的绝望。

但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人间,“生”、“活”两字均是死的反义词,死是一无所有,死是无始无终,而生活,则是快乐、痛苦、欢乐、悲伤混杂的大锅粥。这一碗粥或许痛彻心扉,但也会有深入骨髓的甜蜜。

尼采认为一个人对生活最高等级的爱应该是:无论这种生活重复多少次,哪怕是一模一样的重复,我都爱它。

尼采把秉持这样信念的人称为“超人”。

其实我们可以把「万物皆虚」的内核理解的更深入些,甚至超过尼采的设定。尼采的理论中,「万物皆虚」是因为一切循环往复,所以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视角观察人类社会。但他终究还是提出了一个人生目标,那就是成为“超人”。

但要是我们说,连“超人”这个目标也是「虚」的,人生本该毫无目标与意义呢?这时才接触到「万物皆虚」的真谛。

萨特的著名小说《恶心》中就写了这么一个人,主人公感觉到世界上一切发生的事都是偶然的、没有目的的、找不到意义的。人类的存在是毫无理由、没有使命、纯属偶然的。意识到这一点后,主人公感觉到由衷的荒谬,甚至觉得恶心。

但这恰恰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的事实。我们或许会有一些阶段性的目标,比方说要赚钱,要出名,要做个好父亲,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甚至更宏大些的,为了家人安康,为了祖国富强。

但这样的目标绝大多数不会贯穿一生,成为我们的人生使命。想要赚钱的得到钱之后感觉不过如此,求名的得偿所愿后意尽阑珊。努力工作的可能突然被开除,追求友谊的可能随着时间流逝渐行渐远。在这些发生的时候,我们会对原有的目标有巨大的荒谬感。

其实人生就是没啥天然的宏大的目标的,岳飞精忠报国惨遭背叛,项羽自小励志做“万人敌”自刎乌江。朱元璋做乞丐和尚混日子,却成为开国皇帝。人生的际遇总是充满偶然又荒谬。

这时候就适合听着历史故事,淡淡的叹一口气,说一句:万物皆虚啊。

但这时候,要小心。一个岔路口正迎面扑来,一头是放弃一切的虚无主义,另一头是在荒谬的废墟上建起广厦的存在主义。

虚无主义会告诉你人生本无意义,所以什么都没意义,过好过坏,亲人朋友,人间种种,都特喵的没意义。甚至活着也没啥意义。虚无主义是可怕的,像是一口黑洞,吞没一切,却什么也不回馈。而存在主义却进了一步,它虽然也认同人生本无意义,但它同时觉得每个人自己可以赋予自我人生意义。

如果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去看「人生本无意义」这件事,那就由“啊活着也没啥意思”转为“哦?没有天然使命?谁也管不了爷了?”存在主义下的「万物皆虚」会告诉你,正是因为人生本无意义,一切都是虚的,所以你才能尽情的在这张白纸上作画,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就下笔画什么样的人生。

这样可就有趣多了,这时候就该进一步谈谈如何作画了,也就是「万事皆允」。

「存在主义」与「万事皆允」

《刺客信条》对「万事皆允」的诠释是:每个人都是其自身行为的设计者与执行者,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起因自身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无论这结果是忧伤还是快乐,荣耀或者屈辱。

这一诠释与存在主义几乎完全契合。存在主义认为人生本无意义,全在自己赋予。人生就是自我选择的总和,没有外力强迫我们,我们始终对自己的人生有选择权。

而与之对应的,则是我们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全部的责任。

「万事皆允」的核心在于始终以“我允许一切发生”的视角看待生活。

哪怕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刻,我们也掌握着选择权,我们不论是停留在原地、妥协、屈从也都是我们的选择之一。

有些时候,我们会说自己无从选择,事情就是这么发生了。

在《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女主安迪的口头禅是:我没得选。

“你知道的,我没得选”,这是因为工作,而错过男朋友生日时,安迪给出的理由。

“艾米莉,我没得选”,这是明明知道艾米莉为了巴黎时装周的付出,依然抢走了她的名额时,安迪给出的答案。

“我没得选,好吗?米兰达要求的事情,我不能说不”,这是男朋友质疑她选择去巴黎时,安迪做出的解释。

但其实,任何时候,我们都有选择权。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说:“人类最终极的自由是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况,你作为一个人永远都拥有选择的权利。

我们几乎忍不住想要去质疑他,但是了解他的生平或许更能感受到他说这句话的分量。

1942年,弗兰克与未婚妻举行了婚礼。同年9 月,他和家人,包括他的新婚妻子,一起被纳粹逮捕,关押在捷克波希米亚地区北部的特莱西恩施塔特(Theresienstadt)纳粹集中营,他的父亲,不久就因为饥饿死于波希米亚。

1944年,和妻子一同被送往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久其母亲,也被送至此并死于该地毒气室。后又辗转至德国考夫囹(Kaufering)集中营、图克海姆(Türkheim)集中营。

他的母亲和兄弟,在1944年被纳粹残酷地杀害。而他朝思暮想的妻子,则于纳粹投降前,死于德国伯根-拜尔森(Bergen-Belsen)集中营。

1945年4月27 日,他被解救。

在这漫长2年多时光中,无穷无尽的绝望与悲伤时时刻刻袭击着他,他无数次想要自杀,无数次问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但每一次,他都知道,即使是在这种处境下,他仍然有选择,他仍然是自由的,因为他一直掌握着选择死亡的钥匙。不选择死,选择什么时候去死,就是他最后自由。

我们前面谈到「万物皆虚」告诉你,正是因为人生本无意义,一切都是虚的,所以你才能尽情的在这张白纸上作画,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就下笔画什么样的人生。而「万事皆允」则是告诉你,这画,谁说了也不算,只有你自己才能握笔画。这事儿也好也不好,好在听起来挺壮胆的,原来自己这么厉害,坏在没法甩锅了,这画要画毁了也只能怨自己。

存在主义的本质是自己定义人生

记得在看《乌合之众》与《影响力》等书的时候,我常常感觉到人类社会的复杂与多变,以及我们是如此容易受旁人和社会规范所影响。我们并不只是我们自己,我们还是时代的组成,时代的洪流往哪个方向涌动,我们不论是否愿意,其实都潜移默化的被带动跟随。

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智力差异削弱了,个性也消失了。异质淹没在同质中,无意识的特点占了上风。
《乌合之众》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参加会议或者讨论的时候,我们不愿意第一个发言,希望等别人发言后参考他们的观点或方式。这本质上正是因为我们想要融入群体中去,特立独行是危险的,脱离群众是容易被针对的。这些与群体融合的倾向性已经深深的融入了我们的判断与选择中。

很多时候,我们内耗或者焦虑,也恰恰是为了“合群”,大家都学习,所以我也要学习,大家都加班,所以我也得跟着卷。谁谁谁做副业赚钱了,我也要想方设法建立自己的副业。我们总是唯恐落后一步。

我们对人生的迷茫也是这样,看着那些反复目标坚定不断行动的人们,就迫切的希望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跟上大部队,也加入不断行动的人生赢家行列。

但这种被迫的带动,总是让我们陷入别扭的两难之中,一方面不喜欢目前在进行的事项,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应该做的」或者「必须做的」。这就是内耗的本源。

但其实,选择一直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存在主义这个概念,正是解除这种内耗思想的良方。简单的说,存在主义的核心是「存在先于本质,人生本无意义,自己赋予意义」,因此我们活着其实什么都不为,追求金钱、权力、名声其实都是社会带给我们的附属方向,是否追求这些本质上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万物皆虚」吗?这里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切人类建立起来的文化、追求、秩序其实本质上都只是人造物而已,又没有什么天然的正当性,当然可以打破。

而「万事皆允」则牢牢的把这份权力放回到了我们自己的手掌中。因为:

  1. 人任何时候都有选择权

  2. 人的人生由他自己的选择构成

  3. 人的人生也随时随着他选择改变而改变

当然这事儿也不全是好事,我们之前说过这也意味着我们不能甩锅给环境或者别人,需要自己完全负责。因为:

  1. 人任何时候都有选择权(不选也是选的一种,反正归根结底,都是自己选的,赖不上别人)

  2. 人的人生由他自己的选择构成(自己的人生,成功还是失败都是自己导致的,成功了还好说,失败了实在是双重打击)

  3. 人的人生也随时随着他选择改变而改变(过去没选好,也别郁郁寡欢也别怨天尤人,你现在选啥,未来还能对应变化,没变好是因为你现在又没选好)

看出来了吧?这事儿非常抓马,存在主义虽然能帮忙让咱不内耗,但是它踹翻别的因素的时候也给了你一脚,告诉你:自个儿走,没拐棍。它能拨开迷雾,让你看清那些张牙舞爪影响选择的幻象。但也非要你自己做出选择,然后承担责任。

但不论如何,都是自己选的,选错了还能给自己两巴掌咋地?搞砸了就把碎渣收拾收拾再上路,做成了也能心安理得享受劳动成果。

起码不用惶惶不可终日,不断的询问自己和别人:我这步没走错吧?我这棋该怎么下?直到棋局终盘,才发现没有一步是自己想走的,没有一招是自己想来的,整局浑浑噩噩,既记不起高光时刻也不知哪步行差踏错。

存在主义对陷入迷茫中年轻人最大的帮助正在于此。它告诉你,既不用纠结过去(新的选择正在产生新的轨迹),也不用瞻前顾后考虑外界因素(人的选择决定自己人生,且选择权永远在你手中),认真的思考自己内心的选择,并负担起全部的责任,请用这样的方式过一生。

人嘛,赢的明白,输的痛快,才不负世上走一遭,您说对嘛?


END

相关推荐:

人生本无意义,全在自己赋予

我是如何摆脱内耗这狗东西的

过好这一生的必答题与我的答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