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法归一悟本心——《心经》再读之【总结篇】

 新用户97560OBk 2023-12-21 发布于江西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此五祖弘忍对六祖惠能之所言。如果没有识得本心所在,亦即没有亲证本心,任何佛法之修习,皆将落于玄想与空谈,故“学法无益”,如迷途中前行。须特别提醒的是,我们修习的是佛法,而非佛教。

“花开见佛悟生无”无生,即本性之不生不灭。可以说,佛法之修习,最重要的便是,明心见性,如如不动。

古今中外之高僧大德亦皆如此言说。因为禅宗是依如来藏之清净、涅槃、自性而说般若的,而非依意识心想象之认知境界而言的;因为中观是以如来藏之不落断常、垢净、来去、一异等而说中观的,而非觉知心在事相上离两边而言的。如来藏,是法界实相心。

解悟《心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心经》之总纲,是“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有人认为《心经》之核心,是“真实不虚、究竟涅槃”;有人认为《心经》之关键,是“观自在”三字;有人指出《心经》,其实是解脱者证悟之世界。

《心经》之核心,其实就是一个字,即“心”,心,非肉团心,乃真心本性。万法皆空,五蕴皆空,心是真实的,心外无物,心外无法。可以肯定地说,明心,是习佛之关键;而修行,就是体悟本性,转念而已。其中,需要悟的是自己之本性,需要修的是自己之习性。所以,悟后起修,佛路漫漫。

众生不明所以,以为别有一个开悟之境界,一味之苦寻,一味之外求,其实是舍本逐末。因为,即心即佛,佛在心中。

《坛经》中云,“如如之心,即是真实”。如如,就是“如于真如”,是指不动、寂默、平等无二、不起颠倒分别之自性境界,亦即真实不变、不生不灭、圆融无碍之实相。简而言之,开悟就是回归一种无为之境界,即“无所得,无所求”。

可“如如之心”从何而来?正如道家之“无中生有”,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此处需要警防的是,不可因空而陷入于空。

其实,道在寻常,道在点滴,道在生活。年复一年之花开花谢,日复一日之月圆月缺,即是最好之修炼。修炼自己的心可以忘却尘缘,修炼终可明白“花未全开月未圆”之道,修炼到忘却世情冷暖不再执着一事一念之圆满。“有情即是无情,无情便是有情”。

禅宗有许多的高僧,往往因为一种声音或一个现象而顿悟。比如,虚云法师就因为一次茶杯之破碎而瞬间开悟。看似简单,其实之前他们便有大量之修习与禅定之功夫。

但一通往往百通。禅宗还有一个著名的“一指禅”公案。这个“一”,就是“万法归一,一通百通”,也就是真如本心。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布袋和尚之自在禅诗,应该就是一种典型之得道境界。

布袋和尚之“布袋”,可理解为包袱,亦可解为烦恼。“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轻松自在”,有的时候,修行其实就是如此之简单。

“真如有念念真如”,此修佛之本怀。念真如,即当下念起无住。

“修佛修至真处,自然从容淡定”。生命之智者,往往会呈现出两大特征。其一,静;其二,慢。这或许就是人生之两大法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